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浅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23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乡村道路发展迅速,大部分地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针对农村道路、农民群众、农用车辆等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从警力缺乏和加快农村交通警务机制建立的矛盾点入手,不断创新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以期减少交通事故,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不管车况好坏、证件是否齐全,不管车内人多人少,见车就坐,能挤就挤,能坐就坐,从不考虑安全问题,一旦遭遇车祸才感到后悔。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为追求经济利益,明知道自己驾驶的车辆性能很差也铤而走险,明显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农民在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根本不考虑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方式问题,。如:农村公路用作晒谷场、堆放场,公路沿线占道的现象相当普遍。

    2、学生交通流产生的问题。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     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一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未能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长期以来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仍靠公安交警单打独斗,宣传教育在人力、财力上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宣传教育工作只能顾点,难以及面。二是宣传教育缺乏新颖性和丰富性。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所能借助的手段不多,主要还是挂横幅、出板报、发资料等传统手段。加上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导致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得不到全面提高。

      4、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根据事故统计分析,驾驶员、车辆和道路原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约占71.6%、6.2%、0.16%。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从县到乡到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定人、定责、包村、包车、包路段,建立以农村乡镇村组、学校为主干的前沿阵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按照“交通养路费返回一点,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的方式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村级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 <http://www.21its.com/NewPindao.aspx?ProductTypeID=2006062410571100596>“三同步”原则(即交通安全基础设施 <http://www.21its.com/NewPindao.aspx?ProductTypeID=2006062410571100596>建设与道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采取优惠政策措施,构建“客运优先”体系,优先发展客运事业,提高客运车辆出行分担率,既是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又是保障农村交通安全有效途径。实施大客运战略,通过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安全、经济、实用、便捷的城乡农村客运车,逐步建立起农村客运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健全宣传工作责任制,创新宣传工作方式,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宣传方式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尽可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举办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征文比赛、书画比赛、小交警夏令营、播放光盘录像等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