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两个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6月16日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管理(行政)控制包括:

(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4)警报和警示信号;

(5)安全互助体系;

(6)风险转移(共担)。

个体防护包括:

(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佩戴防护用品;

(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佩戴防护用品。

培训教育:

(1)企业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级分阶段进行培训学习;

(2)企业确定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方案,以区域划分进行组织培训学习;

(3)各单位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培训纳入各自的培训计划里面,按计划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培训;

应急控制包括:

(1)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2)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6.2.4.2其他风险的控制措施的选择

凡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整改才能控制的风险,企业应在符合成本-安全有效性原则的情况下,制定控制措施。

6.2.4.3选择控制措施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可行性,在公司现有资源条件下,可以实施的措施;

——安全性,采取的措施可以消除或降低风险至可接受范围,且不会带来新的风险;

——可靠性,能持续有效的对风险进行控制;

——重点突出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

6.2.4.4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6.2.5 风险分级管控

6.2.5.1 风险分级

企业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将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1)一级风险(红色):重大风险,由公司负责控制与管理;

(2)二级风险(橙色):较大风险,由车间(部门)负责控制与管理;

(3)三级风险(黄色):一般风险,由班组负责控制与管理;

(4)四级风险(蓝色):低风险,由岗位控制与管理。

6.2.5.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6.2.5.3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应结合隐患分级排查的操作要求,进行风险管控的责任分配。

6.2.6 危险源辨识、风险信息的更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不论企业在规模、人员数量、产能、生产装置(车间)、工艺(工序)的变化大小,企业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系统性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企业应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a)修改、调整过去评价不当之处;

b)对新辨识出的危险源的评价;

c)发生事故后,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d)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变化引起对风险程度的修改;

e)重大风险受控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等;

f)相关方提出了合理的要求。

7.风险告知

企业应在主要风险点岗位设置安全风险警示牌(附件C),内容包括风险等级、名称、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或系统对应的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其他风险可在岗位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附件D);

职业危害岗位的设置职业危害告知卡。

8.建设成果与效果

8.1 建设成果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至少产生以下成果:

(1)设备设施清单及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2)作业活动清单及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表(JHA);

(3)公司风险等级分布信息表;

8.2 建设效果

企业通过建立、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能全面掌握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并通过评价识别,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夯实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系统的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并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通过风险辨识和评价,全面、系统掌握公司危险点的层级和分布,制定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不断降低公司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风险,有效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正规安全风险告知渠道,不断充实、完善安全警示标识,规范企业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

——建立健全较大风险部位日常管控机制,落实管控责任。

——依据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建立、修订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建立、实施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不断提升公司风险管控能力;

——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为基础,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机制,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9.文件管理

企业应依据“全员参与、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记录等,系统化、全过程落实安全风险管控。

10.持续改进

10.1 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或公布。

10.2 沟通

为确保各部门和不同层次之间公司与外部的各层面之间就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过程及有效性相关信息,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做好沟通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示或公布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1.考核与奖惩

为了形成风险管控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受益的氛围,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分级管控的重大意义,掌握危险源辨识方法与风险管控方法,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树立起风险管理意识。

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应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将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

序号

内容

考核分数

备注

1

未组织进行风管控体系建设

10

 

2

未组织参与体系建设会议

5

 

3

未按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

20

 

4

未进行风险源风险评价

20

 

5

未按照风险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20

 

6

未形成风险管控清单

5

 

7

未按要求对风险进行公告

5

 

8

未按要求对风险进行培训

10

 

9

未按计划进行持续性审核

5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