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安全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0日

 这些年以来,国家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从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一直延伸到文化建设的层面。电力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证安全、持续可靠供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对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在长期安全生产的实践中,经过多年积累,不断总结、提炼而成的、由企业的领导层倡导,并被全体员工认同、“创造性”执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安全文化源自于安全生产实践中各种经验、教训之大成,对指导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到宏观决策,都大有裨益!如2003年发生的“8•14”美加大停电,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告诫我们:电网必须坚持分层次、自上而下的统一调度,应依附于电网公司,希望其独立于厂、网之外成为中介机构的设想必然导致协调困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是行不通的。系统发生事故、电源不足时,既要有低压解列、多轮低周减载装置,又要辅以必要的“拉闸限电”措施,否则,系统事故时,“马车效应”、“雪崩效应”难以避免,极易造成更大范围的电网瓦解。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厂网协同。“黑启动”方案的制定就是我们从中汲取到的又一招。又如2005年发生的“5•25”莫斯科大停电事故,对我国的震撼更大。莫斯科电网比我国任何一个城市电网都要坚强,仅在城市内环就有七座500千伏变电站,外围还有十多座500千伏站支撑。中国电网建设、运行管理的模式是参照原苏联来的,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此,国网公司立即提出了开展反事故斗争的二十五项重点措施,制定了十八项电网的重大反事故措施,通过加强中心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构建坚强的城市电网和加强电网、设备的运行管理,增强电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国网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职责规范》,修订了《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制度》、《安全生产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安全规章,以实现“除不可抗外力,任何事故均可避免的”根本目标。

  笔者认为现阶段电力企业实施的措施能够实现基本的安全,但容易反复,不稳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的有效性,方能确保安全生产更为稳定、可控。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构建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互动。

  二、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

  多年的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和管理经验、教训告诫我们,要着力从“电网、设备的硬件建设是基础;完善并规范地执行管理制度是关键;提高人员素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根本保证”三个层面来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

  (一)完善“硬件”建设,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

  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行业,电网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差,导致“重发、轻供、不管用”,造成输、变、配电系统投入一直欠帐较多,电网抗风险的能力始终不强,电网崩溃、瓦解的重大安全隐患在一定时期客观存在。电网及一、二次设备的投入不足,当前,应重点增加电网建设的投入,对继电保护系统、通讯系统、直流系统的改造应成当务之急。一次设备的改造应适当让步,并将常规站的值班人员合理分流、充实到更需要的岗位,提高运行、调度人员的整体水平。

  (二)构建执行力文化,随时保证安全生产政令畅通,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

  1、党政工团要紧紧围绕中心,齐抓共管,按职责全面进入工作的角色。党政工团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各自工作的特点,找准抓好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切入点,相互支持,随时都要保持“在状态”。

  2、强化执行力,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和可靠供电。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相关规程、制度、规定是比较完善、科学、合理的,但不能完全避免执行力的缺失,没有完全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通俗地讲,政令不完全畅通。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和可靠供电,是电力行业的头等大事,它就是命令。对下达的生产任务,必须坚决落实,不允许任何单位、任何人讲客观、讲条件。

  3、抓好企业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是安全生产的最关键因素。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决定着整个企业的风气,影响着全体职工的行为。

  企业的领导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要把对“管”的认识转到“服务”上来,竭诚为基层、为一线、为管理对象服务。机械地执行可能不切实际,甚至降低执行力,所以必须提倡创新,全力保证对安全生产的控制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