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70余种化学品

作者:缥缈99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21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一、一氧化碳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1005

CAS

630-08-0

中文名称

一氧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

CO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分子量

28.01

蒸气压

309kPa/-180℃ 闪点:<-50℃

-199.1℃ 沸点:-191.4℃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79;相对密度(空气=1)0.9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二、二氧化碳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2019

CAS

124-38-9

中文名称

二氧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oxide

碳酸酐

分子式

CO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分子量

44.01

蒸汽压

1013.25kPa/-39℃

-56.6℃/527kPa 沸点:-78.5℃/升华

溶解性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1.56/-79℃;相对密度(空气=1)1.5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5(不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三、氨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3003

CAS

7664-41-7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ammonia

氨气(液氨)

分子式

N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分子量

17.03

蒸汽压

506.62kPa(4.7℃)

-77.7℃ 沸点:-33.5℃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相对密度(=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四、一氧化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3009

CAS

10102-43-9

中文名称

一氧化氮

英文名称

netrogen monoxide;nitric oxide

氧化氮

分子式

NO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

分子量

30.01

-151℃

-163.6℃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相对密度(=1)1.27/-151℃

稳定性

不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

主要用途

制硝酸、人造丝漂白剂、丙烯及二甲醚的安定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证。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遇到氢气会发生爆炸性化合。接触空气会散发出棕色有氧化性的烟雾。一氧化氮较不活泼,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后者有强烈毒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

 

五、二氧化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3012

CAS

10102-44-0

中文名称

四氧化二氮

英文名称

nitrogen dioxidedinitrogen tetroxide

二氧化氮

分子式

NO2

外观与性状

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

46.01

蒸汽压

101.32kPa(22℃)

-9.3℃ 沸点:22.4℃

溶解性

溶于水

相对密度(=1)1.45;相对密度(空气=1)3.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38(氧化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硝酸、硝化剂、氧化剂、催化剂、丙烯酸酯聚合抑制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证。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它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卤代烃灭火剂灭火。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的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六、磷化氢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3005

CAS

7803-51-2

中文名称

磷化氢

英文名称

hydrogen phosphidePhosphine

磷化三氢;膦

分子式

P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分子量

34.04

蒸汽压

53.32kPa/-98.3℃ 闪点:<-50℃

-132.5℃ 沸点:-87.5℃

溶解性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相对密度(空气=1)1.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32(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胜于缩合催化剂,聚合引发剂及制备磷的有机化合物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发生内窒息。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10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mg/m3时,半至1小时发生死亡。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的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七、磷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501

CAS

7664-38-2

中文名称

正磷酸

英文名称

Phosphoric acidOrthophosphoric acid

磷酸

分子式

H3PO4

外观与性状

纯磷酸为无色结晶,无臭,具有酸味

分子量

98.00

蒸汽压

0.67kPa/25℃()

42.4℃/纯品 沸点:260℃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

相对密度(=1)1.87(纯品);相对密度(空气=1)3.3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制药、颜料、电镀、防锈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液体可致皮肤或眼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有腐蚀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转移到安全场所或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把废料缓慢地加到碱液-石灰水中,搅拌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八、五氧化二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063

CAS

1314-56-3

中文名称

五氧化()

英文名称

Phosphorus pentoxidePhosphoric anhydride

磷酸酐

分子式

P2O5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不纯品为黄色粉末,易吸潮

分子量

141.94

蒸汽压

0.13kPa(384℃)

563℃

溶解性

不溶于丙酮、氨水,溶于硫酸

相对密度(=1)2.39;相对密度(空气=1)4.9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作干燥剂、脱水剂,用于制造高纯度磷酸、磷酸盐及农药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中毒表现与黄磷相同。
急性中毒:经口:毒物进入数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数日内出现黄疸及肝肿大,或出现急性肝坏死;最严重的病例,数小时内患者由兴奋转入抑制、发生昏迷,循环衰竭,以致死亡。吸入:轻症患者有头痛、头晕、呕吐、全身无力;中度患者上述症状较重,上腹疼痛;脉快、血压偏低等;重度中毒引起急性肝坏死及昏迷。
慢性中毒: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胃炎、肝炎、贫血、骨质疏松及坏死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小心扫起,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果大量泄漏,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尽快用软纸或棉花等擦去毒物,继之用3%碳酸氢钠液浸泡。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尽快用软纸或棉花等擦去毒物,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砂土。禁止用水。

九、三氯化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041

CAS

7719-12-2

中文名称

三氯化磷

英文名称

Phosphorus trichloride

氯化磷

分子式

PCl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

分子量

137.34

蒸汽压

13.33kPa(21℃)

