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论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作者:赵学军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6月13日

摘要:人、物、环境的不安全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三个主要诱因,从这三大因素入手,查漏堵缺,严防死守,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行业、单位、岗位是安全生产的三个责任主体,强化三者的安全生产监管,对实现生产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前、生产中、停产后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抓好这三个环节的监管,生产安全就有了可靠保障。本文对如何进行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全要素 全方位 全过程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一、引言
        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维持家庭完整美满、幸福快乐,推动企事业单位创富增效、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明进步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安全生产监管是社会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也是企事业单位确保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如何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管,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是摆在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要找准着力点,采取得力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全要素(人、物、环境)、全方位(行业、企业、岗位)、全过程(生产前、生产中、停产后)的预测监控和动态管理,做到每一个岗位都不发生事故,每一个环节都确保安全,每一位员工都不受伤害。
        二、全要素监管
        人、物、环境是影响生产安全的三大因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取得实效,就应该把“引导人的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化解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对人、物和环境的监管,坚决整改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㈠人的监管
        人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据国际权威机构的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安全了,安全事故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安全生产必须全员参与,安全监管责任必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1.从业管理
        从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屏障。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特质、工作能力、从业资格、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状况来确定其是否适合从事某个岗位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和安全素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对企事业单位从业管理的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和动态监控,把好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
        2.班组管理
        班组是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具体落实,安全生产更是如此。要通过安全月、遵章守规、争先创优等活动和精细化管理促进班组人员的安全行为,通过总结交流和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出黑板报安全专版及开展安全生产竞赛等营造班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来构建班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进而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
        3.行为管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企事业单位应让员工了解13类不安全行为,认识安全事故对人身、财产、家庭、单位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自觉防范和杜绝不安全行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也应把行为管理纳入监管范畴。
        4.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事业单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对企事业单位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度、行业和职业准入制度、安全生产“五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事故报告制度、事故查处督办制度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思想管理
        文化决定意识,思想决定行为。建设并普及安全文化,是培养和增强安全意识、倡导和促进安全行为的重要举措。企事业单位要在员工中树立“生命在于安全”、“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生产无小事”、“行为决定安全”、“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知道加上做到”等观念,还要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和预案演练,使员工做到“两细三严”(检查细致、注重细节、严于要求、严肃纪律、严格整改),确保生产安全。
        6.应急管理
        在出现安全危机、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否迅速消除危害、控制伤亡、减少损失是检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唯一标准。应纳入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对其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反应速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企事业单位的应急体系真正做到“有急能应”且“应对有效”。
        ㈡物的管理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第二大诱因。企事业单位应改善物的管理,预防、发现并及时消除物的各种不安全状态。
        1.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系统,是物质、能量、人员、信息多向流动交汇的场所,这种流动交汇往往潜伏着危机,稍不注意就会酿成灾祸。生产现场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如生产设备分布合理,人员通道畅通安全,采光通风良好,安全防护设施、测控报警装置齐全有效,有害因素得到隔离防治,安全警示标志布设准确、清晰醒目等等,对生产现场的监督管理应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
        2.硬件管理
        生产设备、配套设施、仪器工具是影响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除应进行安全设计、提高安全防护标准外,在设备设施的购置、安装、使用及工程建设方面,首先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从措施上保证安全生产;坚决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设备、工程投入生产运行;努力使各类设备、设施和基础建设做到本质安全,保证物处于安全状态和安全环境、人处在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场所;还应加强对设备的完好状况和工作状态的动态监控,消除一切使设备设施遭受损坏、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的因素,避免事故发生。
        3.危化物品管理
        对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易燃易爆、有害剧毒、腐蚀辐射等危化品的单位和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4.应急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否齐全、适用,管理是否到位、规范,直接影响到发生危机或事故时应急反应和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应加强对安全生产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㈢环境管理
        1.作业环境
        确保作业环境整洁有序、无毒无害是防止职业病害和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监控、隐患排除、风险预测和险情处置,对布置不合理、物流规划不科学、照明通风欠佳、安全距离不足、环境温度过高、安全标识不符要求、卫生条件不良的,要坚决整顿清理,;对存在粉尘、有毒或刺激性气体、挥发性溶剂、细菌或病毒、会引起接触中毒的金属或类金属毒物、强腐蚀性或辐射性物质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登记监控,要求企事业单位采取优化生产条件、改善技术装备、改进生产工艺、改变操作方法、机械或材料替代、隔离或密闭、个体防护等措施,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确保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实现安全生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