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太源煤矿“6·27”透水事故抢救报告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2月18日

      2010年6月27日上午11时30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太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透水巷道12名矿工有3名当即逃离升井,其余9人被困井下。通过全力抢救,2名在被困118小时后成功获救,7名遇难。
事故发生后,省、市、区三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救援中。郴州市和北湖区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郴州市、北湖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迅速赶往事发现场,立即成立事故抢救指挥部,由北湖区区长欧阳建华任指挥长,开展救援工作。国家煤监局事故调查司副司长姚勇火速赶赴事故现场,并立即召开会议,要求要加快抽排水进度,科学施救。湖南省副省长刘力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安监局局长刘尧臣、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安监局、省煤监局、省煤炭局、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相关领导相继赶赴事故矿井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派省级矿山救援基地白沙救护大队、邵阳市煤矿救护大队等矿山专业救援队伍参与抢救,全力以赴抢救被困矿工。现将事故抢救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简况
6月27日上午11时30分,太源煤矿被整合矿井-63m水平的技改工程在巷道维修过程中突然透水,正在暗斜井-63水平三个作业面维修的12名矿工,有3名自主逃生,9名被困。
      二、事故抢救经过
接到事故报告后,北湖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矿井,迅速成立事故抢救指挥部,下设一办六组负责为事故救援全过程服务,确保抢救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并迅速调集由鲁塘矿区综合执法队、排水大队等300余人组成的救援队伍,紧急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并由省、市、区有关部门立即召集省内水文地质、机电排水专家赶赴事故矿井参加抢险救援。
27日13时30分,通过现场勘察,指挥部成员紧急会商,确定矿井积水为静态水,初步估计有2000m3。并立即制定抽水救人的救援方案,要求必须尽最大力量调集排水设备,以最快速度安装,以最大能力排水,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矿工。
救援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
6月28日早6时,事故矿井井筒内水位已下降斜长56m。不久,救援人员发现,水位又突然回涨。继续抽排,至上午9时,事故矿井井筒内水位又下降斜长24m。同样的情况还在重复,上午11时,井筒内水位又回涨至事发原始位置。情况变得复杂。现场指挥的专家组成员下到矿井内,查找水位反复回涨的原因,进一步确认事故矿井内水情,并初步估计不明水体达1万m3以上。21时,指挥部会同国家、省、市各级专家召开抢险救援紧急会商会,对救援方案进行调整:1、事故矿井再增加1套155m3/h的排水系统;2、在事故矿井附近煤矿新增鲁和、大众、凤仙庙北矿等三个排水量为155m3/h的排水点;3、在事故矿井一级下山落底抢建80m长的水仓,为后期排水作准备;4、所有排水必须排出地面。
6月29日上午10时,白沙救护大队8名指战员奉令到达事故矿井。根据指挥部命令,10时30分,由白沙4名指战员、鲁塘综合执法队矿山救护组2名指战员组成的侦察小队到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经风井900多m下山到达+16.81水平轨道底,落底处有及膝深积水,经运输大巷前行约80m处左侧靠帮底部有一直径约40cm地洞,水流经地洞流向下部相邻矿井,再经相邻矿井排出。经了解,被淹暗斜井安装的220m3/h大功率潜水泵正向上排水,由于相邻矿井水排不赢,潜水泵只带半负荷工作。前行约50m到达巷道三岔口处,直行约15m处铺设有潜水泵管道排水口,和一台停止运转的高压风机。泵已停,经了解,水泵每运行一个半小时,须停泵一个多小时,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防止水位下降过快造成水位反复过大,威胁救援人员安全;二是防止上方排水不赢倒流入暗斜井;三是防止因水位反复上涨过高引起潜水泵负荷过大烧坏电机。三岔口向右到达暗斜井绞车房,前行30m到达暗斜井口,下行约5m处检测:CH40.01%、CO20.2%、H2S无、O219.3%、温度30℃。下行约80m处检测:CH40.01%、CO20.2%、H2S无、O218.0%、温度34℃。下行至排水水面检测:CH40.02%、CO20.3%、H2S无、O217.5%、温度37℃,整条巷道没有风流,非常闷热。停泵监测水位上升情况:5min约上升100cm,根据水泵功率、停泵开泵时间和水位上升下降数据计算出透水点涌水量约为100m3/h。返回绞车房开启水泵观察水质情况:水清且有温度,没有异味。
16时,侦察小队返回地面,向指挥部汇报,并建议:1、应立即开启绞车房处高压风机,向暗斜井输送高压风;2、应立即安装大功率抽水泵,铺设管路向地面排水;3、立即派救护队员24小时轮流值守,检测各种气体数据,观察水位上涨下降动态,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
