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生产安全事故现状及预防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6月01日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总量不断的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的也随之相应增加,各地各部门争取招商、投资的积极性高涨,虽然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已呈现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每年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再加上现在职业病等伤害,每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有百万之数,而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这是一些行业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一些地区生产安全状况不稳定、一些时段还会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现状来看,可以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不到位,要搞好安全生产、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人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安全事故分析不难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原因。
        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
        我国的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依赖于政府,企业往往表现出因政府、上级部门"要我安全",而直接成为"甩手掌柜"。市场经济中,政企分开,企业逐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模式,把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企业在大会小会上讨论最多往往得经营、效益和利润,在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其它方面很少关注,把安全监管束之高阁,置之一旁,没有充分考虑到安全管理中的隐性效益,更没有考虑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将会给企业带来何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完善
        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有的企业与下面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具体指标、责任。可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真空"段。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忽视完善规章措施,尤其在现场监管、隐患排查治理、用工管理、持证上岗方面的规章、措施相当薄弱,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安全工作要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这主要是指个别的规模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家庭作坊",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三级教育、现场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缺陷,个别企业甚至连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组无安全交底、基础管理台帐都没有,怎么能搞好安全生产?怎么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安全监管体系形同虚设,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企业在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机构精简、人员压缩,出现兼并甚至撤销安全管理机构、裁撤或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力量。而且,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有的是为了照顾人情、关系安排做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管理问题辈出。
        (五)职工的安全素质、自我防护意识差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搞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搞高全员的素质。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教育,而不能形而上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有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最基本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都不了解、掌握,"将熊熊一窝",这样的情况如何能进行现场安全监管,杜绝事故隐患?
        (六)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企业领导应正确理解安全资金的投入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及时淘汰老化、过时的设备设施,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
        二、事故预防的对策
        (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制度落实
        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在全体职工中坚持安全生产分级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把安全责任化整为零,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形成人人肩负安全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抓安全、促生产的局面。
        (二)狠抓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控制,注重细节的监管
         狠抓现场管理,对于一些习惯性不安全的行为,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抓细节,从一个步骤、一个细节抓超,注重过程的精细化、严格化监管,绝不讲人情、姑息迁就。
        (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度
        消除增加安全投入就增加了企业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种比较片面的看法。加大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淘汰一些落后的工艺、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确保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产出,尤其在事故隐患整改、职工劳动用品防护等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加大投入,确保本质安全度,才能真正起到预防事故,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升职工安全素质
        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方面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企业要严把"入口关",企业要按工艺、岗位的要求,尤其是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重点部位、特殊岗位,必须招聘相应学历的人才。二是改变传统的培训教育,对于新进厂的职工,先经安监系统进行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再经过企业针对本单位重点部位、特殊岗位的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三是专(兼)安全员就由县(市、区)安全生产协会统一培训教育、考试后备档,根据企业的需要调剂,加强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改变安全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打破企业精简、撤消机构而裁撤或取消安全员的现象。
        (五)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在现形势下,具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这一杠杆来调剂和强化安全监管,加大对事故企业以及业主的经济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才能使企业主、主要负责人形成抓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动态的,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并伴随着一些前期征兆,这些前期征兆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能够通过人的安全管理消除和避免。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到位是安全生产工作首要隐患,科学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制度、层层追究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可以有效实现降低事故率、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要积极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氛围,着力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素养,尤其是提高经营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规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过程管理。在企业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各岗位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管理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