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的方法与思路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6月16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安全文化发展演变历史的简单回眸,探讨了适用于城市安全减灾的安全文化教育的模式及方法,尤其从文化建设层面上研究了应用安全文化建设方法的特点。作为最现实的应用,本文还就2008年北京“安全奥运”的系统化建设提出了“安全奥运文化”普及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安全;安全文化;安全奥;奥林匹克遗产

  2007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6周年,2007年8月8日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即将拔地而起时,当人们为奥运会的即将到来呼之欲出时,作为一名奥运建设的城建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提出问题:北京奥运会的备战,短板在何处?笔者作为29届北京奥组委安保专家,以自己的视点畅言,面对仅仅一年有余的奥运会筹备,我们在为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新面貌而喜悦之余,也必须极大地关注并把握住城市安全的总体状况,必须从城市客观存在的事故灾害风险的高度会看待城市备灾的种种努力,尤其要从整个城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体系建设上去考察并评估城市公众及中外宾客的安全文化自护能力的素质。正基于此,本文在重点研究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集中探讨“安全奥运文化”的公众教育培养模式,希望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遗产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 城市安全与安全文化的由来

  城市的历史就是一疗防御灾害的历史,城市安全减灾随城市化进程而愈发明显,全球对城市减灾的重视也伴随着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的进程而日趋完善。地震、海啸、飓风、水患、火灾等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地侵袭着我们的城市,此外由于非传统安全事件的出现,使城市灾难在时间上、类型上越来越处于难以把握的境地。仅进入21世纪初期就有2001年“9•11”世贸中心坍塌恐怖案,给人们心灵上抹上阴影;2003年全球的“非典”肆虐,不仅经济损失巨大,也带来长久的影响;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几乎将整个城市毁灭,其经验教训是抢险救灾应急程序崩溃,新奥尔良市为城市减灾积累了经验……其含义在于越来越多的灾例告诫人类,面对灾害城市政府的决策力不可回避。因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演变方向、最终结果都与管理者的理念、行为、知识、眼界、能力等息息相关,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全部预测或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但绝对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及时得当的处理来减少突发事件向恶性危机转化的可能性。之所以某些城市管理者能建构起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框架,形成自己应对危机的“金科玉律”,从而根据甄别到的不同性质与类型的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行动,有效通过信息沟通,“抚外”且“安内”,积极调动媒体管理的作用,都与城市管理者的应急决策与常态下的防灾准备分不开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灾难在有形损失重建的同时,也极大地恢复着公众的心理损失。对此综合减灾的战略,联合国全球减灾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称其为“预防文化”建设,它恰好与国际劳工组织所倡导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旨相一致。

  安全文化的由来要从核电站的事故说起:1979年3月美国发生三厘岛核电厂事故、1986年4月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无论何种原因,事故都暴露出在核电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控制上的弱点。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86年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管理原则,渗透到核电厂的一切活动中,这种贯彻始终的安全思想是安全文化的关键要素。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的《安全文化》正式出版,并对“安全文化”下了如下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称。它建立了一个超载一切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重视。”在此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事故灾害发展的实际,1994年12月出版了《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一书,它是中国关于安全文化研究的第一本专著,1995年4月在国家劳动部等单位支持下召开了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发布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全文刊于1995年5月16日《科技日报》);1996年7月正值唐山地震20周年纪念前夕,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组织学术研讨会,并再次发表了《中国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纲要》建议书(全书刊于1996年7月《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如今,安全文化不仅深入于安全生产领域,也正在服务于社区、校园,服务于安全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认为,城市安全文化教育的逐步开展将拓展思路成为控制城市公共安全局面的重要方法。

  2. 城市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建设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人类在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

  2.1在人类社会的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其意义在于:

  2.1.1 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人的因素)问题的认识上,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预防事故所采取的“人因工程”,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如过去我们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文化理论揭示出人的安全素质还包括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即安全文化对人因安全素质内涵的认识具有深刻性的意义。

  2.1.2 要建设安全文化,特别是要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的问题,必须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就使得对于实施安全对策,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动和参与,因此,在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向社会、学校、消防、交通民航等领域扩展;从工人、在职人员向社会公众、居民、学生等对象扩展。

  2.1.3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含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层和软科学的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安全环境等物化条件和物态领域。因此,在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方面,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因为不仅安全教育、安全宣传是安全文化,安全科学、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也是安全文化的内涵。

  2.1.4 在应用安全文化理论指导的安全减灾策略方面,还特别有如下意义:1)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它对于预防事故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2)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全体市民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具有保障安全减灾的基础性意义;3)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与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4)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一个预防事故的重要保障,需要我们从长计议、持之以恒,急功近利、半途而废是不可取的。

  建设城市安全文化的目的是提升社会和全民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人类的安全生存水平及保障能力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在人的安全素质中,安全观念文化是最根本和基础的,而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安全素质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安全观念文化是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很多传统的安全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观念。政府管理者和各级领导在现代社会应建立的安全观念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认识观;安全表征人类生存质量的效益观;安全具有综合效益的价值观;设置合理安全性的风险观;人与环境协调的系统观;本质安全化与预防为主的科学观;遵章(法)守纪的法制观;珍惜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等。

  2.2 安全文化的建设范畴

  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是“大安全”的意思。因此,它要求我们要从更大范围来认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范畴可从如下三个角度划分:

  2.2.1 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以及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当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点;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适安全性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等。

  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现代工业化的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

  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订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学的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等。

  安全物态文化: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态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2.2.2 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来说的,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来衡量的。除了对社会一般的大众、公民、学生、官员等都具有安全文化素质的问题外,如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一般说有五种安全文化的对象:法人代表或企业决策者,企业生产各级领导(职能处室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企业安全专职人员,企业职工,职工家属。显然,对于不同的对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内涵、层次、水平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安全观念、态度、安全法规与管理知识,对其不强调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识;一个企业决策者应该建立安全观念文化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生命也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等。不同的对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其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建立。

  2.2.3 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

  从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来讲,就有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问题,即行业、地区、企业由于生产方式、作业特点、人员素质、区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安全文化内涵和特点就只有差异性及典型性。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涉及的领域体系为分企业外部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区、生活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安全文化;企业内部领域的安全文化,即厂区、车间、岗位等领域的安全文化。例如,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有针对行业内部(民航、铁路内部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也有公共领域(候机楼、道路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从整体上认识清楚安全文化的范畴,对建设安全文化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3 杜邦公司值得借鉴的安全文化建设示例

  杜邦公司对安全控制很有信心。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应该说,杜邦200年历史,前100年的安全记录是不好的。1802年成立时以生产黑色炸药为主,发生了许多事故,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100多名员工有40多名在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面临破产。杜邦公司在沉沦中崛起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是公司的核心利益,安全管理是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在后100年形成了完整的安全体系,安全取得丰硕成果,并获得社会的认同。所有的成绩与杜邦建立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杜邦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行为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尊重,就是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主导行为,行为主导态度,态度决定结果,结果反映文明。杜邦的安全文化,就是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创造安全的环境,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学的规范的行动。杜邦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