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8月14日


        ③标准推广制定的标准要到市场中去接受检验,标准推广可以通过基地示范和质 量认证等方式进行。建立高标准农产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等)示范基地。从源 头上监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基地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标准。与环保部门积极配合, 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重点解决污水、污泥、有害有毒废气、废弃物的排放和化 月巴、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按照高标准农产 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科学规划农产品基地布局,提高设施农业建设水平。对绿色食品、 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高标准农产品,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 包装上市,专业职能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认证体系,制订 完善的认证程序。经过认证的产品要按照统一要求,统一标识使用,统一安排批次编号, 严格掌握产品流向,以方便消费者实施责任追溯。
        ④反馈修订经过推广、使用、反馈,对那些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标准,进行及 时修订和补充。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要求,加快农业标准的修订速度和力度。
        (3)加强科学研究[25]
        ①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国家应注重培养熟悉ISO、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的高素 质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应该是各领域的技术或标准化的专家,了解国际 技术和经济状况、所属企业、产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地位,懂得该领域 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政策策略,能充分向有关国家和国内外企业专 家说明本国标准提案的好处。
        ②深入研究质量控制指标同一种产品,通过不同的控制技术,可以达到不同的质量 规格和品质标准。新西兰为了提高主要出口水果的品质,从矿质营养和采收指标控制两 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严格的果品质量控制技术。通过研究得知猕猴桃在果实 干物质含量低于15%时采收,风味差;干物质含量为15%?18%时采收,风味较好;干 物质含量超过18%时采收,风味好;干物质含量达到22%时采收,风味极佳。这些指标 既是新西兰最新研究确定的猕猴桃采收质检控制指标,也是采后处理的质量分级控制指 标。[26]
        ③提高农药肥料的研究水平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极为严格,如 円本规定了 96种农药检测种类,美国为115种。现代农业要求对空气环境对土壤无损 害,强调可持续发展,肥料施用要尽可能使用有机肥,做到配方施肥。为此,科研部门 要及时研制出一系列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研制出先进的农药和肥料,以适应先进的质量 标准的需要。
        (4)加强生产全程控制
        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时,要研究农产品在整个生产链中各生产环节的相互关系。对 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生产管理、加工、贮运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必须了解原料产地的环境、土壤、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等。农业要实行 产业化和标准化,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欧美和日本农业高 度现代化的国家,都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加工、包 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由于标准化水平高,円本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强,价格很 高,一般相当于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10倍左右。在制定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时,也应 该以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为参考,分析对农产品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潜在因素,确定控制 的关键点、限值,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如水稻播种到收割,整个生产过程在使用 农药种类、数量、时间等方面就要求有标准限制。
        5.3完善我国农产品质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照国家法津、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含 生志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的重要技术执法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 价、农业依法行政、市场秩序监管和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对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农产品消费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世界各国发展和保护本国农业的重要技 术手段,也是各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国也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 体系的建设,在国家计划、财政的直接支持下,目前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保障我 闺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人新阶段和加入 世贸组织,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投入不足、检测手段薄弱等问题 日益突出。因此,深人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现状,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做祛, 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 测体系,以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已显得尤为重要。
         (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
        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条件、 资格认可评审细则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快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农药 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动物防疫法》等法规 的建立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 理法规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 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
        通过建立和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将农产品市场准入性检验,从生产 或经营者委托检验形式变成为由政府出资的例行检查方式,这样既有效地发挥了政府的 监督作用,同时也可降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设 立农产品监测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由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消 费情况、进出口贸易情况,组织制定全国农产品例行监测的年度计划,发布农产品监测 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地农产品质量信誉等级档案,对经品牌认证的农产品可实行 免检制度。
        严格执行《种了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 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动植物食品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强制 性标准,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依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
        对农业投人品的质量安全严格把关。
        (3) 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农产品检测信息网络
