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生产领域“打假”刻不容缓

作者:刘在武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3月19日

又到一年“3.15”,耳闻目睹基层安监工作各类虚假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并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假重视。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在会议上大谈其重要性,但会后做起来得过且过,安全工作毫无起色,典型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必须切实加以纠正。

二是“假学习”。在安全培训时,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内容重复陈旧,参训人员在参加学习时打瞌睡、玩手机,应付了事。

三是假制度,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一套又一套,装订成册像模像样,上墙挂得花花绿绿,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人执行。抽查制度内容时,一问三不知,制度执行成虚设。

四是假传达。在传达上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时,照搬、照抄、照念,不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机械性传达,一读了之。

五是假计划。在制定新的一年安全安全工作工计划时,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而计划下发后就一发了之,不查不考,万事大吉。

六是假检查。安全检查时人车未动,电话先行,被查单位早早做好迎检准备。检查时走马观花,身入心不入,把眼光停留在“本本”上,对安全规程要求不懂不会,看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隐患发挥不了检查的应有效果。

七是假声势。一些单位部门,为了表示对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重视,横幅满天挂,标语到处飞,问题和隐患却无人过问。

八是假资料。有些单位不是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而是在做假资料上却有很高的造诣,明明没有做过的工作,资料上却写的头头是道,工作方案、活动内容、会议记录、隐患整改、案例教育一应俱全,要什么有什么。有的单位为了“完美”应对检查考核,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安全资料查漏补缺式“突击整改”、临时“包装”。

九是假考核。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考核时把听汇报当成了看“盆景”,谈成绩洋洋洒洒,说问题蜻蜓点水;民主测评千篇一律打“对勾”,个别谈话赞美之声不绝,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盛世。结果是,问题和不足深藏不露,得不到解决,考核不仅未能起到推动工作的目的,丧失了考核的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风政风和领导干部的形象。

十是“假经验”。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先进“经验”和“硕果”不是靠扎实的工作干出来的,而是“妙笔生花”写出来的。有的工作还未开展,经验就已成形,工作还在进行中,成套的经验、详实的数据就已“火热出炉”。

安全生产事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零容忍”,迫切需要重拳出击,彻底杜绝并根除此种恶习。

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造假问题,首先要从建章立制做起。强化源头管控,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时刻保持自律,从提升管理者职业素养入手,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其次,要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设立造假举报信信箱,畅通举报渠道,将安全管理置于阳光之下,对造假者要重拳打击,严肃问责,公开曝光。其次,要与时俱进辨真识假,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监管常识,练就一双防假识假的“火眼金睛”。三是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造假的危害性,分析造假现象出现的动因,找出内外部要素,断其源头,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虚假应付,全面实施“四不两直”、“双随机”的抽查监督方式,让造假行为无机可乘、有利可图,让造假者无处藏身。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