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如何理解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

作者:王润平 李江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29日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新概念,它以更新、更科学、更全面的标准,规范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如何认识和理解它,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

    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渊源

    1.1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我国煤矿生产建设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举,急需大量的能源,煤矿工业的发展,成为制约其它行业的瓶颈,而煤矿人刚刚从黑暗中走向了光明,初次享受到当家作主人的自豪感所激发起的工作热情可想而知,再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安全装备与采煤工艺的落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对矿工生命安全的漠视,出现了重生产轻安全的盲目性,其后果不言而喻。这一现象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这一高度出发,多次强调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从1951年起,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煤矿和油母岩矿保安规程》、《煤矿保安暂行规程》、《煤矿安全试行规程》,1980年《安全规程》的出台,从法律和制度上规范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强调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我们可以从1951年到2001年这50年间,对《煤矿安全规程》的5次更名8次修改中看出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1.2 质量与安全的关系

    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煤矿人逐步体会到工程质量(尤其是内在质量)对安全生产的制约作用,即质量低劣的井下工程,是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而人的素质是工程质量的根源。基于这样的认识,原煤炭部老部长高扬文同志,首先向全国煤炭系统发出了严把毫米关的指示,从而将施工质量摆在了重要位置。在人的工作质量上,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如“口对口,手拉手,你不来,我不走”,这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现场交接班制度的实质。但由于10 a文革的影响,这些很好的管理制度与经验没有得到推广和发展。直到改革开放后,大搞质量标准化的热潮才在全国煤炭系统展开,除对《煤矿安全规程》作了重大修改外,还先后修定了《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行业标准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但由于刚刚起步,对质量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还没有科学的认识,有的煤矿甚至提出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口号,这些观点,虽然较以往前进了一步,但它将有机统一的三者割裂开来,造成了操作上的模糊性和认识上的肤浅性。如有的煤矿在井下大巷摆满了花盆,而巷帮内却用坑木充填后拉线喷浆,以取得巷道美观的效果,认为这是质量标准化。这种不从内在质量和管理质量入手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而是采用涂脂抹粉来自欺欺人的做法,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1.3 安全质量标准化

    随着煤炭工业建设稳步发展和现代化手段的提高,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煤矿入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质量促进发展的重要性。1986年原煤炭工业部党组决定在全国统配煤矿按照《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开展了“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使人们对安全与质量关系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之后国家虽然又出台了多部法律,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监察条例》等,以解决煤系统的安全问题,但由于转型期等诸多原因,该项活动徘徊10余年,发展缓慢,(但许多煤炭企业还是进行了大胆尝试,如神华集团成立了安质部,具体负责安全质量工作,并制定了本集团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直到2003年10月份在七台河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上,通过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才将安全质量统一起来,明确提出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概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它是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在随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在全国工矿等行业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