        全面实施农产品检验检测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国内培训和出国培训等不同方式,加 强检测技术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尽快建立各 中心内部的质量控制网络系统,提高对中心检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建立各相关中 心间、中心与政府主管部门间的信息网络及检测数据处理系统,做到检测信息的及时交 流和汇总,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 安全、标准、检测、品牌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4) 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科学研究,积极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尤其要推动农产品 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多边、双边认证,努力实现与贸易国对接,消除检测方面的贸 易技术性壁垒,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在加强引进和消化国 外先进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不同层次 检测的技术和方法,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技术储备,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检测技术水平的 差距当前,重点是要加快农药残留、曾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多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5. 4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 全认证制度应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市场开发
        从市场角度,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的宣传力度,着眼于提高无 公害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采用多种形式,突出对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的宣传、标志的宣传、获证产地与产品的宣传以及获证企业的宣传。鼓励认证企业把树 立品牌、企业形象的广告宣传与认证宣传结合起来。
        从生产角度,通过不懈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及其他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 安全意识,掌握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认证农产品标 志成为安全放心的象征,家喻户晓的品牌。
        (2)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都是自愿性认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提高我 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依据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了保护人 类健康和安全,国家规定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的,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 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类 健康,具备了设立强制认证的条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建立强制认证与自愿 认证相结合的制度。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把无公害农产品列入强制性认证。国家 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2003年开始,在16大类食品中实施强制性QS认证,并以此为基 础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这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范例。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认证水平
        目前,我国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三种形式,各种形式由 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实施认证体系三个体系,机构队伍、运行机制、技术手段 等基本要素构成。
        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在标准体系上,缺乏系统性、协调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因 此,我们应借鉴和引入工业产品认证认可的经验和有关做法,统一认可标准、适应市场 需要,及时增加认证产品标准,另一方面要着力于标准制定符合农民的实际,要用农民 容易接受的方式,做到“看得懂、易操作、有效果”。逐步使我国农产品认证与国际通 行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形式接轨。
        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上,要充分依托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的体系及其他社 会资源,重点是解决“就近就地”问题,降低认证成本。在认证体系建设上,建立健全 省市县三级办事机构,考虑到我国幅员广大的实际情况,要探索在一个认证体系下中央 机构统一'音理、监督,地方机构承办认证的运行机制。彻底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 作中政出多门,监督不力的局面。
        在机构队伍、运行机制、技术手段方面要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认 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规定,对从事农 产品认证、认证咨询和认证培训等业务的机构要办理审批和登记注册,农产品认证机构 应当取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认可机构的资质认可,对农产品认证培训 机构、农产品认证人员实施注册、备案制度。防止不具备认证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认 证工作[28]。
        另外,我国应借鉴国外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积极推行HACCP (危害分析与 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及认证和GMP认证。
        5.5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
        农业信息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内容,加强农业信息系统 建设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又是农业信息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无论是对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还是对消费者 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产品质量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山于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一次性投资很大,而一旦得到信息又可以以供给的边际 成本为零的方式让众多的农户和企业分享,农产品质量信息的这一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 府必须在农产品质量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国外已有的经验看,政府在农业 信息化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强立法和增加投资,通过 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系统的框架,带动社会力量参加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政府支持和参 与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因不会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和贸易产生直接的扭曲作用,属于WTO 农业协议“绿箱”政策的范围,因而政府在农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存在着发挥作用空间 约束的问题。
        (2) 通过政策优惠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融入农业信息系统, 让企业网站成为社会了解企业的窗口和企业向社会推介自身的桥梁;二是建立和完善企 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前者是企业对社会整个农业信息系统的重要贡献,具有较强的网 络效应和社会效应,因此,国家应对企业网站建设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后者属于 企业的私人产品,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而无须国家干预。
        (3)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小规模的农户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基本 经营形式。因此,我国农业信息化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如何推动农户农业经 营的信息化。由于农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在农业领域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而,农业信息系统能否充分发挥效益,农业信息化能否获得最终成功将取决于广大农 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然而,2000年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达到 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尚不足 12%,接受过专业技术训练(中专、大专及以上人数)的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仅为2% 左右显然.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信息化的要求。要推动农业信息 化,必须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国家要在 农村推行真正的义务教育,以期在短期内尽快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4) 大力整合新兴信息媒体和传统信息媒体
