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议运管部门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5月26日

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成为运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轮又一轮的隐患排查、安全检查等接踵而至,使各级运管机构忙的不亦乐乎,但无论做多少工作,在安全面前始终是没有成绩可言的,正如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所强调的,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认真做好的工作,要始终坚持从零开始。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要保持警醒的认识,保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态势。就目前开展的工作而言,“严把三关一监督”是运管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最根本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想从思维模式的转变更新、防控体系的构筑、管理手段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就运管部门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的工作建议。
        一、应该按照标准化模式建立安全工作管理目标体系
        运管人员经常要进入到运输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但检查哪些项目,哪些区域,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检视、评估,遵循怎样的流程才能做到疏而不漏,使用何种文书格式进行记录、反馈和上报,对发现的问题执行怎样的处置方案以及怎样通报、发布、上报各种信息等,都没有形成一整套详细的标准化的目标操作管理体系和执行流程。检查经常在重复的模式下进行,方向感、目标性差,没有对安全管理本身形成促进更新的机制,被动、从动的工作过多,运输企业以及员工个人的管理潜能和工作热情没有得到真正的激发,管理部门经常表现出的是越苞代俎,包管一切的管理态势,导致安全工作为了控点而不是布局,监管工作搞成了看管工程。而实际中,安全检查常被当作一项独立的工作来搞,沿袭拾遗补漏的工作思维、遇有事故发生就更是草木皆兵,严加提防,企业和管理部门都真正做到了警钟长鸣,不敢有丝毫松懈,确实是达到了“变压力为动力,奋力一搏保安全”的境界,但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而言,这种模式在管理资源的利用,管理效能的发挥上却不是最好的选择,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管理工程而言,要想精益求精,就必须建立起标准化的目标控制体系和系统化的推进机制,只有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的管理目标
        二、应该实行业务工作与安全管理同运转的工作机制,逐步构筑系统化、全方位的安全防控体系
        就运管工作本身而言,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还没有很好地将“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其中,还没有在流程上嵌入有效的与安全管理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执行、同检查、同记录的系统化的运转体系。俗话说“天灾人祸”,就人、车、企业、保障系统(汽车站、维修厂、驾校、检测站)等运输体系中的安全隐患防控点而言,人是造成一切安全事故的主要成因,无论是在操作层面、指挥层面还是保障层面,人作为主体若没有深刻的安全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汲取到丰富的安全判断经验和具备矫正错误的能力,在生产群体活动和个人操作行为中都极容易埋下新的安全隐患。因此,运输从业人员在经过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后,还应该继续建立再培训、再教育的学籍式管理模式的从业人员教育跟踪记录管理系统。在培训学习的科目内容上也应该大但举新,与时俱进。应该随时汇集时下发生的各种交通安全事故,培训以讲解、分析各种交通安全事故为主,通过通报、分析现实中的鲜活的安全事例,使个人不断汲取到新的安全经验,学习新的安全操作技能,在这一持续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既不断对个人强化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维意识,又逐步提高了其判断、预防和应对意外事故发生的能力。对于“车”的安全管理工作,则需要着力于建立维修、保养、检测等技术维护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运行过程中对数据资料的证据记录、留存,这就如同防疫部门给孩子们建立的计划免疫系统,要绝对做到疏而不漏。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则以督促其建立安全机制、执行安全制度、履行主体责任为主,由企业负责建立起安全隐患防控点,运管部门则依照标准化目标流程,参照专家意见进行安全检查、验收和监督。而作为运输保障服务系统的汽车站、驾校和维修厂,都以提高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系数为中心,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服务保障机制,并要进行详细的保障服务记录:如汽车站要严格把关出站车辆的营运资格、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签发安检凭证;维修厂则应对车辆的维护、保养参照汽车4S店的管理模式,进行跟踪记录,建立车辆维护信息数据库;驾校则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培训质量和职业上岗培训质量负责,还应该以毕业学员今后发生事故率的比例作为衡量驾校安全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并借鉴社会学籍的管理模式,对驾驶员建立职业培训学籍记录档案。检测线则负责好车辆的技术检测和存档。运管部门需要在所管辖的企业中,引导建立“全民预防”的安全监控体系,并由各企业自己负责建立起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围绕着人和车这两个关键点形成各负其责的基础信息,也就是形成“谁做的事谁负责”的证据链,这才是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有效实施安全责任倒查及追究制度的基础。
        三、应该建立起安全专家评估制度                                                                                                                                                       
