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张兴华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0月07日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迅速增加,使交通运输业得到蓬勃发展。同时,因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差、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大、管理上存在死角盲区等原因,致使农村地区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比较肤浅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很多,笔者仅从人、车、路、管理等四个大方面进行粗略分析。
        (一)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技能偏低,交通违法行为普遍。在农村从事机动车驾驶的从业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从业者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连最基本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和机动车基本原理都不懂,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是很小的事,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也不会侵犯别人的利益,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主观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即使每年80%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仍不能让其引以为戒。这些从业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买车不挂牌、不办证、不保险,人货混装、非客运车辆载客、驾驶报废车、套牌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甚至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特别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加之驾驶技能普遍偏低,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化解险情,成为制造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杀手”。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农民交通法规教育不够,农民缺乏基本交通安全常识,缺乏对交通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二)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安全技术状况较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乡村居民逐渐富裕起来,“五小”车辆拥有率逐年上升,机动车种类繁杂,但安全技术状况差。这些车辆很少办理法定的牌证和异地转入手续,车辆没有保险,大多数农机部门管理的变型运输车车主为增加收入而不顾交通安全,客货混装、超载、私自改装车辆,虽然短期内获得一些经济效益,但是给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交通秩序带来巨大的危害。特别是取消养路费后,农用四轮车、手扶拖拉机大量拥上路面,给交通安全带来较大隐患。笔者在上路检查这些车辆时,外观油漆斑驳、脱落,车内座椅东倒西歪,座套、垫子破烂。仔细一查,灯光、制动、手刹、转向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而且大多是无牌无证车和报废车,成为道路上一颗颗“滚动的炸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并不富裕的农民为了尽快致富,买了一些“二手车”甚至报废车从事营运,人为地制造了安全隐患;二是逃避税费,不愿办理牌证,成为“黑车”;三是少数部门超越管理职权,违规办理牌证,多收费用,给农民群众增加了经济负担。
        (三)县乡公路等级低,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通行条件较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得到了飞速发展,基本上达到乡镇相连、村村互通。但是,绝大部分通乡通村道路狭窄,一般都3至4米宽,被戏称为“不三不四路”,村与村相连的道路急弯较多,有的急弯路呈直角急弯,乡镇道路两侧村庄违法建筑较多,道路交通标志不完善,很多道路一个交通标志都没有,成为地地道道的“裸体路”,无法正确警告和提示驾驶人安全行车。这些道路缺乏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抗灾能力差,养护维修不到位,许多路段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复,对通行影响较大,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四)警力严重不足,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真空”地带。从县级交警大队的实际来看,1987年道路交通体制改革以来,不论是道路、机动车、驾驶人都在成倍增加,但是我县的警力一直限于十几年前的水平,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有所减少,一些执勤中队只有1到2名正式民警,虽聘请一些协管人员,但不具备执法资格,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交警部门警力严重不足,对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不能进行有效查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重城区、轻农村的问题,安全教育引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科学、规范的宣传方法和措施。受警力限制,民警虽然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但还是力不从心,只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农村地区巡逻,导致大部分县、乡、村道路处于断层、脱管状态,这也是农村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的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