        Internet技术出现以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信息服务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报纸、 杂志等传统媒体。随着IT技术的发展,Internet等新兴媒体不断出现并开始向农村延 伸。在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在充分开发利用新兴媒体的同时,整合传 统的信息媒体,建立完善、高效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贵新,今天,我们还敢吃什么--农产品安全浅议[J],《决策探索》,2001.4 6-9
        [2] 王玉秀,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唆课题[J],《农业经济》,2000.4
        [3] 陈亮,入世后我国农产品面临的挑战[J],《价格月刊》,2002.1
        [4] 李业鹏编译,美国食品安全系统[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4
        [5] 李生等,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概况[J],《世界农业》,2003.6 17-31
        [6] 秦富等,《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 朱静,屈宝香,论农产品污染与食用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1998.6期
        [8] 郑风田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3.2
        金发忠,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4.2
        [10] 李玉文等,我国农产品质量立法探析[J],《法学》,2003.5
        [11] 阎会平,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J],《山西农业》,2000.07
        [12] 屈冬玉,农产品质量安全须从源头治理[J],《农业质量标准》,2003.3
        [13] 李功奎,做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J],《工作研究》,2001.2 8-10
        [14] 邓国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9
        [15] 刘世平,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企业标准化》,2000.11
        [16] 杨彬彬,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3.6
        [17] 张纯义,试谈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标准化》,2002.3
        [18] 罗莉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3 29-32
        [19] 张夫道等,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及相关对策[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1
        [20] 张夫道等,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及相关对策[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1
        [21] 宣杏云,西方农产品市场流通过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经济评论》,1995.2
        [22] 周应恒等,信息可追踪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应用[J],《世界农业》2000.11 7-9
        [23] 卢代富,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探讨[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9.6 17-21
        [24] 史学岗等,农产品质量法的几个问题叨,《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25] 柴振林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03.5
        [26] 金发忠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3.2
        [27] 韩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经济学意义[J],《农业质量标准,2004.3 35-37
        28] 夏远强等,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29] 吳轶勤等’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1
        [30] 彭金瑞,实施农业标准化构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J], 《中国食品工业》,2002.3
        [31] 陈俊钦,农技推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J],《农业质量标准》,2004 5 10-11
        [32] 杨永珍,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概况[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 (5)
        [33] 张玉香,适应农村市场化需要尽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和信息体系[J],《中国农村经济》,2004.4
        [34] 白兆林,强化质量意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J],《云南农业》,2003.12
        [35] 张红等,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市场准人措施[J],《新疆农业学报》,2003.40
        [36] 谌贻庆等,农业发展新阶段应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fl,《科技管理》,2004.5
        [37] 周日明,农业标准化与人民生活安全的关系分析[fl,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
        [38] 韩宏华,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的路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12 月
        [39] 王忠敏,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J],《企业标准化》,2001.4农产品
        [40] 徐建堂等,农产品质量认证问题探讨[J],《山东农业》,2003.12
        [41] 范兴成等,农产品质量立法基本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3.5
        [42] 吴建坤,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对策要点[J],《农业质量标准》,2003.5
        [43] 葛余金等,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法治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6)
        [44] 匡远配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问题的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2.2期
        [45] 关军锋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卬,《河北农业科学》,2003.3
        [46] 马发义,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工作的新课题[J],《农业科技通讯》,2003.2
        [47] 金发忠,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初探[J],《中国牧业通讯》,2004.9
        [48] 熊轶群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对策[J],《江西植保》,2002.4
        [49] 徐金海,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当代经济研究》2002.8
        [50] 伍建平,农产品市场失败与政府监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51] 李应中,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内涵及其发展动向[J],《中国农业信息》,2003.3
        [52] 钱永忠,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现状[J],《农业质量标准》2003.1
        [53] 张夕林,充分发挥农药信息作用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0.24 (12)
        [54] 雷振东,李新文? “对农民进行安全用药技术培训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1
        [55] 兰萍“农改超”:提升国内农产品竞争能力的途径之一卬,《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4) 69-71
        [56] 韩宇红,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2
        [57] 林琳,论农产品的创名牌[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2(4)
        [58] 周南华,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 (I) 32-33
        [59] 翁鸣,中国农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⑴,《中国农村经济》,2003.4 8-11
        [60] 朱行摘译,食品安全在美国[J],《世界农业》2001.2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