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9月15日

  多年来,由于建筑业本身固有的露天作业、危险性大等特点,在传统的粗放的施工现场管理模式下,社会把“建筑工地”当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建筑工人”也成了素质低下人群的典型代表。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高低不仅事关工程质量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施工现场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建筑业管理方式的重大革新,是重塑建筑业形象、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目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创建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反映了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从近几年标准化示范工地分布情况来看,各地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地区之间,各类工业园区、城市结合部和村镇工程标准化推广工作相对滞后,大部分工程执行标准不到位,现场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主动意识差,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执行标准不够高。有的企业对标准化管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认为创建标准化工地只是硬件投入,忽视了软件建设。个别企业临建达到一流水平,软件处于二流状态,内部管理一片混乱,主要表现在项目部人员不齐,工作涣散无力,总包指挥不动分包;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率达不到规定要求;部分企业现场管理人员无劳动合同、无社会保险;班前教育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内容;技术交底不详细,没有指导性、针对性,作业人员对危险因素不清楚、不明白;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未落实,工程实体仍存在部分质量通病。这些现象说明了部分企业从根本上误解和违背了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
  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释义及内涵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就是借鉴工业生产标准化理念,通过引进系统理论,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管理、工程监理、队伍管理、合同履行等要素进行整合熔炼、缜密规范,形成密切相关、交织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新体系。其目标是以实施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为突破口,整合管理资源,建立有效的预防与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改革现场管理方式和施工组织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监管和产业发展水平。
  其内涵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以往分割、独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管理、队伍管理进行整合与熔炼,使四项管理互相渗透、互为作用,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并将国际通行的质量、安全、环保三大管理标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有机融入其中,优化管理流程,形成管理合力,实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升华,促进施工现场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二是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的协调、有序管理做出标准化要求,注重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建筑的管理理念,实现场容场貌的秩序化,进而彻底扭转社会对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的传统印象,塑造全新的行业形象。
  三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行为规范的要求贯穿于标准化的全过程,建立对从业人员和执行行为的自律约束机制,促进行业素质的快速提升。
  四是提出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的行为准则和检查考核标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使企业对应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明明白白,大大提高其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实现市场行为的规范化。
  五是对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化管理,做到质量与安全管理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尤其是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进行,建立预防与持续改进机制,有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建筑业运行的平台和载体,既是矛盾的集中点,又是工作的着力点。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既是抓住了建筑业创新的关键点,又是新时期施工现场管理的最低要求,这对转变施工现场管理,提升行业形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效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就建筑业来讲,离开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和谐社会、社会稳定就失去了前提。以前,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是经验式管理、运动式管理、作坊式管理,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简单,管理体系有缺陷、管理机制有漏洞。现在把施工现场各类质量的所有相关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使其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符合工地管理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安全事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