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民航局长总经理会议上,杨元元局长指出:“我们不仅要继承在实践中创造出的经验和民航特有的安全文化,而且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要赋予它新的内涵。”
这再一次表明,建设安全文化对于提升行业的安全形象、创造并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认识并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呢?
一、安全文化的提出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能,必然植根于一定的文化、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从世界现代企业走过的200多年历程来看,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中,文化管理把企业人当作“自我实现的现代社会文化人”来看待,以开发企业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人的价值为管理宗旨,这是现代管理最深刻的革命。许多成功的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都很重视企业的文化工作,尤其在战略重组时,更是将文化的整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1986年,“国际核安全检查咨询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两年后,INSAG在其“核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安全的目标必须渗透到核电厂发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1991年国际安全咨询组编写的75- INSAG-4报告《安全文化》面世,标志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1994年3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联合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推进一步。此后,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推动下,我国在核电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等领域逐步引入并推广这一概念。目前,研究和建设安全文化的热潮正在我国勃然兴起。
二、中国民航安全文化架构
民航是一个最能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行业,具有技术装备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等特点。中国民航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努力探索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规律,在安全、效益、服务、改革等许多领域,逐渐形成了包括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精神,以及反映社会心理、劳动技能、管理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的认识和规则。其中,积极的文化因子就是全行业累积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构成行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将这些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进行科学、合理的概括,就会上升为行业精神或企业精神,用以指导、规范、激励行业员工的言行,推进民航事业的发展。其中,有关安全工作的价值观念、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经验总结等精神因素和保证安全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等物质形态,就构成了民航富有竞争力的安全文化。
“安全第一”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灵魂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就国家大局来说,航空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民航的安全生产工作,做过许多重要指示。其中,周恩来总理的重要指示“保证安全第一”已经成为民航总体工作的指导方针。
就民航整个行业来说,安全工作是民航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航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多少代民航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安全形势好,其他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安全出了问题,全行业的正常的工作、尤其是行业形象和整体效益就会受到影响。对航空运输企业来说,安全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其永远追求的信誉和努力锻造的战略品牌。
就从业人员来说,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个人的利益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航空公司安全出了问题,企业所有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
就社会公众来说,保证安全是消费者首要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消费前提。“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民航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的实践中,作为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经成为指导全局工作、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诚信严实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精髓
回顾我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安全工作的实践,我们就会发现,作为一个极其宝贵的经验,“诚信”、“严实”已经在我国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得到全面的体现;作为一种优良的作风,“诚信”、“严实”已经在民航安全生产实践中得以广泛的传承。
民航安全工作技术性、系统性、风险性非常强,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强调“诚”,就是要求在抓安全工作时,一定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照章办事,有错即改,坚决反对不求甚解、盲目蛮干,反对摆花架子、弄虚作假。在安全工作方面,老一辈民航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譬如“三老四严”。“三老”提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其实是在倡导科学精神,发扬诚实品质。但是,受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近年来“三老”传统受到削弱,甚至有失传的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信,就是“守信”。对民航的安全工作来说,“信”就是有关航空安全的客观规律、规章制度和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约定。提倡守信,就是要求在安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章制度,恪守商业道德,认真履行合同,在实践中养成一种遵纪守法的作风,坚决反对违反规律、违背道德,反对违规运行、违章操作、破坏合同。组织和实施飞行,要严格依照法规规章和运行手册;进行机务维护,要严格执行工作单卡制度;空中交通管制,要尊重规律、规范程序。调查表明,当前对航空安全危害最大的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严,就是坚持严字当头。在民航,“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严,可以理解为严格、严密、严明、严谨、严肃(“五严”)。准确地说,就是在安全工作中,制度一定要严格,组织一定要严密,纪律一定要严明,作风一定要严谨,处罚一定要严肃,坚决反对执行规章打折扣、落实制度不规范,反对组织松弛、纪律散漫、作风稀落,反对送人情,反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实,就是务实、扎实、塌实。安全工作,重在落实,这个“实”就是思想上的务实、作风上的扎实和工作上的塌实,最终体现为合乎规范和效率较高的工作质量(达到并超过飞行、维护、管制、安检的法定安全标准)。强调“实”,就是要求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务实求真,一丝不苟,不留死角,安全管理人员和执法监察人员要深入基层,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反对工作松懈、要求不高、作风飘忽,反对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反对靠嘴巴、文件和会议落实安全工作。
“安全就是效益”是民航安全文化的价值反映
最近,民航总局领导非常强调一个重要的理念--“民航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笔者认为,这是民航几十年实践的总结,是“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深化,将“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的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从本质上说,航空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安全就是效益”,这个效益不仅包含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而它们又是互相转化、相得益彰的。航空安全是运输生产的前提,是航空运输企业最佳的促销广告,是对企业成本的直接节约,是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这种理念一方面反映了安全在整个行业和航空运输企业的价值定位,另一方面还揭示了社会公众对航空运输方式的价值判断。这个理念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效益、改革的关系,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生产、深化改革。要正确处理好安全这个“最大效益”与局部效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将“最大效益”放在各种效益、各种利益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