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3月19日

        (四)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作用
        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励电力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并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为:第一、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全面计划管理,随着电力生产和社会改革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必须渗透到各部门各环节,只有通过全员的努力才能全面落实企业、部门、班组乃至个人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第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是通过企业目标与部门、班组乃至个人密切结合,实行有关权限下放和自我管理,目标、责任、权力、利益互相挂钩,就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第三、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效益,实践证明,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长期生产经营经验的总结,从效益角度出发,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在电力生产经营总目标下,牢牢抓住安全生产目标,运用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全面管理,就抓住了安全是最大效益这个主要矛盾,就能促进成本、利润、销售、质量等目标全面实现。
        (五)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施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开始是确定目标,以此为指针开展安全活动并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其结果。在安全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可按如下程序进行:首先确定总目标并使其数量化,总目标可分为静态和动态目标。所谓数量化,亦即通常所说的目标值,主要是在国家或上级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确定安全生产的具体指标数值,如死亡人数、重伤率、设备事故、障碍等次数、其次各部门和相关科室要围企业的总目标具体扩展成各自的分目标,为实现各自年度安全目标,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不违背原则基础上可提倡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人身伤亡及设备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一般来说,企业的安全状况是整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并且,在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方法也基本上适用安全管理。在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那么安全则维系着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摆正二者的位置,坚持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益;总之,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物、环境的预防性管理,所需建立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所采用的管理、分析方法都是为了如何更好地对人、物、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一、 安全管理的发展
        1、传统的安全管理
        那里有生产哪里就有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古代,人们的生产规模很小,人们从事生产的工具也很简单,所以安全工作也很简单,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设置专门机构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开始实行机器代替体力劳动,生产事故也随之增多,安全问题也就犹为突出,十八世纪以后由于使用蒸汽机,做为生产原动力,由于对安全生产无人重视,每年的锅炉爆炸事故就会导致成千人的死亡,二十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企业越来越向大型化、连续化发展,这类工业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灾难…以电力系统事故为例:因此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争议,受到社会和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各种方法,如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等,但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局限于防止事故再发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尽管传统的安全管理对预防事故也起着很大作用,但始终还是停留在孤立的、被动的和心中无数的局面上。
        2、现代安全管理
        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安全工作者在不断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吸收新科研成果基础上发展了一门崭新的安全管理学科,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是综合了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性,寻找事故可能发生的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程序来改善或消除危险性,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预防事故的发生,这就是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总之,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已经历了漫长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寻找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性的本质安全、从单元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溯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瞻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十分现实的意义。
        3、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观念
        推行安全现代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现代化不仅包括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变革,还有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安全观念的更新。
        以下几个基本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1)科学的观念:
        安全不是常识而是一门科学,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目前,安全科学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那种“当领导的平时多念一念,安全员在现场多跑一跑,操作时多注意一点,就不会出乱子”的安全观念已被实践证明难以适应现代生产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领导事先都强调过注意安全,安全员更是用了心,尽了力,嘴磨破,腿跑细,操作人员也觉得注意了,可事故还是发生了,这就说明安全不能依靠常识,不能仅靠说教,也不能仅依靠安全部门独家支撑。安全生产必须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工业日趋大型化多学科的高、新、难、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化的今天,安全更应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
        (2)系统的观念
        所谓系统的观点,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处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基本思想就是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将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去考察、分析、研究着重从事故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来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各要素看成是一个整体采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研究解决问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安全问题往往牵涉到许多生产环节和部门,错综复杂、相互渗透,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与安全有关的各种因素,这就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全面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可能保障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
        (3)预防的观念
        随着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不允许发生事故的观念。那种发生事故以后,“防止下次再发生”这一类的口号最好不用,尽管安全工作需要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的事故或防止重复发生这一类事故,但是有些事故损失代价太大,(举例说明其严重后果及经济损失)出了事故现去解决的观念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从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树立预防事故的理念,预防事故的根本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并对其危险性预测、预防和控制,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对现在已经发生的或者是不正常的情况应尽快地进行处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生产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生异常情况,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决不能安于现状而应积极主动地对目前的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和预测,依据评价结果着手制定有关方面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在未来时间不发生事故。这两个方面,前者是发现型的,后者则是预见型的,日常安全管理活动,不仅要重视前者,更要着眼于后者,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应依据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深入分析,具有预见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及其后果并采取对策的能力,使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尽可能降低,至少也应达到一个社会能够认可的安全水准。
