安全管理网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3月02日
22、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对工会参与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工会应当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3、叙述浙江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答、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浙江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强化法制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依法规范浙江省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一)安全生产六大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法制体系
(1)《安全生产法》等配套法规
根据《安全生产法》,加强全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制定出台《浙江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浙江省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费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形成以一部法规为主线、相关规章为支撑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地方性法规。
(2)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按照国务院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有关部署,及时制定、修改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建筑、交通、铁路、民航、水利、烟花爆竹、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生物安全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更新机制。在机械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试点工作,争取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浙江特点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1)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初步建立适应我省经济特点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省、市、县(区)、乡镇四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提高我省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用科学的制度、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塑造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真正体现独立、公平和公正。
(2)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创新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必要的执法简易程序和内部信息快速通道,开通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举报电话,提高依法行政的效能。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系统。
(3)安全生产监督执法
根据《安全生产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从业人员的数量或危险性大小,督促企业建立和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运行主体得到落实。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工具,提高我省安全执法能力和监管水平。充分发挥省安全生产的核心作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综合监管职能,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立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海洋、海事、铁路、民航、消防、国防工业、特种设备、旅游、核安全等有关行业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应急救援预案可靠性。加强和完善专业化救援队伍的配备,提高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1)政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整体要求,结合本省的实际,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依托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救援保障系统;发挥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预案齐全、防患未然、科学减灾的应急救援防范体系。
(2)企业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全面建设以企业自身为责任主体的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计划先从危险化学品、具有重大危险源企业着手,然后推广普及到各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到2010年,浙江省各类企业都应针对本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4、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
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速、运行可靠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加强系统内局域网和公共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办好“浙江安全生产网”,与有关行业联网并对重大危险源实现监控,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安全信息服务。
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形成各地区事故情况的网上按时上报制度,为安全监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检查提供依据。
5、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抓好浙江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努力将浙江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成为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重大事故预防和鉴定基地。同时重点建设好五大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
(1)科技研发平台: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按市场经济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安全科技研发机构,造就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队伍。
(2)技术推广和服务平台:以安全中介机构和注册技术服务人员为主体,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3)法规标准平台:以安监部门、科研机构为主体,加强法规标准建设,提高检验水平,加大监督力度,促进依法监督,规范运作。
(4)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标准公开。
(5)智力资源平台:以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资料库为主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6、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十一五”期间,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网络,到2010年:
(1)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和大型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网络。全省拟建立100个安全培训机构,承担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培训人员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2)建立安全培训机构审查制度。每年对培训机构办学硬件、师资数量和水平、教学装备、教学考核、教学质量、学籍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审查,根据审查的结果,重新进行机构确认。对不合格的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从制度上保证安培机构的优胜劣汰,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通过培训、普查、登记、建档等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资料库,健全重大事故隐患发现、辨识、报告、控制、消除和备案等制度,制定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2006年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2007年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工作,并在有条件的市、县逐步实行重大危险源监控试点,有条件的市实现国家、省、市计算机联网。到2010年全面完成省、市、县、企业四级监控网络,实现国家、省、市、企业计算机联网。从技术支撑、政策扶持上创造条件,促进企业自觉消除事故隐患;从制度、责任落实上约束企业,必须消除事故隐患。
(三)安全科技研究与应用
本着突出重点、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大省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整合和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到2010年,基本构建技术创新、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智力资源六个支撑平台。通过开展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以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安全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使我省安全科技工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1、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
充分利用我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资源和技术力量,对重大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新的形势下安全监管的创新思路和方式;立足研究企业如何在面对市场、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下,提升企业自身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环境投入等方面的水平,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2、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开发
以重要工业领域的共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强重点项目攻关,提高对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为本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生产科技研发重点领域有: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监测;灾害与事故预警;灾害与事故防治;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安全技术与装备等。
3、安全科技示范工程
根据我省安全生产新形势的需要,及时淘汰和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积极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选择技术成熟、适用性强的科研成果,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试点并加以推广。
