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推进城乡安全一体化

作者:马维翔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09日
         二、推进城乡安全一体化
    桐乡位于东部沿海地区,2005年,桐乡市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9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市)第24位,属中国经济最发达县域经济之一。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非常快,现在正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桐乡市是浙江省第一家作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县市。把全境723平方公里全部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全市区域面积不大,但是人口比较密集。目前,全市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金以上,在这样的经济发展阶段,结合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将为城乡安全工作带来重要的战略机遇。
(一)城乡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尽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公交的一体化,2004年全市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是浙江省第一批完成康庄大道的县市,178个行政村全部通车。城乡供水一体化,2006年底已经完成100%。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把农村垃圾收集起来,按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循环生产、清洁生产要求全部送入环保热电厂焚烧发电。目前正在推进的城乡医疗一体化等涉及“三农”领域的发展事业正在积极筹划和推进之中。
  
(二)城乡安全一体化势在必行。城乡一体化模式的推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同时,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许多方面都涉及到“三农”领域安全问题。比如城乡公交一体化后,公路里程成倍增长,农村汽车拥有量大增,交通参与人数激增,交通事故总量不断增加。一条新的公路开通初期,就会连续成带状的发生交通事故,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难度明显增大。所以把安全意识宣传深入到乡村,提高农村居民自我保护能力是当务之急。在安全生产上,“城乡安全一体化”已是政府势在必行的实事工程和生命工程。
  (三)产业升级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桐乡市提出二次创业符合中央提出的打造创新型社会的要求。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安全监管工作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是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的二次创业。现在,桐乡工业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60%,制造业是大头,其次是服务业,占33%,农业只占6%左右。桐乡的工业是脱胎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乡镇工业,整个产业层次都比较低,如建筑材料、水泥砖瓦业、制革业等,这些都是手工劳动密集型、高污染低效能低产出企业,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因此,实施了“腾笼换鸟”的经济发展思路,就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把老的不节约的、不环保的、不安全的产业砍掉,才能在新的产业上有所创新。比如,几年来对全市所有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转产,对全市131座砖瓦厂连续二次调整关掉118座,暂时保留13座。利用腾出来的资源上一些附加值高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环保设备制造等产业。
         三、培育农村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具有引导和统领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大力培育和建设积极向上的、适合农村特点的安全文化,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区域安全发展。实施综合监管工作三大拓展:即从工业领域向农业领域拓展;从突出城市安全向农村居民事故预防拓展;从注重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拓展,全面构建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大安全格局,为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育制度文化。培育农村安全文化是提高全民安全文化整体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是切实提高区域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桐乡市在推进城乡安全一体化实践中,首先把城乡安全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选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上,在此基础上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机制。这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工程,能够确保农村居民享受改革发展给他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将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安全一体化打开新局面。
(二)培育体制文化。当前我国农村的安全状况严重的根源在于缺乏体制保障。切实解决农村安全监管“无人抓、无人管”、农村预防安全事故工作“重视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必须落实安全监管组织向镇乡、街道延伸,监管网络向村、社区和村民小组延伸,监管对象向中小企业延伸,进一步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监网络体系。“三农”领域缺资源、缺经费问题由来已久,不创新体制、机制就没有路可走。实施“生产安全员、消防安全员、交通安全员、食品安全员、环保安全员和消费维权员”的“六员合一”基层安监队伍,可以用很少的成本缓解当前农村突出的安全问题。
(三)培育机制文化。建立一套机制是培育农村安全文化的治本之策。城乡安全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一套长效机制来保障,安全文化机制建设必须在其中体到充分体现。
一是建立安全文化建设专项经费机制。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实质是确立地方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的具体抓手。县(市)、镇乡级财政支农资金中单列安全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同时,保证安全文化创建经费的稳定增长。
二是鼓励工商企业反哺“三农”机制。确保农村安全文化建设得到社会经济组织的支持,可以采取结对助困的办法建立长期持续的安全文化建设经费来源,缓解经费紧及文化活动少,群众参与性差等现实困难。积极开展城乡安全文化下乡进户活动,形成城乡互动机制,消除城乡在安全监管上“二元模式”的影响。
三是发挥学校阵地形成联动机制,开展“小手牵大手,安全进万家”活动。精心设计安全教育大纲,把在校学生当作安全文化传播的使者,把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作为安全文化传播阵地,通过家家户户的“小手”去影响和教育千千万万的“大手”,形成高效有力的安全文化宣传氛围。
四是安全文化建设评估考核机制。把推进城乡安全一体化建设的领导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和创新评估考核办法,树立安全文化新风,体现核心价值观,保证城乡安全一体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培育创安文化。政府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政府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农村安全文化建设力度,切实有效整合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资源,缓解农村安全监管领域长期成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盲区和薄弱区的现状。
一是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安全文化基地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监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充分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
二是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把农村创建和谐民风、创安新风作为履行部门职能的实事工作做深做细,务实惠民。
三是安全生产服务部门和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功能,构建信息、科技、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安全文化建设支撑体系,下农村,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
四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安全宣传和社会监督力度,结合农村新时代、新面貌、新生活大量传播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丰富农村文化市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