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作者:梁建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2月02日

   众所周知,安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大会说,小会讲,今天检查,明天督促,可谓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不断的从各种媒体上看到频发的安全事故,甚至有些血淋淋的事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些熟悉的生命就消失在我们眼前。特别是一些企业,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盲目的求发展,到头来是安全事故不断,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安全意识淡漠。没有真正体现出“安全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思想上自顾自放松注意,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违章不一定会造成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一定有多处违章,这是不容置疑的辨证观点。一些企业员工认为企业那些安全规定和安全防范措施是领导用来管理和整治员工用的;甚至认为那些所谓事故通报的悲惨事件,只不过是危言耸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根本没把违章当回事儿,只要不被逮着,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章。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微小,让人防不胜防,毫无察觉,让人麻痹大意,才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非常重大而又悲惨的后果。
        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管理者只是将安全工作挂在嘴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甚至仅仅是为了迎接检查而已。很多人只抓经济发展,忽视安全。不清楚自己的安全职责,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认为安全是管安全人员的事情;认为上面安全要求过多,生产都应付不过来,认为只要没死人没出大的事故就是,哪有心思和精力学文件和抓落实,认为可执行可不执行,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进行下发,没有针对上面要求和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落实。
          3、检查考核不到位。检查考核中,存在把关不严、标准不高,方式单一等,有的检查者甚至自身水平不高,不了解工作程序和准则,违章指挥等。要勤于检查,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一线岗位安全隐患和死角多,习惯性违章较普遍,如果只在形式上讲安全,应付检查,那么即使是投入再大,付出再多,安全环境也不能得到本质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永远不能得到本质提升。
        4、安全教育措施不力,效果参差不齐。对安全防护设施操作现场检查存在操作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操作。未针对现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员工只知道注意安全,不知道注意哪些方面的。而现场检查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履行好岗位职责。
          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而良好的工作习惯是确保安全的前提。因此,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全员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养成遵纪守法、安全第一的岗位操作习惯。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技能,严格规范和执行作业程序和监管措施,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落实安全责任履行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风险类别,细化“反违章禁令”执行条款,大力开展违章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和“百日安全”生产大讨论,切实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安全执行力。
          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出发。
        要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的理念,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且要让这种观念应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如果每位员工在每日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防止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杜绝事故隐患,从小事做起,就能筑起安全大堤,就能让经济发展更好、更快。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