示范工程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本着从我省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建设几个具有影响力和深远意义的重点工程,促进我省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
4、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大力加强安全监管专业人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安全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优、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安全专业人才队伍,为实现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好转提供智力支持。
积极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前和经常性的培训教育,扶植一批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高级人才,普遍提升我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评价、检测检验、培训等服务质量,从根本上加强对安全生产的保障。
(四)城市公共安全监督检查
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推动社会应急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加强对城市交通、消防、水、电、气公用工程设施和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对城市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特别应加强各类集贸市场、商场、宾馆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的监控系统,编制应急预案。加强对各旅游点的安全检查和监控,督促旅游单位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大型集会主办单位必须事先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经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才可举办大型集会活动,实行“谁主办、谁负责”原则。
(五)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严把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关,依法整顿或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对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中小企业征收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逐步试行和推广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制度。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加快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条件差的工艺和设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制止危及安全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1、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大力推进“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省、市、县级政府充实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2、完善、配套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在强化实施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全省继续完善和出台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管理。
3、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监管队伍的建立和管理。2010年,企业监管人员达到企业职工人数的千分之四,各个企业必须落实安管部门的人员、经费、装备。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推广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解决安全生产投入问题。
(六)安全产业发展
结合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完善安全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安全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先进安全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的应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支持鼓励发展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装备(产品)。加速优秀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加快劳动保护用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对具有优势的骨干企业给予支持,积极引导他们做大做强、鼓励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安全监控仪器和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加强冲压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大矿山资源的整合力度,确保矿山开采安全。对城镇居民密集区内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都要搬迁或关闭。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数字化、信息化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充分利用全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IT人才优势,积极研制开发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软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七)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
 为适应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培训、评价、认证、咨询工作的需求,保证各类为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依法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评价、论证、咨询工作,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将全省安全培训、评价、论证、咨询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中介机构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严格准入、依法淘汰。到2010年底争取成立甲级评价机构8家,乙级评价机构20家,并力争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全省的重点行业及危险性较大行业;争取全省各市至少有1户咨询机构,比较大的市要达到2—3户,建立全省的安全检测检验中心站,并建立1—2家分中心;争取有条件的市创立安全事务所。
(八)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这既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工作,更是科技兴安战略的需要。
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工作。要组织专家分行业、分门别类地研究和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其次,要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标准的搜集工作。要分阶段、分行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库,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少走弯路。快速发展浙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事业。
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争取在高校设立有关专业课程。同时要在在职安监队伍中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的业务和创新能力,更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工作。
2006年对全省高危行业进行试点;2007年非煤矿山行业完成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2008年危险化学品行业完成试点,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2010年全省各行业全面推行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九)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有害作业场所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企业认真落实职业危害的防范措施,加大投入,及时整治职业危害超标场所。突出重点,加强对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纺织等职业危害较严重的行业的监督检测,对职业危害严重而不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依法严肃查处。
(十)社区安全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组织作用,制定社区安全建设规划。先行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开展社区安全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试点。创新社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手段,组织开展社区安全文化推广活动,拓展社区居民参与深度及广度。完善社区安全系统及设施,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及避险能力,加强人们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坚持不懈地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建筑、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贯穿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依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1)坚持预防为主,注重阶段性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全面推行建立“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新机制。
(2)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交通安全责任制,对责任不落实,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3)加大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治理工作力度,从治本入手,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使通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全省农村道路交通管理。
(4)抓源头管理,严格市场准入。
(5)加大对各种道路交通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取缔无牌车辆、无证驾驶、违章装载、超速行驶、超员行使等严重违章行为,做到不失控,不漏管;维护正常的行车秩序。
(6)做好道路交通“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
2、水上交通专项整治
(1)加强浙江沿海海域气象条件的监测,对长江、运河等运输重点航线进行航道和气象条件的监控;严格控制运输船舶。重点季节重点防范,认真落实抗风等级限制和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签证。
(2)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水上运输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规定,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
