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关于文化的安全与保护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10月10日


         五千年的历史,中原大地孕育创造了灿烂厚重的文化,并有力的推动了中原走向繁荣的步伐。应当看到,在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中国文化发展逐渐暴露出不少“弱项”:表现到各方面就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今保护文化安全,已经迫在眉睫,接下来让我们细致的分析和了解一下文化安全.
         [关键词] 安全文化, 不足和思考, 公益性文化,宣传教育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元文化,即人类进化过程中首次创造的文化,是人类自觉行为的产物,是人类创造自身的同时创造的文化,是人类追求安全和获得安全的结果。  安全法制文化包含了为保障人员和财物安全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等。其功能是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它是把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理念文化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桥梁。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生产、安全生活所创造的观念、行为、物质的总和。主要包含了一定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内容。
            安全物质文化是指以物质或物化的形态表现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和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安全器物。安全物质文化:一是体现在人类技术、生活方式、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本质安全指人们寻求理想安全的整个过程)。二是体现在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的安全装置、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可靠性。
          
          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无形的、深层次的安全思想与意识,包括安全意识形态,思维方法,安全哲学,安全价值观、安全人生观、安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外观表现和载体,是安全行为文化、安全法制文化和安全理念文化的物质基础;安全法制文化是安全理念文化的载体,安全法制文化在安全理念文化的“指导”下形成,安全法制文化又规范、指导着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理念文化是形成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法制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安全物质文化既是安全文化的体现,又是安全文化发展的基础。安全行为文化的特点为动态,主要体现为行为表现。人们一定的行为模式,既是时代安全文化的水平的反映,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同时又作用和改变社会的安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不是独立的,它渗透在物质文化和理念文化之中,并受其影响,也是安全理念文化的表现形式。安全行为文化的传承主要靠法制,利用法制,形成人们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使行为在自觉基础上加以固定。
        二,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安全
          近年来, 和谐社会,安全为先。各类事故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已经成为当今最不和谐的音符。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工作,但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观,重特大事故仍然高发。我国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事故高发除了同我们当前所处的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等客观条件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社会成员的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差。根据一些地方的统计,9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是由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人为因素引起,重大事故百分之百是责任事故。人的因素,既有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因素,也有观念、态度、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我国安全法规难以认真执行,安全制度难以全面落实,安全方针难以深入贯彻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是人们的安全素质较低。建设安全文化的最基本的目标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只有提高了全民的安全素质,作为政府和单位的决策者,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价值和意义,改变以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指标;以经济效益、税收与利润作为衡量企业成败的惟一指标的不正确的政绩观、效益观。从而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才能在决策和生产经营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条件。作为员工才能遵章守纪,规范操作。最终才能改变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政府与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长期存在的种种不协调,有效地预防事故。
          安全文化的作用
        :一是规范作用。安全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认识到安全的全部内涵,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直至“我会安全”的跨越。二是导向作用。通过倡导和建设安全文化,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克服麻痹思想,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和信念,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元素。三是组织协调安全管理作用。安全管理区别于其它任何专业性管理是对所辖区域所有单位、所有方面所有人的管理。其中核心因素是协调,既需要对安全决策执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协调,又需要对各单位、各部门在安全职能关系上进行协调。而这种协调需要有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作基础,否则,协调就难以成功。这种组织协调功能正是安全文化所特有的。实践证明,单靠改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并不能保障安全无事故,还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不论是提高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是基础。 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遏制伤亡事故高发,促进安全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公众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本质安全型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三、安全文化的建设
          1.树立安全发展新理念 ,针对我们一些政府官员和经营者、管理者,安全价值观念错位,存在重财产、轻生命,重生产、轻安全的思维倾向和行为习惯,对物质利益的重视程度明显地超过对生命与健康权的尊重的实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安全发展的实质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安全发展的提出体现了我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状况,大幅度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创伤和震荡,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树立安全发展新理念,具体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经济观,安全第一的哲学观,珍惜生命的情感观,“三不伤害”的自保互保观,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无小事的行为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树立安全发展新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抓手,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源动力,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 ,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领导是关键。党政有关部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是组织各社会单位、社会成员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机关。党政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文化,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研究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针、目标、任务、内容,并根据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基础设施、基础项目、人力资源等物质基础作支撑,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传播,因而需要足够资金的投入的实际,加大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人、财、物的投入,落实相应的措施,并把安全文化建设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安全文化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使安全文化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推动力。
        四.不足和思考
          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相对不足;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不大;文化发展活力不够,文化产品、服务档次和质量还与近亿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存在差距;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能力尚不强劲,不少优良文化资源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大”,只是一个量的概念。如何由“身躯”的“庞大”向“体魄”的“强健”转变,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将文化建设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使其发挥出自身应有的独特作用。具体来说,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先进文化强化政治思想领域的改造。先进文化乃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加快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跨越,就必须首先用先进文化浸润人们的心灵,武装群众的思想。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优良社会风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指标。加快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跨越,就必须加快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要更多地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城乡文化公益文化服务能力同步发展
        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就必须加快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大工夫,推动我们的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加快发展我们的优势文化产业,占领文化竞争的制高点,赢得市场,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文化产业。要培育一大批知名文化品牌,生产出一大批文化产品的精品力作,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性工作.
 

下一篇: 外企的安全文化
上一篇: 校园安全文化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