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强化三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3月03日

        一是把基础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公司多年前就引入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近年在全公司稳步推行HSE管理体系,这些标准化管理体系,最强调的就是基础管理的规范化。比如对各种台帐、工作程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种先进的管理体系是靠扎实的基础管理为支撑。基础管理的规范化,是实施这些标准管理体系的基础,而推行这些体系,反过来也要求基础管理更加规范。
        二是基础管理纳入信息化轨道。现如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基础管理上台阶提供了有力工具。要强化基础管理,就要引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比如台帐、操作记录的计算机管理,并形成信息库,加大共享力度,加大分析力度,这些必将提升基础管理的水平。
        三是基础管理必须更加严格。基础管理是一各种制度为载体,而各种制度的严格落实是基础管理的重点。当前我们基础管理上出现问题,主要是执行不严,考核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因此,强化基础管理,就必须在严字上下功夫,杜绝“好人主义”,杜绝“情面主义”,做到令行禁止。
        四是强化基础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基础管理本就是一朝一夕都要做的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就必将流于形式。对于基础管理,我们要天天讲,天天做,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有的基层车间主任把基础管理归结为五件事:一是制定相关的工艺规程、技术规程和车间有关的管理制度、检查制度;二是引导职工认识这些规程和制度的重要性;三是持之以恒、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对这些规程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要求恰如其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五是对车间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应该如何认识它、解决它,进而防止它再次发生。经过这样一系列严格而细致的工作,职工逐渐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工作水平有了不断提高。基础工作还表现为多个方面,如现场管理。由于石油化工装置的特点,工作场所的东西都应该定置摆放,它不仅是整洁的需要,更是安全生产的需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如果各种工具都放在固定位置,并且是整整齐齐,一拿就能拿到,对处理事故十分方便。反之,就会手忙脚乱,找什么都找不到,耽误了宝贵时机。现场管理也是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是对个人,也是对集体在工作中是否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一种展示。石化生产是连续操作,每一个职工都必须融入集体,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基础工作必须起到协调有序的作用。
       
        三、 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
        常言说得好:“上有千条线,下靠一针穿。”企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管理、改革,最终必须也只能落实到基层。没有基层,企业的摩天大厦就难以支撑。基层并非是空洞的概念,基层是由千千万万个职工组成的。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往小里说决定着个人的就业和收入,往大里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在深入开展职工基本功训练、提高职工素质的过程中,切切要牢记这一点。
            从宏观层面上看,加强职工的基本功训练,提高职工素质,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的要求。劳动创造财富,创新推动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在改革发展中增强创新意识,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上看,大力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符合工人阶级知识化的要求,符合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劳动者素质越高,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就越快、越深入,我们的社会就越文明、越进步。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发现、培养和使用职工中的拔尖人才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从燕化公司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上看,燕化公司党组和各二级单位党委,始终把不断增强职工队伍素质作为大事来抓。一是坚持把职工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努力造就继承优良传统,用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起来的职工队伍。二是坚持用燕化优良传统凝聚和激励职工,大力弘扬“团结、求实、严细、创新”的燕化精神,职工队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本色。三是坚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职工思想,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养成的教育,职工队伍的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坚持选树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召职工,各类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英模现象”长久不衰。五是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新的提高。
         公司各二级单位在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素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比如有的单位提出“学知识、练本领、强素质、创一流、作贡献”的职工培训思路,并大力开展互动式技能培训、自助式岗位交流、自由式劳动竞赛和自主式人才开发,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目前各厂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多为在岗位教育和培训,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加大脱产教育和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包括通过形式任务教育,提高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增强职工的命运和企业命运相连,“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意识,以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工作积极性。通过脱产培训,进一步提高技术素质和工作技能,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以保证装置安稳运行。除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外,重点要加强对车间领导、技术人员、班组长的培训,因为他们是车间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责任心。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对车间的制度,装置的安稳生产有着极大影响。扭转目前存在的重视用轻培养的不理局面。
        职工操作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装置的运行水平,因为操作工人与装置接触最密切。我国专家在一项调查中曾指出,我国一些装置运行情况不理想,主要是我们职工操作水平不高所致。在生产工作中,我们发现,职工操作不到位、甚至违章操作以及故障处理不及时是导致装置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职工的基础功训练是提高我们装置运行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是要营造职工学习基本技能的良好氛围。以前不少职工学习岗位技能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激发机制与培训机制不到位。职工收入与技能挂钩不紧密,职工培训机会不多,导致工人岗位技能不能满足生产优化的要求。近年来,公司以技能鉴定为主线,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以鉴定推动培训,提高基层技能操作水平,取得明显效果。今年公司又提出建设一支技术精湛、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设想,必将推动职工技能的提高。
        二是开展基本功训练,要结合岗位特点。各个岗位的基本功要求不一样,因此,开展的内容也不一样。在训练过程中,要针对岗位要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与训练内容。同时,要拓展基本功训练的范围,比如装置的操作工人,对日常仪表、电气、机械维修与故障判断的基本内容也要加强训练,而仪表、电气、设备等为装置服务的岗位,要多了解装置工艺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装置服务。同时,对基本功训练,重点要保证操作要精准,要规范。
        三是基本功训练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如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基本功的要求的内容也越来越高。如计算机操作已成为装置主操人员的基本技能。因此,基本功训练要根据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从而切实提高职工的基本素质。
        基本训练常抓不懈。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需要培训,尤其是在生产一线工作的职工,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更应该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以便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完成好生产任务。很多基层单位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如有的车间,通过不断完善装置可能发生事故的处理预案,组织职工学习、讨论,提高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车间在总结以往事故处理的得失后,坚持每个季度举行一次反事故演练,还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职工一看就明了自己在处理事故中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既简单又实际,从而提高了安全技术素质。为了鼓励职工更加积极地参加技术培训,有的车间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并作为选拔班长、推荐技术能手、突出贡献奖励的依据,有的把技能水平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了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上岗、技能好的员工多得益的规定。
       
