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企业安全文化浅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25日

 安全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安全价值观,信念,最高目标,道德理想,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包括物质的、意识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三个层次:安全观念层、安全制度层、安全物质层。它所涉及的范畴包括: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全民的安全防护思想意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等。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不但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

  由于安全、文化的定义不同,安全文化也有许多定义,其中,两个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定义是:

  (一)、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这个定义背景是:1992年在研究我国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安全法规、规范、程序难以全面落实、安全方针难以深入贯彻,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出安全文化素质的概念,其要点是解决人的本质安全。

  (二)、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总和这个定义背景是:1991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也

  纳召开“国际核能安全大会—未来的战略”,为了总结和回答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第四版本)中明确了安全文化的双方沟通。双向沟通一方面是单位内部的必要体制和管理部门的逐级责任制;另一方面是各级人员响应上述体制并从中得益所持的态度。

   二、安全文化的功能

  安全文化是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在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中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的功能就在于将全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念的现代文化人。将企业的全体员工塑造成具有现代专业安全文化知识的生产力,企业具有掌握专业

  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

  (一)、规范人的安全行为

  在生活及生产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的行为都与该项活动的安全状况有关,只有使每一个人都可靠,才能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生活与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状态。而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觉悟、规范每一个人的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在受高度的安全文化熏陶而形成的人文环境中,个别人即使有所怠慢,由于强有力的安全文化场的约束与控制,不安全的行为也将被群体所不容而得到纠正。

  (二)、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

  协调是指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对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关系进行匹配的过程。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是需对安全决策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协调;二是需对系统(如企业)中各子系统(如部门)在安全职能关系上进行协调。以使系统联成一个整体,克服顾此失彼和管理上的片面性。而这种协调就需要有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为基础,否则,协调就会常常失灵。

  (三)、安全文化使企业进入有序发展的良性状态

  安全文化是社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在人的价值观上的综合反映,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事故对生活及生产的破坏作用,使系统进入无序的混乱状态,从而失去了稳定发展的前提。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社会安全生产的状况,实质上是其安全文化水平的效应。

  三、走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误区

  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设施等“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软技术”。而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关注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更要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逐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给企业安全工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一)、安全管理与生产脱节

  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的重要体现,抓安全管理重在抓基础管理。然而,一些单位在抓安全工作时仍是粗放型的,不是为了确保安全而抓安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抓“安全”,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是安全的重大隐患。具体表现为:只把安全体系文件摆在桌上、写在纸上,而实际运行起来仍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譬如,有时认识不到安全体系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应付检查,找人简单地做些安全记录;有时虽然是按安全体系运行,但是各种安全记录跟不上,出现了检查时匆忙补安全记录的现象,这些都会导致安全管理与生产脱节。

  (二)、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在安全教育方面,一些单位流于形式,把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念一念,提几点要求便草草了事,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引导员工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上级领导的事,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等。这就导致部分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落实起来走了样,开展安全工作时仅凭经验办事,沿用老模式等,这些都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弊病。

  (三)、安全管理工作错位

  有的企业在生产任务繁重,特别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时,很容易放松“安全弦”。更加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常常被摆在靠后的位置。出现了安全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安全工作的错位,是企业不能很好地去研究安全文化、制定安全制度、推进安全管理的最大障碍,这种被动的安全观势必难以确保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地开展。

  (四)、安全文化氛围尚未全面形成

  细节决定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遇难,令世界震惊。事后,由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详细调查,花费了2000万美元,发表了长达248页的最终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披露了美国航天局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没有独立的安全程序,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安全工作的经验。为此,该调查委员会还发出了警告:“如不进行彻底改革,类似的事件还会再次发生。”从这个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美国是个经济发达、技术设备先进的国家,但由于不注意安全生产的细节,同样会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但在总结和反思类似事故时,他们不是局限于技术和物质层面的剖析,而是着重于从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行为模式上吸取教训,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这一事例也从反面说明了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其实,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而这些细节往往被人们忽略。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对安全工作的低标准、宽要求,放松了警惕。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细节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四、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路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从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基本目的出发,以“为了人”和“人的管理”为方针,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促使企业所有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安全工作,各行各业都有细致的规章制度,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现有的各项规定。大到企业,小到员工,都应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把安全工作做到位,确保生产中不留安全隐患。同时,要严抓安全细节,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目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