        (4)发展的观念
        事故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在不断前进,安全管理工作也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完善,吸收了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和改进又反过来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只要用发展的观念认真研究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的原则,企业就一定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现代安全管理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哲学原理、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事故预测与预防原理、安全目标管理法、安全评价、安全决策、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风险分析等。
        三、 安全性评价
        1、 概念
        安全性评价就是诸多安全原理、分析、方法之一,安全性评价在欧美各国被称为“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价”,在日本被称为安全评价,我国一般也称为安全评价。
        2、 目的
        安全性评价目的是对企业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根据查评结果,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极其严重程度,惟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经济损失和最佳的安全投资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措施。
        (2)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编制使系统最佳的安全方案。
        (3)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以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考核已判定的危险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规定的可接受水平并因此为提出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
        (4)设备、设施或系统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是否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事故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可以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明确安全整改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设施或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安全的同步发展,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 “预防为主,超前控制”。
        3、 安全性评价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上世纪90年代由华北电力公司率先开展起来的,国电集团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安全性评价做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推广落实,目前集团公司已对下属的近五十个企业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的初评价及整改后的复查,经实践证明,开展安全性评价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设备健康水平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将这一方法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之中,实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基于安全风险辩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闭环管理,对于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安全性评价是对企业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其方法就是通过对安全管理、生产设备、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超前控制的可行性具体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消除危险因素,实现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
        4、评价过程中各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集团公司自2004年3月开始在山东荷泽、甘肃靖远、江西万安三个企业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点工作,通过试评价之后,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修改,于同年8月集团公司在吉林省双辽发电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安全性评价工作,至今已对集团公司下属的部分企业进行了80多次的初次评价及整改复查,通过被评价和整改复查后企业的实践证明,在集团公司内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对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基础,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集团公司“做新、做大、做实、做强”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创一流经济效益保驾护航,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对企业评价对标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下列共性问题应予以重视。
        (1)在按照集团公司“三级安全目标”管理的原则,编制本企业年度“三级安全控制目标”及目标保证措施方面存在差距,制定的“三级安全控制目标”不符合有关要求,其保证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及针对性。
        (2)编制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不全,缺少个别部门、岗位责任制,通过评价期内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均暴露出个别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3)定期工作、季节性安全检查、活动及日常管理工作未形成闭环管理。
        (4)安全生产“两个体系”个别职责、职能存在混淆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5)部分工作缺少相关的支持性原始记录。
        (6)对“两措”计划内容理解不够,编制的“两措计划”不规范,缺少有关领导、部门对“两措”落实及完成情况的相关检查记录。
        (7)通过企业在评价期内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说明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方面尚有不足。
        (8)班组的安全管理基础、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9)技术管理存在不足,每年对现行有效的规程、制度、图纸确认清单审批不规范、内容不全、设备异动审批程序、竣工后相关的规程、图纸未按规定及时补充修改等。
        (10)在“两票”填写、执行、管理、合格率复查等方面存在不同差距。
        (11)特种设备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持证上岗方面有不足。(12)目前一些新的发电企业采取新的管理体制及生产模式,本单位的设备维护及A、B级检修均外委其他单位负责,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
        (13)所属多经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主业存在一定差距等。
        4、安全性评价工作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领导重视是关键;
        (2)对存在的差距应心中有数;
        (3)两个体系相互支持工作配合默契,适当时机开展“贯标”工作;
        (4)日常各项管理工作实行动态闭环管理;
        (5)与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
        (6)与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相结合;
        (7)贵在真实、重在整改。
        5、八个方面评价因素: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2)现场作业中所用各类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颁发的“各类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4)生产设备及工、机具的管理水平是否达到要求;
        (5)安全生产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及贯彻执行情况;
        (6)人员素质是否符合安全工作的要求;
        (7)劳动安全及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8)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抗灾、防灾的措施是否落实。
        6、选择上述评价因素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关键的、重要的环节不能遗漏;
        (2)以能直接反映安全基础的因素为主;
        (3)以对发生事故影响大的因素为主;
        (4)一般关联因素若无特殊需要可不予列入。
        7、评价整改项复查的要求
        (1)依据安评报告所列整改项目,逐项核对整改情况,复查中要提交整改过程的相关资料;
        (2)整改计划首先要考虑解决那些危险性大,严重影响人身、设备安全的问题;
        (3)对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能解决的设备及其他问题要充分考虑其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其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