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三甲乡雷家冲煤矿“5.12”顶板事故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29日

 一、事故概况

  ⒈企业名称:涟源市三甲乡雷家冲煤矿。

  ⒉企业性质: 集体所有制企业。

  ⒊事故时间:2009年5月12日13时40分。

  ⒋事故地点:-50m中运巷溜煤上山。

  ⒌事故类别:顶板事故。

  ⒍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轻伤1人。

  ⒎直接经济损失:35.9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

  ㈠煤矿概况

  雷家冲煤矿位于涟源市三甲乡长江村境内,距涟源市约4公里。交通较方便。

  该矿始建于1998年,1999年投产,原生产能力3万吨/年,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现由杨更生承包经营。2009年,该矿进行了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技改初步设计已上报,尚未批准。

  矿井现有职工78人,由杨坤宁担任法人代表兼矿长,负责煤矿全面工作;阳旦昌担任安全副矿长,负责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陈显谦担任生产副矿长,负责开拓布置、顶板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生产安排等工作;曾伟雄担任技术负责人,负责灾害预案、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图纸审查等技术工作;下设值班长四人(王成光、苏治伟、肖详安、梁达刚),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事故当班值班长为王成光。

  该矿的采矿许可证号为4300000820454,有效期2008年8月~2009年8月,矿区范围共由16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2895km2,开采深度为+400m至+51m标高;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均已过有效期;工商营业执照经年审有效;矿长杨坤宁,其矿长资格证为湘煤-0810019,安全资格证为湘煤安字第08043010004564号。

  ㈡矿井基本情况

  雷家冲煤矿开采下石炭统测水组煤层,测水组上段为不含煤段,下段为含煤段。矿井内共含煤5层,其中3、5煤层为可采煤层,2、4、6煤层不可采。

  3煤层,黑色、钢灰色,局部带暗红色,细~宽条带状块煤,半暗型,通常2~3个分层,夹矸为炭质泥岩及泥岩,煤厚0.7m~1.36m,平均厚1.09m。

  3煤层直接顶板为深灰色~黑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等,有时相变为细砂岩,微薄层状~薄层状细砂岩为3煤顶板标志,一般厚15m。局部有炭质泥岩伪顶,一般随采随落。直接底为黑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粉砂岩,一般厚3m左右,老底为灰白色~浅灰色石英砂岩或深灰色细砂岩,致密,坚硬,节理发育。

  5煤层,黑色,粒状结构,以粉煤为主,偶夹细条带状亮煤,半暗~半亮型,不稳定,结构较简单,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厚1.1m~4.95m,平均厚2.66m。

  5煤层直接顶板为深灰色~黑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一般厚3m左右。老顶浅灰色石英砂岩或深灰色细砂岩,致密,坚硬,节理发育。直接底为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具皱纹状层理,见虫管状构造,夹菱铁矿结核,遇水膨胀而产生底鼓现象,一般厚10m左右。

  矿井2008年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根据湘煤行[2009]26号文件,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该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02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7.94m3/t,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50m水平的最大涌水量10m3/h,正常涌水量5m3/h。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标高为+217.5m,落底标高-52.2m,倾角为28°,斜长为574m,采用半圆形拱、料石砌碹支护,巷道断面为4.8m2;风井井口标高为+232.0m,落底标高-2.9m,倾角为28°,斜长501m,采用半圆形拱、料石砌碹支护,巷道断面为4.5m2。

  矿井为一个水平开采,即-50m水平,分东西两翼布置,开采标高为+51m~-50m。采用水平分层采煤法,支护形式为木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风井安装二台YBK56-4-№10型轴流式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15kW,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矿井采用三班作业制。分别为:早班8:00~16:00,中班16:00~24:00,晚班24:00~8:00。

  ㈢事故地点概况

  现矿井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初步设计报批工作,没有组织正规的生产。事故前该矿井下西大巷一翼有一个岩巷下山掘进头和一个煤巷掘进头,中运输大巷一翼进行溜煤上山贯通掘进,其它作业主要是巷道维修。

  事故发生在-50m中运巷溜煤上山。溜煤上山上部为一平巷,下部为-50m中运巷。

  一平巷标高为-43m,布置在3煤内,采用梯形棚式支护,上宽1.5m,下宽1.9m,高1.8m。棚距0.4m,巷道两边抬双边栌。该巷道已掘进38m,从行人上山开门口至溜煤上山贯通点32m,贯通点往里巷道长6m。

  从一平巷已揭露的3煤情况来看,溜煤上山与一平巷贯通点以里,3煤与2煤合槽,煤厚大于4m,煤层倾角40~60°,由于所处煤层地质构造复杂,巷道压力大,巷道内断梁折柱较多。

  溜煤上山上部与一平巷相连,下部与-50m中运巷相连,全长12m,坡度40°,巷道为梯形断面,上宽1.2m,下宽1.6m,高1.0m,采用木棚密集支护。该巷道于5月3日开始施工,至事故发生前已掘10m,事故当班掘进了1m,并进行了支护,至事故发生时仅剩1m与一平巷贯通,但贯通前,该矿未制定贯通安全措施。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

  2009年5月12日早班(8:00~16:00),雷家冲煤矿由安全副矿长阳旦昌和生产副矿长陈显谦共同组织召开了进班会。当班下井作业人员32人,其中:-50m中运巷溜煤上山掘进2人(大工黄楚宽,小工陈力虎),-50m中运巷维修4人,总回风巷维修6人,-50m西大巷一个煤巷和一个岩巷掘进工作面共14人,辅助及管理人员6人。

  8时,作业人员陆续下井。8时30分,黄楚宽和陈力虎二人来到-50m中运巷溜煤上山。黄楚宽在当头落煤和支架,小工陈力虎负责运送材料和在-50m中运巷推车运矸。

  11时30分,生产副矿长陈显谦和涟源市煤炭局驻三甲煤管站的安监员王住华一同来到溜煤上山检查,发现当头未空顶,支护较好,支架距工作面为0.2m。到上部一平巷检查时,发现在一平巷内能听到溜煤上山掘进落煤的声音。王住华就对陈显谦说:“快贯通了,必须在上部加固后,由上往下贯通比较安全。”

  陈显谦当即去中运巷找到值班长王成光,安排他带人去处理。然后,陈显谦和王住华一同去其他地点检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