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如何强化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7月14日

  管理手册文件编写要严格遵循体系标准要求,确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岗位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对文件审批、评审、修改和控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努力做到系统阐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协调统一,整体优化,切实可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编写要充分考虑到了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要具体说明了如何开展此项活动、如何进行控制,如何检查,并逐一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工作流程和细节,即:“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控制,形成什么记录和报告”等,且要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以及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有关法规要求,文件一旦批准实施,就必须作为企业的内部法规认真执行,确保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和“法规性”;记录文件编写要与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同步进行,确保与程序、作业文件协调一致、接口清楚,要充分遵循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务求达到“全面、简单、适用”,使其体系在运行中最大限度的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保证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在PDCA模式下稳定、持续提高。

  狠抓落实,强化监管,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组织按照体系目标、指标及有关程序控制管理体系运转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严格规定了体系运行与企业活动的行为标准,属于组织控制风险的法规性文件,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是企业消除隐患,避免事故,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抓好体系运行管理,务必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努力做好一下几点工作: 

  一是做好危险源辨识、评价,强化风险控制。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危险源辨识、评价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其它各要素管理的依据。

  首先,要严格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程序,细化作业活动和场所。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商业企业公共场所包括:各单位办公楼、办公室、卷烟直销店等;活动经营、服务区域场所包括:卷烟仓库、卷烟配送、电访中心、食堂等;各类设备设施包括:变配电室、锅炉、车辆、卷烟扫打码及分拣设备等;危害作业与特种作业活动包括:高处作业、电气维修、车载运输等。

  其次,确定各作业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结合企业活动、经营和服务特点,进行危险源分类辨识及信息收集,要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常规和非常规情况,包括“三个事态”、“三种状态”和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等多方面信息来进行辨识。危害辨识方法很多,如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工作安全分析法(JSA)、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也各有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企业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仅使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要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辨识出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企业特征,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后果。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辨识范围要覆盖组织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要考虑到作业场所中的所有人员、所有活动、所有设施。

  最后,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制定控制措施。运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对各种危险源量化打分,并划分风险等级进行控制,把风险值较大的危险源加以重点控制。目前,商业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有:消防安全、压力容器安全、行车安全、设备安全、用电安全、专卖稽查安全、信息安全等为重点控制项目,要将其周密辨识,量化打分,详细列入到《重点危险源及控制计划清单》中,加以着重控制。

  另外,要强化危险源的动态管理,做好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更新。当企业或行业发生事故、事件、本企业需要进行原因分析或借鉴教训时,在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机械设备或材料、采用新技术措施时,在法律、法规更新变化时,施工企业在新项目部署立项时,都要及时辨别和更新评价危险源,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有效性。目前,全国商业企业正进行现代物流仓储建设,务必要重视建筑先天本质安全,要详细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并列入方案进行目标管理,强化安全预评价、日常监督检查及三同时管理,确保周界防盗系统、监控报警系统、空气采样早期探测系统、仓储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水泵系统等消防安防设备、设施的投入,提高企业技术防范能力。

  二是加大检查力度,认真落实整改,不断提高体系运行绩效。要通过检查、监督等管理手段,以及检测、检验等技术手段,对活动的各种特性进行常规或非常规的监控,对于商业企业而言,着重对卷烟仓库、配电室、打码间、车辆、锅炉等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强化安全检查力度和频率,加强警卫管理,增加警卫数量、增设巡逻点位、增置警戒器具,使“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安全运行。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坚持“领导值班带头查,节假日期间重点查,部门协作联合查,结合工作天天查”的原则。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要及时下发《纠正处理通知单》,要求受检部门对不符合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解决前制定防范措施,并及时制定具体整改计划,明确完成期限。同时制定专人负责隐患整改情况的监督工作,采取安全隐患登记入册的管理办法,做好安全档案工作,做到“隐患有记录,整改有期限,过程有监督”,使企业各项活动得到体系运行有效控制。

  全面考核,绩效管理,认真抓好职业健康体系内审队伍建设。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是管理层与基层沟通的纽带,是体系持续运行的监管者,是第三方监督审核的联络员,是不符合项改进与纠正的实施者,在整个体系运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体系内审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体系内审队伍建设是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一是加强内审员的选拔与任用管理。目前,行业体系内审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县局营销部,由于人员紧张,体系内审员及安全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一定程度影响着体系运行质量。因此,务必要抓好内审员的选拔与任用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内审员管理办法》,对任用条件严格把关,所选用内审员务必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两年以上,或从事三年以上其它专业管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能力,能对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能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具有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相应的语言文字能力,能起草一般性文件和专题调研报告,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内审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觉悟高,热爱本职工作。另外,务必要保持内审队伍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管理等职能,提高体系运行质量。

  二是强化内审员培训。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内审员培训计划与方案,并要使每一位内审员达到相应的任职要求,使其深入理解体系文件,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本单位的组织沿革、管理机制运作和安全管理基本情况,熟悉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掌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安全教育培训和档案管理知识等。使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管理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是加强对内审员考核,强化绩效管理。首先,要制定《内审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内审员、安全员奖惩办法》,所制定考核标准必须要量化,对不同单位、岗位的内审员,都要确定量化的考核标准,使量化标准与履职效果能方便地进行对比。所制定的奖惩办法务必奖惩明确,为员工提供一个意志行为选择的依据。其次,奖惩依据的制定必须公开透明,所有内审员都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其具体内涵和要求,避免发生为了奖励而奖励,为了惩罚而惩罚的无效活动。真正使奖惩成为诱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有效激励措施和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主体内容。这样,会大大提高内审员参与体系建设的热情,真正会把优化体系管理为己任,对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会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总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行业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具体实践,是培育提高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因此,今后我们务必要以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将企业的安全管理融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之下,细化工作部署,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工作措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推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