        四、 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增强企业的执行力
            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重点是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与国外企业及国内中外合资企业相比,我们公司在制度建设方面相差不大,差距在制度的严格落实上面,即执行力不足.具体表现在工作纪律,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等方面还存在着有章不循,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装置的安全稳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职工在检修现场,生产装置戴安全帽的制度,多年来在公司内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执行,应该说该制度对保证职工本人的人身安全有很好的作用,即使这样极少部分职工不能自觉执行,这说明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力,考核不严。
        一般企业的管理分为高、中、基层,这三个部分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管理三角形。通常认为高层管战略,中层管事务,基层管操作,这三层都是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来传递管理。企业的中高层常常担忧这样的问题:企业运作的效率如何,存在哪些现实和潜在的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担忧都是源于制度、规范、机制的落实不到位。确切的说,对企业的现实之忧,实际上就是企业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管理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难以兼容的源头之忧。而管理者所担忧的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结果与目标的差异。虽然经营企业往往不能决定结果,但是可以通过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产生好的结果。因此,要设定目标、制定制度和规范,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控制过程,还要有程序规定,第一步作什么、第二步作什么,尽可能将工作要求分解为一个个相应的标准。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有达到的标准,有过程的规定、有时限的要求、有考绩评估、有制度的约束等。而这一切都需要耐心、恒心和毅力。这不仅体现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体现在制度和规范的落实上。
        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既要看其发展现实性又要看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检验其优劣的主要标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规范、机制是否落实到位。好的制度、机制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语言,它使员工们能够理解是什么东西推动着他们的工作,同时也提供了衡量业绩的评级标准。人是具有惰性的,员工往往习惯原有的做法,对改进的工作规范消极抵触,习惯于方便行事,当多数员工处于这种环境中就会形成群体惰性,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不断要求员工努力去做得更好,渐渐的员工才会改变其行为方式。管理行为学有个强化定律:即你奖励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惩罚什么就可以避免什么。所以制度和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执行,每隔一个时间段(半年或一年),就要做一次评估,评估后要奖惩分明,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实施,落实相应的制度、规范以及机制,就会发现管理地力量会超越人的惰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和规范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与惰性较量的过程,管理上要求做到而没有做到,就要再要求,想办法使它不重回老路,这既是与管理对象的较量,也是同自己的较量,只有持之以恒方见成效。
        围绕各项制度的执行,要建立检查、考核、奖惩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公司基层单位创造的“离线过程控制法”等新办法,创造的“三讲、三比、三落实”等新经验,就是围绕制度的落实总结、创造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的效果。制度的落实考核是关键。公司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增产增效目标,大力推行严格管理、精细管理和科学管理,深入开展管理创新、管理增效活动,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物化管理向价值形态管理转变,成本核算向全员全过程控制转变,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重点向科技进步转变。目前推行的量化考核“三度考核”法有力推进了基层单位的管理水平。对考核我们也不能抓大放小,必须大事小事一起抓,更不能时松时紧,必须常抓不懈。通过考核和批评教育,规范职工的行为,逐步由不自觉改变为自觉行为,进而使“三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从基层建设的角度看,抓好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是抓好企业基础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抓好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就可以促进竞争约束机制的形成,抓好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建立企业基础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健全企业基础工作中的各项规程,强化各项制度的执行,培育职工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都是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和“本”。
       
        五、 结束语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多年来燕化不断加强管理力度,夯实管理基础,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诸多薄弱环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生产型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把“三基”工作作为企业确保安全稳定生产、搞好经营管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为燕化公司顺利完成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乐.中国企业最缺什么.新华文摘,2004,14.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