-111.8℃ 沸点:74.2℃

溶解性

可混溶于二硫化碳、醚、四氯化碳、苯

相对密度(=1)1.57;相对密度(空气=1)4.7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有机磷化合物,也用作试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液体或较浓的气体可引起皮肤灼伤,亦可造成严重眼损害,甚至失明。急性中毒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出现咳嗽、流泪、流涕、流涎、眼和喉刺痛、胸闷、气急等症状。
慢性影响:呼吸道刺激症状增加,牙齿脱落等。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爆炸。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逐次以小量加入大量水中,静置,稀释液放入废水系统。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用水分解后,生成磷酸和盐酸,用碱中和,再用水冲稀,排入下水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尽快用软纸或棉花等擦去毒物,继之用3%碳酸氢钠液浸泡。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尽快用软纸或棉花等擦去毒物,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

 

十、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006

CAS

7440-38-2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arsenic

 

分子式

As

外观与性状

银灰色发亮的块状固体,质硬而脆

分子量

74.92

蒸汽压

0.13kPa(372℃)

817℃/3650kPa 沸点:613℃/升华

溶解性

不溶于水、碱液、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硝酸、热碱液

相对密度(相对水=1)5.7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3(无机剧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合金的添加物、特种玻璃、涂料、医药及家药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砷不溶于是,无毒性。口服砷化合物引起急性胃肠炎、休克、周围神经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以及抽搐、昏迷等,甚至死亡。大量吸入亦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燃烧时产生白色的氧化砷烟雾。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催吐。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十一、过氧化氢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51001

CAS

7722-84-1

中文名称

过氧化氢

英文名称

hydrogen peroxide

双氧水

分子式

H2O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分子量

43.01

蒸汽压

0.13kPa(15.3℃)

-2℃/无水 沸点:158℃/无水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相对密度(=1)1.46(无水)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1(氧化剂)20(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气氛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 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锨、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到家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液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冲入下水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十二、二硫化碳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50

CAS

75-15-0

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分子式

CS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分子量

76.14

蒸汽压

53.32kPa/28℃ 闪点:-30℃

-110.8℃ 沸点:46.5℃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1.26;相对密度(空气=1)2.6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是一种气体麻醉剂。生产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经皮肤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灰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在安全距离外燃烧。若排出的废料量大,应考虑蒸馏回收。(所有装二硫化碳废米的设备及接触面应接地,以防静电着火。)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或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十三、二氧化硫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3013

CAS

7446-09-5

中文名称

二氧化硫

英文名称

sulfur dioxide

亚硫酸酐

分子式

SO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

分子量

64.06

蒸汽压

338.42kPa/21.1℃

-75.5℃ 沸点:-10℃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相对密度(=1)1.43;相对密度(空气=1)2.2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11(氧化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 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十四、三氧化硫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010

CAS

7446-11-9

中文名称

三氧化硫

英文名称

Sulfur trioxide

硫酸酐

分子式

SO3

外观与性状

针状固体或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

80.06

蒸汽压

37.32kPa(25℃)

16.8℃ 沸点:44.8℃

溶解性

 

相对密度(=1)1.97;相对密度(空气=1)2.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有机膈成用磺化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其毒表现与硫酸同。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
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水能发生强烈反应。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砂土。禁止用水。

 

十五、硫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007

CAS

7664-93-9

中文名称

硫酸

英文名称

Sulfuric acid

磺镪水

分子式

H2SO4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分子量

98.08

蒸汽压

0.13kPa(145.8℃)

10.5℃ 沸点:330.0℃

溶解性

与水混溶

相对密度(=1)1.83;相对密度(空气=1)3.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在化工、医药、塑料、染料、石油提炼等工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砂土。禁止用水。

十六、硫化氢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1006

CAS

7783-06-4

中文名称

硫化氢

英文名称

hydrogen sulfide

氢硫酸

分子式

H2S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恶臭气体

分子量

34.08

蒸汽压

2026.5kPa/25.5℃ 闪点:<-50℃

-85.5℃ 沸点:-60.4℃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相对密度(空气=1)1.19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2.对环境的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十七、氟化氢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015

CAS

7664-39-3

中文名称

氟化氢

英文名称

Hydrogen fluride

氢氟酸;氟氢酸

分子式

HF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或气体

分子量

20.01

蒸汽压

53.32kPa(2.5℃)

-83.7℃ 沸点:19.5℃

溶解性

易溶于水

相对密度(=1)1.15;相对密度(空气=1)1.2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蚀刻玻璃,以及制氟化合物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氟化氢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吸收后可产生全身的毒作用,还可导致氟骨症。
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甚至产生反射性窒息。
慢性中毒:引起鼻、咽、喉慢性炎症,严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骨骼损害可引起氟骨病。氟化氢能穿透皮肤向深层渗透,形成坏死和溃疡,且不易治愈。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腐蚀性极强。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切断气源,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体中和,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用过量石灰水中和,析出的沉淀填埋处理或回收利用,上清液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回收氟化氢并使之循环使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

