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安全知识体系、安全价值观念、自下而上方式构成意识和物质形态的复合体。它包含“一个组织的个体和团体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安全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是历史过程的积淀。虽然如此,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并未被人们广泛接受。这是因为:一方面安全文化概念出现的历史并不长,特别在我国传播还不到10年;另一方面人们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缺乏安全文化素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闯红灯、酒后驾车、违章作业以及近年来发生的飞机爆炸、火车出轨、轮船沉没、汽车碰撞等事故,无不与人们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低下,安全投入不足密切相关。而这些正是需要建立交通安全文化的必然前提和现实需要。
开展心态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安全意识,从心态上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所谓心态安全文化即人们的安全观念在社会实践中的活动过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心态安全文化就是要使从业人员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按章办事。
建设心态安全文化,一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为建设交通安全文化提供社会基础和环境。特别是要提高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形成“生命第一”的观念。其次,正确认识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要开展全员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交通安全工作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关系最直接,与他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最密切。因此,交通从业人员、特别是交通企业领导,必须努力提高对安全与生命、安全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具备行业规定的职业技能。
开展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夯实交通本质安全基础
安全文化既包含精神产品,也包含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产品,谓之物态安全文化。开展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凭借资金投入来改善物质环境,达到一定的安全度。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无数事实表明,为了节省开支而降低安全成本的投入,一旦发生事故,企业的损失会更大。所以在安全建设上既要加强对人的安全教育的投入,更要加大对安全硬件的投入,实现本质安全。一些交通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仅不愿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也不愿在安全设施上进行投入,船舶设备设施差,安全得不到保障,这是近年来个体船舶企业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对安全的资金投入,是当前实现交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如何引导船舶企业开展物态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从管理角度看:一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将安全投入不足的企业、船舶杜绝在运输市场之外;二是严格监督检查,使不合格的企业、船舶难以生存与发展;三是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促使企业加大投入;四是规范市场行为,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交通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实现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