(3)建立和完善水上搜救中心,要加大投入,优化装备。
(4)严格“四客一危”船舶的船龄控制,达到使用年限或船检不合格的,一律停止使用或强制淘汰。
(5)严格船员管理,船长、轮机长等必须取得相应航运资质。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水上安全法律法规,有效整改安全隐患。到2010年,沿海水运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渔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防止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3、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
继续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和建档工作。在此基础上,完善执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市、县(区)、各有关部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均应制定各自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继续抓好安全培训和安全评价工作,“十一五”期间,危险化学品、储存和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全部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完成安全评价。
4、矿山专项整治
(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措施,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标准和条件,禁止不符合标准和规程的企业进入市场,淘汰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
(2)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促进矿山生产规范化、集约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相关规划要求,限期关闭规划禁采区内矿山,收缩规划限采区内矿山;加大对矿山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矿长、宕长、井长及安全管理人员资质培训,全面提升矿山从业人员素质。
(3)探索建立登记监管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由静态监管变为动态监管。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做好非煤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
5、建筑专项整治
(1)加强安全生产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探索有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2)督促主管部门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安全监督水平。把以监督工程实体为主,转为以考核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督促企业安全生产自保体系建立为主。
(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加强对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
(4)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落实全省村镇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
(5)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6)鼓励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安全生产科技含量。
通过整治,到2010年,全省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大有好转,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显著提高;力争不发生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一般性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
6、民爆物品(烟花爆竹)专项整治
(1)依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活动,严肃查处私产、私销、私储、私运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的行为。通过职能部门检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非法生产、销售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的“地下窝点”和“黑市场”,并坚决予以取缔。
(2)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3)开展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实施工厂化改造,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达标。
(4)加强对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的储存、运输和燃放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做到依法监督,规范有序,管理到位。
(5)指导、督促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企业事故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7、渔业专项整治
针对渔业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开展打击非法捕捞的专项行动,加强渔船进出港管理,整治养殖安全生产秩序,强化渔业无线电通信等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强化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督体系,逐步建立渔业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安全生产贯彻于渔业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海上搜救队,以适应海上险情的快速救援需要。
8、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人员密集的场所主要为宾馆、饭店、商场、批发市场、学校、车站等,“十一五”期间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为:一是突出整治重点,重点整治公共体育场(馆)、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医院、车站和码头的消防安全。通过单位自查消防隐患、督促消防等有关部门集中整治等方式对上述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整治。二是积极协调公安、建设、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进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在专项整治中,宣传整治消防安全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的关系,使单位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发挥其主动性。将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纳入社会公益宣传的内容,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9、消防专项整治
(1)大力整治火灾隐患。进一步完善重大火灾隐患举报、排查、评估、公告、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工作机制,落实整改责任,消除火灾隐患。
(2)加强消防站建设,尤其是加强高速公路沿线消防救援站。在服务区配备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立高速公路沿线抢险救援站,并于2010年完成100%。
(3)跨区域灭火救援力量建设。一是加强灭火救援作战区域建设,2007年底前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组建省级区域性灭火救援装备库。二是省级消防航空救援站。在杭州、宁波各建立1个省级消防航空救援站,租借直升飞机2架。2009年底建成。
(4)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化灭火救援指挥系统。
10、民航安全专项整治
(1)严格执行航空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在严格审批、审定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安全运行监督检查大纲和监督检查计划,加强检查,加大对严重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
(2)持续组织对监察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手段,提高执法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依法行政的效能。
(3)建立健全浙江民航应急救援体系,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及应急程序,实现预案及程序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加强安全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
11、特种设备专项整治
(1)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以“土锅炉”、中小学校锅炉、游乐设施等设备作为重点整治监管对象,加强重点设备、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
(2)采取措施,提高对事故隐患整治工作的有效性。做好罐车、码头吊、冷库中压力容器、烘缸、简易升降机及搪玻璃反应锅(包括化工企业的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法行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安全监察与质量技术监督执法优势,提高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查处和对许可取证单位的证后监管。
(4)加强预警,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5)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网络建设,强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6)加快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步伐。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网络,实现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所属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间的专线联网;到2006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专线联网。
12、农机专项整治
(1)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和机手。切实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推动形成安全考核长效机制。
(2)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规划,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保障农机安全管理经费开支。加快农机安全技术装备和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农机监管手段和装备设施,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
(3)广泛开展安全宣教,实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着力营造农机安全生产氛围,争取三年内建设十个“平安农机”示范县、百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千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和万个“平安农机”示范户。
(4)加强监理队伍建设,深化农机专项整治,充实监理力量,加强执法培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健全考核机制,规范执法行为,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阶段性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各类农机违法行为,促进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的稳定好转。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