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树立驾驶规范意识,端正驾驶操作态度

作者:黄伟梧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18日

 驾驶规范意识,是指对本型车辆各种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及其安全守则等的科学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左右人体行为的大脑皮层思维序列中,就是一条重要的思维守则——“定性与定量”概念思维。

  所谓“定性”,系指对某一事物本质属性的一个科学定论;而“定量”则是其“定性”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依存,也互为制约,是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人从事某种工作活动,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涉及诸多“定性”与“定量”的问题。因此,掌握“定性与定量”的一些科学概念,对端正驾驶操作态度,规范人的行为,准确判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抓住问题的实质与主要矛盾,掌握驾车主动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现有经验看,必须牢固树立、掌握以下至少5条比较重要的概念:

  “循序渐进”,确保安全空间与处置时间

  首先是“循序”,严格遵循各种操作方法的科学程序,所谓“思路清晰,按部就班,胸有成竹,忙而不乱”,反映操作者训练有素的一种特定气质。据学者分析,程序错误,是操作错误的一种主要类型,其概率约占50%。对此,要树立规范化的“工序”意识,努力养成各种良好的操作习惯,力求熟练、自动化,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善于调控与主客观实际相协调的驾驶节奏;

  其次是“渐进”。汽车从一种运动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应是“渐进”或“由小到大”,留有应变处置的余地,否则难免“欲速则不达”,重蹈前车“十肇九快”之覆辙。

  总之,“循序渐进”是驾车操作的一条重要守则,体现操作的连贯性及其前因后果,即承前启后,头尾相顾,前后连接,融为一体,水到渠成。

  清楚本型车辆操作局限

  汽车运动,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相应存在一个允许转弯的最大速度与角速度(指转弯方向变化速率,以度/秒表示)。要对汽车运动出现“临界”状态的异常征兆有所警惕:不稳定,操作费力,内侧轮胎可能离地,方向盘有向转弯外侧偏移的趋势等。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控制安全车速。

  理解控制物体“顺势而成”的特性

  车辆从一种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需要改变或克服原有的运动轨迹或惯性,这个改变需要一个相应的“提前量”,切忌盲目自信“一锤定音”。突然、剧烈改变车辆的运动状态,极易导致车辆失控。对此,应重视不断积累不同车速、不同道路环境和自车动态各种方向机动操作,掌握“提前量”的经验,达到操作自如,恰到好处的境界。这也是车辆可控与失控的一个分水岭。

  理解路面制动力的成因

  对车辆起制动作用的是路面制动力,但它有两个前提条件,可概括为两个“相一致”:即四轮旋转的方向与汽车纵轴的方向“相一致”,汽车运动轨迹或合力的方向与汽车纵轴的方向“相一致”;此时使用制动才能百分之百地起作用。如果行驶中出现侧向力(转弯或侧滑),将破坏上述的两个“相一致”,此时使用制动,路面制动力变小,而且会加大车辆前冲的惯性离心力,促使车辆的运动出现外侧滑,车速与转弯角速度越大,其惯性离心力也越大,极易超过车轮附着力,使后轮出现“双侧滑”,当车辆的惯性翻侧力矩超过其稳定力矩时,将导致车辆翻侧、翻滚……,此时应慎重考虑如何正确使用制动,它与平时正常直行时使用制动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