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三阶段,即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的更高阶段,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是通过创造一种和谐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形成自主的安全习惯,最终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自发控制作用,起到减少事故的效果。
目前,好多企业都在创建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但存在的误区较多,将安全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等同于制度建设,没有深刻理解文化的涵义,说白了,是一种形式主义。人的安全理念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文化就在人们的“心”里,离开了人、人的思想和意识,谈文化建设就是空洞的。再有,对安全文化的理解不透彻,好多单位存在一叶障目的现象,在“个体”方面做的不错,而没有进行综合管理的调查研究,既是正在进行的安全综合管理,也只是“个体”管理的简单叠加,没有综合的概念,没有从管理体制上综合研究、理顺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管理难以产生质的飞跃,难以升华到较高的层次,所以说,创建新的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在撞击一种传统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有时会遇到很顽固的碰撞,甚至是斗争。
通过对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和反思,使我们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解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明确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精细化管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显得缺乏实效,显得华而不实。创建煤矿安全文化,不仅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西方先进的安全问化,不仅要着眼现在,更要展望未来,要抛开传统安全文化观念的束缚和禁锢,浓缩、汲取、创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的煤矿安全文化,是当今煤矿发展的紧迫任务。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同步推进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投入不足、装备水平差、产业技术人才匮乏、劳动效率低、管理粗放,试想,把“千军万马”的队伍放在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中,一旦出现灾变,容易造成重大事故。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一直较高,2007年,在我国煤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的情况下,百万吨死亡率是1.485,而2000年,美国0.027,南非0.13,印度0.42,波兰0.26,与国外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还很差,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煤矿实现了高度机械化,井下工作人员少,工效高,而我国,大多数煤矿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大,工资收入差,对应的工作危险,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大量技术人才流失。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煤矿技术装备大大提高,有了显著的改观,但落后的管理、技术、装备不可能一步到位,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取得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只靠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本身还不够,除了坚持我国煤矿“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安全生产方针,还必须从创建煤矿安全文化入手,关键是管理好人、教化人、激励人、塑造人,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维方法,改变人的知识结构,塑造新的安全理念。
1.正确理解煤矿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的基本内涵
1.1.企业文化:
是指为企业所倡导,并被企业和职工所实践,用于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和职工个体行为的价值理念,并由企业领导层倡导、企业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产生文化力,并借助这种文化力作用于人产生的效应,不断发挥文化力特有的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和辐射功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倡导、塑造、管理和变革,强化组织自身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最终使企业抓住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能力和优势,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企业形象,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一个百年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改进,人才不断更替,其产品、技术、人才不是决定企业最终竞争力的优势,只是一个阶段的竞争优势。百年企业留传下来的不是产品、技术和人才,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是其它企业难以复制的企业文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是企业管理的最高阶段。
企业文化主要由企业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三大系统构成。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的战略方针和经营管理理念等内容,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石。
行为规范主要是指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培训、宣传贯彻、制度规范、实践检验、奖惩激励等一系列动态的行为活动,对全体职工起到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增强广大职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向心力。
视觉识别是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视觉元素,将企业理念的内涵鲜活地展现出来,通过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形和吉祥物等人们易于接受的视觉形象,传达较为抽象的企业理念。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成果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第一家现代企业在英国诞生至今的两百多年间,企业管理大体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阶段,其特点是“人治”,即主要靠经营者个人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法制”,即主要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高效率。企业文化管理阶段,1981年以来,发达国家的优秀公司率先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文治”,即靠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经营管理使其达到更高的境界。如果说,科学管理阶段是靠科学的制度、严密的外部监督提高工作效率的话,那么,在知识型企业占主导、“以人为本”成为主要管理理念的今天,仅靠外部监督和制度化约束的科学管理已经大打折扣。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影响职工的思想观念,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以文化为主导的柔性管理是靠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今后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和企业各方面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1.2 煤矿安全文化:
是指在矿区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思想意识、安全作风、安全工作态度、行为规范、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物质技术条件的总称。它主要由以安全奋斗目标、安全进取精神、安全价值观等为主构成的安全理念体系,以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规范员工安全行为为主构成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以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措施和企业安全风貌等种种安全物质因素构成的安全物质体系组成。
煤矿安全文化脱胎于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这一大的框架内构建而成的亚文化系统,具有更加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形成自主的安全习惯,最终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自发控制作用,起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主要由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安全文化层次构成。
1.2.1 决策层安全文化建设。
决策层作为煤矿的最上层,首先,不断的从文化的“物态、制度、精神”三个方面提升安全管理理念;其次,制定安全目标。安全目标主要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阶段性的目标,能够有效得提高矿工的成就感、克服厌倦心理。同时,结合近期目标建立有实现难度的远期目标,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从而使工人对安全目标的再实现增加动力;最后,严格落实矿长安全责任制。
1.2.2 管理层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直接与心理安全挂钩的安全约束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基本制度、安全专项制度和安全考核制度三个方面。安全基本制度,包括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安全文件、安全规程和作业流程等,必须无条件地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日常反“三违”做起,一要营造严反“三违”的局面,只要发现,一律严办;二是增强反“三违”职能部门的威严,要把反“三违”的权力充分下放到相关职能部门,打造“公平”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考核制度,制约侥幸心理、麻痹心理和省能心理等。
1.2.3 操作层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操作层的安全心理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决定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效果。通过对每个矿工安全心理的测试,判定其心理素质的基本状况,使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易发人的工作,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要根据人的生物规律现象,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作业时间,对精力下降期的人员安排休班,真正体现人性化的管理。
提高操作层的心理素质,主要通过安全教育来实现,包括安全心理培训、安全操作培训、安全法制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思想教育等内容。安全心理培训,能使工人建立起安全心理模型,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使工人能做出客观的判断和反应。安全思想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方针变成自己的第一需要,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