十八、氯气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3002

CAS

7782-50-5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hlorine

氯气;液氯

分子式

Cl2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子量

70.91

蒸汽压

506.62kPa(10.3℃)

-101℃ 沸点:-34.5℃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相对密度(=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中(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和后用水冲支下水道。废水中的氯气和氯化铝电解中氯气回收。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水、干粉、砂土。

十九、氯化氢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2022

CAS

7647-01-1

中文名称

氯化氢

英文名称

hydrogen chloride

盐酸

分子式

HCl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子量

36.46

蒸汽压

4225.6kPa(20℃)

-114.2℃ 沸点:-85.0℃

溶解性

易溶于水

相对密度(=1)1.19;相对密度(空气=1)1.2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5(不燃气体)

主要用途

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居毒的氰化氢气体。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放,从加工过程的废气中回收氯化氢。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 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二十、盐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013

CAS

7647-01-0

中文名称

盐酸

英文名称

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

氢氯酸

分子式

HCl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分子量

36.46

蒸汽压

30.66kPa(21℃)

-114.8℃/ 沸点:108.6℃/20%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相对密度(=1)1.20;相对密度(空气=1)1.2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二十一、戊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02

CAS

109-66-0

中文名称

正戊烷

英文名称

n-pentane

戊烷

分子式

C5H12CH3(CH2)3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薄荷香味

分子量

72.15

蒸汽压

53.32kPa/18.5℃ 闪点:-40℃

-129.8℃ 沸点:36.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多数 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63;相对密度(空气=1)2.4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制造人造冰、麻醉剂,合成戊醇、异戊烷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高浓度可引起眼与呼吸道粘膜轻度刺激症状和麻醉状态,甚至意识丧失。慢性作用为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可引起轻度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可随水漂流扩散到远处,遇明火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二十二、己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05

CAS

110-54-3

中文名称

正己烷

英文名称

n-hexaneHexyl hydride

己烷

分子式

C6H14CH3(CH2)4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分子量

86.17

蒸汽压

13.33kPa/15.8℃ 闪点:-25.5℃

-95.6℃ 沸点:68.7℃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66;相对密度(空气=1)2.9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二十三、庚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06

CAS

142-82-5

中文名称

正庚烷

英文名称

n-heptane

庚烷

分子式

C7H16CH3(CH2)5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

分子量

100.21

蒸汽压

5.33kPa/22.3℃ 闪点:-4℃

-90.5℃ 沸点:98.5℃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可混溶于乙醚、氯仿

相对密度(=1)0.68;相对密度(空气=1)3.4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辛烷值测定的标准、溶剂,以及用于有机合成,实验试剂的制备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
急性中毒: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减少,消化不良。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二十四、环己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2021

CAS

108-91-8

中文名称

环己胺

英文名称

CyclohexylamineHexahydroaniline

六氢苯胺;氨基环己烷

分子式

C6H13N(CH2)5CHNH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

分子量

92.19

蒸汽压

1.17kPa/25℃ 闪点:32℃/开杯

-17.7℃ 沸点:134.5℃

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6;相对密度(空气=1)3.4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34(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锅炉水处理剂及腐蚀抑制剂,橡胶促进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中毒表现有剧烈呕吐及腹泻;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萎糜、语言障碍。环己胺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和致敏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抗溶性泡沫、干粉。

 

二十五、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50

CAS

71-43-2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benzene

纯苯;苯查儿安息油;净苯;动力苯;溶剂苯;困净苯;炝;困;氢化苯

分子式

C6H6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分子量

78.11

蒸汽压

13.33kPa/26.1℃ 闪点:-11℃

5.5℃ 沸点:80.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8;相对密度(空气=1)2.7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当苯泄漏进水体应立即构筑堤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使用围栏将苯液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作必要处理;当苯泄漏进土壤中时,应立即将被沾溻土壤全部收集起来,转移到空旷地带任其挥发。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

 

二十六、甲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52

CAS

108-88-3

中文名称

甲基苯

英文名称

methylbenzeneToluene

甲苯

分子式

C7H8CH3C6H5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分子量

92.14

蒸汽压

4.89kPa/30℃ 闪点:4℃

-94.4℃ 沸点:110.6℃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7;相对密度(空气=1)3.1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掺合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的主要原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二十七、乙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53

CAS

100-41-4

中文名称

乙基苯

英文名称

ethylbenzene

乙苯

分子式

C8H10C6H5CH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分子量

10.16

蒸汽压

1.33/25.9℃ 闪点:15℃

-94.9℃ 沸点:1.36.2℃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7;相对密度(空气=1)3.6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和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可有肝损害。直接吸入本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慢性中毒: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皮肤出现粘糙、皲裂、脱皮。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迅速用砂土、泥块阻断洒在地上的乙苯向四周扩散。筑坝切断被污染的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限制水面乙苯的蔓延。配戴防毒面具、手套,将漏液收集在适当容器内封存,并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附玩世不恭液,转移到安全地带。当乙苯洒到土壤中时,立即将被污染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污染地带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乙苯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二十八、苯乙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41