19时,省内调派的水文地质专家、机电专家、国家级排水基地邵阳矿山救护队3名指战员到达事故矿井。
30日早8点,白沙救护指战员会同邵阳救护队指战员与专家组再次下井现场勘察。经多方论证认定:透水水源为邻近矿井底部巷道积水和地表渗水(该矿区前几天连续大雨),以及排水没有出地面,继续补充到透水点,周而复始打循环水;造成水位反复原因是透水巷道水位抽排过快,透水点瓶颈被杂物堵塞后,由于高差,压力失衡的情况下造成的;经过前几次反复冲刷后,透水点瓶颈被不断扩大,在控制透水巷道排水量的情况下,水位再次突然快速上涨可能性不大。根据专家组意见,通过抢险人员分三班轮番作业,救护指战员不间断值守,至30日晚23时,新的大功率抽水泵、潜水泵和管路都安装铺设完成并顺利排水至地面,事故矿井周边各排水点也都相继正常排水至地面。
30日10时,井下值守队员汇报,被淹巷道内瓦斯浓度不稳定,有上升趋势,最高达1.0%。根据这一情况,结合抽排水情况,为防止透水巷道排水脱棚后大量有害气体涌出,危及救援人员安全,救护指战员向指挥部建议: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无关人员严禁下至暗斜井口;2、救护队员到暗斜井检测气体、观察水位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行操作。
7月1日早6时,暗斜井水位已下降约30m,能看见下山轨道道岔。12时,水位降至道岔下5m,发现一名遇难人员,横向俯卧,头朝右,身体裸露,中等腐烂,散发恶臭;并发现落底水平巷道拱棚已露出、一辆竖立的矿车阻挡了抢险潜水泵的下行。13时20分,现场指战员们将遇难者打包搬运至上山30m处,并将竖立的矿车及各类杂物清理靠帮,清通轨道,将水泵车下移1m后无法再下行。潜水泵吸水口已无法吸水,再利用潜水泵已无法将巷道积水排干。22时,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再安装一台抽水泵进行抽水。7月2日凌晨1时,指挥部安排鲁塘综合执法队矿山救护组4名指战员将那名遇难人员搬运出井。5时35分,水泵安装完毕顺利抽水。7时,水位脱棚约50cm,用矿灯照射巷道内,没有发现被困人员。水位下降情况为10min斜长下降10cm。
8时30分,水位脱棚约1m,值守队员听到巷道内传来呼救声,立即进行接应,发现两名被困矿工,值守队员立即脱下自身的战斗服给两名遇险者穿上,进行保温,背负到-16水平后立即向指挥部汇报。脱险后的两名遇险矿工神智清醒,体态虚弱。抢险指挥部得知情况后,立即派遣地面救护、医护人员下井接应。9时30分,两名遇险矿工安全搬运出井,立即转送医院。
10时,指挥部派遣全体救护指战员立即再次下井,对暗斜井内透水巷道进行全面侦察,搜寻其余被困人员。11时,水位下降脱棚约1.5m,经查看,发现井底车场有11辆横七竖八的矿车,在中部矿车边缘发现四名遇难人员漂浮在水面,两名距落底处约6m,另两名距落底处约15m,四人均横向俯卧,头朝左帮,身体裸露,中等腐烂,散发恶臭。向指挥部汇报后,井下现场指挥部决定,先将四名遇难矿工搬运至斜井,清理好退路,再进行侦察。12时20分,四名遇难者全部搬运至斜井,随即派侦察小队佩用呼吸器进入-60以内水平巷道进行侦察,落底处设立待机小队观察水位变化情况,并专门设立联络点,保持侦察小队与待机队联系。侦察小队淌过1m深积水,越过矿车前行约20m,车场向右侧进入石门,巷道积水减少,煤泥增厚成坡状,巷高约1m逐渐降低至50cm,从石门向内爬行约10m,巷道两侧有30m3/h的水流,中部有大小不一的矸石,再向前爬行5m,在巷道左侧有一石门,石门口左侧发现遇难人员一名,与石门口横向俯卧,头朝左,身体裸露,中等腐烂,散发恶臭。检测气体为:CH40.02%、H2S无、O217.6%。向左进入石门,爬行约10m到达档头,没有发现遇难人员,返回后继续向前爬行4m,巷道越来越低,已无法前行,用灯光照射,发现巷道前方约4m处向右有一石门,照射约10m处煤矸基本满棚,有水流出,返回到车场直巷,继续向前侦察,前行约20m发现有三个矿车和一条沿煤上山,进入上山侦察约20m到达迎头,发现迎头约3m处没有被水淹的痕迹(两名被困生还矿工避难地点),检测气体为:CH41.0%、H2S无、O216.8%。返回大巷继续向前侦察约25m处发现一名遇难人员,与巷道横向俯卧漂浮在水面,头朝左帮,身体裸露,中等腐烂,散发恶臭。检测气体为:CH40.4%、H2S无、O218.2%。继续向前侦察约70m到达岩掘档头,没有发现其他异常现象,所有巷道侦察完毕,立即组织搬运遇难人员,13时15分,将两名遇难人员搬运至斜井。向地面指挥部汇报后,于15时将6名遇难矿工全部搬运出井,抢救工作结束。
      三、救援经验
1、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都相继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救工作;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救援体系是确保这次事故处理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
2、事故发生后,抢救指挥部思路明朗、分析准确,制定救灾方案正确得力,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决心,时刻鼓励着每一位救援人员,为营救被困人员争取了宝贵时间,使两名遇险矿工在被困118小时后成功获救。
3、指挥部各工作组工作得力,保证了事故现场各项抢险救援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4、此次事故共出动两支专职救护队、一支兼职救护组共19名指战员及300名抢险人员,队伍之间团结协作,发扬了吃苦耐劳、连续作战、不畏艰险的精神。
5、救援装备储备充足,专业排水队伍力量雄厚,是圆满完成此次救援任务的根本保证。此次透水事故如果没有足够功率的排水装备,临时购买或调集都将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