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流程名称 | 操作组合支架标准作业流程 | |||||
适用工种 | 支架工 | 应用频次 | 高频次 | |||
相关事故案例 | 重要危险源 | 3 项(标记☆内容) | ||||
序号 | 流程步骤 | 作业内容 | 作业标准 | 危险源及后果 | 不安全行为 | 安全措施 |
1 | 检查作业环境 | 1. 检查作业范围内顶、帮情况; 2. 检查管线。 | 1. 顶板无鳞皮、离层掉渣,煤壁支护完好; 2. 副帮侧电缆管线与煤帮无刮卡; 3. 副帮处液管无刮卡; 4. 前溜机头卸料口管线位置无刮卡。 | 1. 未检查作业环境,未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造成人员伤害; 2. 移架前未检查电缆、管线有无刮卡, 造成设备损坏。 | 站在顶帮有离层、片帮的下方。 | 1. 检查顶板、煤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 操作组合支架前必须检查管 线,发现刮卡及时处理。 |
2 | 检查组合支架 | 1. 检查组合支架结构件; 2. 检查组合支架液压元件。 | 1. 组合支架结构件无开焊,无变形,辅件齐全,连接可靠; 2. 阀组、管路、油缸无窜液、漏液,阀组动作灵敏可靠,液压管路无破损、挤压、扭曲,管接头连接可靠、无裂纹,U型销齐全。 | 1. 组合支架结构件及附件损坏,造成人员伤害; 2. 液管、卡子未检查到位,高压液喷射, 造成人员伤害。 | 作业前仔细检查液压支架完好状况,发现故障及时处理,避免设备损坏或,造成人员伤害。 | |
3 | ☆拉正帮侧支架 | 1. 降架; 2. 拉架; 3. 升架。 | 1. 降架,降架高度范围 50-200mm; 2. 拉架,拉移步距865mm,与1#端头支架侧护间距不大于100mm,不漏矸; 3. 升紧组合支架,初撑力不低于 252bar。 | 1. ☆未检查组合支架周围有无作业人员盲目拉架,造成人员伤害; 2. ☆操作组合支架时,人员站位不当, 造成人员伤害; 3. 与 1#支架间距过大漏矸,造成人员伤害; 4. 初撑力不足,导致顶板下沉压死支架。 | 1.未确认架前、架间有无人员进行拉架、推溜作业; 2.拉架、推溜作业中人员 从架前、架间(两支架之间)通过。 | 1.操作组合支架前,必须观察周围有无其他人员并与马蒂尔司机沟通好,禁止人员进入; 2.操作组合支架前,必须注意人员站位; 3.调整好支架架型,避免架间 距过大,漏矸、初撑力不足, 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
4 | ☆拉副帮侧支架 | 1. 降架; 2. 拉架; 3. 升架。 | 1. 观察组合架侧护与煤壁间距; 2. 依次降组合架,降柱高度范围 50-200mm(以能移动支架为准); 3. 拉组合架,同时观察组合架相互间距(使用组合架防倒油缸调整)以及与副帮间距不小于 800mm; 4. 升紧组合支架,初撑力不低于 252bar。 | 1. ☆未检查组合支架周围有无作业人员盲目拉架,造成人员伤害; 2. ☆操作组合支架时,人员站位不当, 造成人员伤害; 3. 移架时未注意与副帮间距,造成安全出口过窄(小于 800mm); 4. 初撑力不足,导致顶板下沉压死支架。 5. 操作组合架时,顶板煤、矸、托盘、锁具掉落,造成人员伤害。 | 1.未确认架前、架间有无人员进行拉架、推溜作业; 2.拉架、推溜作业中人员从架前、架间(两支架之间)通过。 | 1. 操作组合支架前必须观察周围有无其他人员并与马蒂尔司机沟通好禁止人员进入; 2. 操作组合支架前,必须注意人员站位; 3. 调整好支架与副帮间距,避免安全出口小于 800mm。 |
5 | ☆检查支护质量 | 调整组合支架支护状态。 | 1. 组合支架顶梁和顶板平行支设、接顶严实,侧护板和前梁紧贴顶板,初撑力不低于252bar; 2. 组合支架垂直顶底板,偏差不大于±5°;组合支架与排头支架架间间距不大于100mm,不漏矸; 3. 顺槽顶板不得超过超前支架的最高支护高度。 | ☆顶板超高时,支架对顶板失去有效支护作用,造成顺槽顶板超前冒落。 | 顺槽顶板有漏顶超高现象时必须提前做假顶支护或在支架顶梁垫设道木。 | |
6 | 打侧护 | 打出行人侧侧护板。 | 将行人侧侧护板打出紧贴顶板。 | 侧护板未打出或打出不到位,行人通过时,顶板漏矸,造成人员伤害。 | 操作完组合支架后,将侧护板打出。 | |
7 | 清理卫生 | 清理组合架区域卫生。 | 将组合架区域煤、矸清理干净。 | 煤矸或杂物未及时清理,造成人员伤害 | 将组合架人员行走区域内的煤、矸清理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