        就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而言,一些企业在职或退休的经理、管理员和驾驶员,因为长期在一线从事安全管理或具体安全操作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们在日常检查中,经常由带队领导、业务管理人员通过目测、自身判断来进行安全评估、下检查结论,这种方式不专业、不科学、不严谨,所下结论也不具有权威性,类似于“拍脑袋”工程,毕竟安全面前无戏言,应该大胆摈弃这种检查模式,广泛吸收社会、企业的安全经验丰富的人士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安监部门的技术人员等组成专家评估组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并借此建立标准化的目标考核体系指导实际操作和检查整改验收,运管部门则在专家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向企业下发整改通书,使得安全管理及检查工作更为科学化、标准化和权威化。
        四、应该建立多种科技手段并举的安全监控体系
        GPS的引入使得运管部门和企业安全监督能力上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因此走入了新的误区,背负了更重的安全监管责任,科技手段的引入应该是立足于为违章、事故等提供对车辆、人员的监测记录数据,主要用于事后对原因的分析,对责任的划分上,本身是一种记录存储器件,不是安全控制器件,运管部门也不会因此长了“千里眼”,能够有能力在现场随时知晓和随时制止各种违章行为,这种认识的误区,使得运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从站场延伸到了路面,而这本属于公安交警部门的监管责任使得运管也背负其中,这就“弄巧成拙”了。类似还有“行车记录仪”、“车前记录仪”、“无线视频”等科技手段的引入使用都应该立足于记录运营过程中的车辆技术、人员行为、路面情况的真实情况,而这些数据、图片、和图象数据都需要在事后汇集分析后,作为证据通过相应的处理机制对人或企业进行问责。运管部门不是智能驾驶指挥中心,没有能力包管一切,只能监督企业运用这些科技手段进行车辆的运营指挥和对不当操作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5、应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安全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
        在工业自动控制领域采取的一种标准化运行模式是先进行信号的采集、转换,之后进行判断、计算和分析,再发出控制信号进行设备驱动,实现针对管理目标的自动控制功能。这个过程中信号的有效采集是关键的环节。安全管理工作也应该建立起这样的预警响应系统。首先,应该将安全隐患的发现纠举纳入到96779投诉热线的受理范围,乘客有权对自己认为不安全的运输行为或运输服务进行投诉,运管部门也可以借此建立更为广泛的、主动响应式的安全预警系统,用于接受来自于全社会的安全监督信号,每一个社会人士都可以对自己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纠举,只有靠群策群力式的、密集的、全方位的监督才会尽可能地将安全隐患及早发现,消除在萌芽状态。其次是对发生在的道路运输领域内的安全事故应建立事故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通报和分析、预防及应急借鉴制度。这就如同煤矿安全管理中所采取的模式,在每一起事故中总结经验,采取新的预防手段,再在全行业内推广。这些事故都是“血的教训”,但也只有被重视、被分析、被借鉴、被预防,才能配得上这个说法。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对事故的搜集、整理、分析及借鉴制度,既借鉴每一起事故的处理、应急经验,更应该分析其造成的原因,采取更为主动的预防措施,分析借鉴吸收,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安全预警及应急响应系统。
        6、应该建立起有效运转的部门协作体系
        一是运管部门以及运输企业还没有和公安交警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和按管理权相互交流信息的协防体系。例如:在车辆出站后监控中心通过GPS拍摄到的客车超员等违章行为图片,应及时交由交警部门处理,这和管理工作权限的划分是绝对应该一致的。而以后引入的无线视频监控拍摄数据、车前记录仪的拍摄数据、行车记录仪记录的超速数据等都应该交由交警部门依法处置。运管部门应该监督企业的是如何建立这样一套运行有效并且“分门别类”按管理职责划分来报告各管理部门进行的安全监控体系。二是随着安全形势的严峻变化,运管部门还应该与各保险公司建立起相互协作的安全保障体系,无论是客车还是货车,对参保车辆应该按投保程度划分等级,客车的投保是强制性的,等级也应该是最高的;而货车应该投全保,但没有强制政策,属个人意愿决定的属于投保不全、投保等级低的应该签署个人意愿文书存入档案,但应该规定其最低的保险等级,以确保在事故中能保障最起码的路人安全。这样协作体系的建立,运管部门与保险部门对营业性车辆有必要共享部分基础数据,并在年度审验或二级维护录入等工作流程上进行配合。三是运管部门还应该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保持经常性的业务联系和组织联合检查,毕竟安监部门是政府的安全主管部门,也是安全管理的专业部门,能够得到他们经常性的业务指导,对提高运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7、应该建立运输企业应急运输保障责任制度。
        运管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除了预防职责,还有应急运输保障的责任。目前,在建立应急运输保障车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车辆运营状态不清、组织性差、应急调度没有保障等问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对运输企业的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方面入手进行解决,在许可审批新的运输企业时,应该要求企业签署《建立应急运输保障组织承诺书》,制定《应急运输保障执行制度》,承诺建立应急运输保障车队分队组织机构,向管理部门主动上报车辆名单,承诺接受运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每季度要将车辆运行状况和技术状况写成报告上报运管部门,直接对己方承担运输保障的能力承担首要责任。对现有运输企业也应该按照这种组织模式进行,每一个运输企业要求建立起一个运输分队,并在队内直接建立起指挥调度组织,直接对管理部门负责,运管部门则负责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组织日常预备演练,并将此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对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如何建立起灵敏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实施标准化、系统化、严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程,构筑专家评估、自我完善、分布均衡的管控体系,精确定位自身管理职能、保持管理思维的日趋完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理念。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