CAS

100-42-5

中文名称

苯乙烯

英文名称

phenylethylenestyrene

乙烯基苯

分子式

C8H8C6H5CHCH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分子量

104.14

蒸汽压

1.33kPa/30.8℃ 闪点:34.4℃

-30.6℃ 沸点:146℃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91;相对密度(空气=1)3.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离子交换树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惩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配戴好面具、手套收集漏液,并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转移到安全场所。切断被污染水体,用围栏等物限制洒在水面上的苯乙烯扩散。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安全地带,脱去污染外衣,冲洗污染皮肤,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淋洗全身,漱口。大量饮水,不能催吐,即送医院。加强现场通风,加快残存苯乙烯的挥发并驱赶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容器,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二十九、联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CAS

92-52-4

中文名称

联苯

英文名称

DiphenylBiphenyl

苯基苯;联二苯

分子式

C12H10C6H5C6H5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片状晶体,略带甜嗅味

分子量

154.21

蒸汽压

0.66kPa/101.8℃ 闪点:113℃

69.71℃ 沸点:254.25℃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相对密度(=1)1.04;相对密度(空气=1)5.8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作热交换剂,并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轻度刺激性,高浓度吸入、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肝脏,可致过敏性或接触性皮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嗜睡、恶心、呕吐等,有时可出现肝功能障碍。高浓度接触,对呼吸道和眼睛有明显刺激,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乏力、失眠等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人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干粉、砂土。用水可引起沸溅。

三十、萘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41511

CAS

91-20-3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naphthalene

并苯;粗萘;精萘;煤焦油脑;萘饼

分子式

C10H8

外观与性状

白色易挥发晶体,有温和芳香气味,粗萘有煤焦油臭味

分子量

128.16

蒸汽压

0.13kPa/52.6℃ 闪点:80℃

80.1℃ 沸点217.9℃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醚、苯

相对密度(=1)1.16;相对密度(空气=1)4.4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8(易燃固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染料中间体、樟脑丸、皮革、木材保护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萘蒸气或粉尘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中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亦可发生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和肝损害。口服中毒主要引起溶血和肝、肾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坏死。
慢性中毒:反复接触萘蒸气,可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和血液系统损害。可引起白内障、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病变。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空旷处引爆。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蒸气接触可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溶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三十一、二氯甲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52

CAS

75-09-2

中文名称

二氯甲烷

英文名称

dichloromethane

二叉二氯

分子式

CH2Cl2H2CCl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分子量

84.94 沸点:39.8℃

蒸汽压

30.55kPa(10℃)

-96.7℃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相对密度(=1)1.33;相对密度(空气=1)2.9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

主要用途

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度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

三十二、三氯甲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53

CAS

67-66-3

中文名称

三氯甲烷

英文名称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氯仿

分子式

CHCl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分子量

119.39

蒸汽压

21.28kPa(20℃)

-63.5℃ 沸点:6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相对密度(=1)1.50;相对密度(空气=1)4.12

稳定性

在贮存时,如果露置在日光、氧气或湿空气中,特别是和铁接触时容易被氧气氧化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有毒的光气。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检查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常温下的三氯甲烷为无色液体。对于发生在地面上的污染事故及处置技术主要有:
迅速用土、沙子或其它可以取到的材料筑成坝以阻止液体的流动,特别要防止其流入附近的水体中,用土壤将其覆盖并将其吸收。也可以在其流动的下方向挖一坑,将其收集在坑内以防四处扩散,然后将液体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
在处理过程中不要用铁器(如铁勺、铁容器、铁铲等),应改用其它工具,因为铁有助于三氯甲烷分解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有条件的话,操作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应戴上防毒面具,或其它防护设备。
将受污染的土壤清除剥离后集中进行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可视情况选用:
a.加热土壤并加水,使三氯甲烷生成甲酸、一氧化碳和盐酸;
b.将浓碱液加入到土壤中使其与三氯甲烷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将稀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入土壤中,使其与三氯甲烷反应生成甲酸钠或甲酸钾;
以上操作应避免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d.对土壤进行焚烧处理,要保证完全燃烧,以防止光气产生。
当三氯甲烷液体进入水体后,应设法阻断受污染水域与其它水域的通道,其方法为筑坝使其停止流动;开沟使其流向另一水体(如排污渠)等等。由于三氯甲烷属挥发性卤代烃类,对受其污染的水体最为简便易行处理方法是使用曝气(包括深进曝气)法,使其迅速从水体中逸散到大气中。另外,处理土壤的几种方法也可酌情使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可能的话,应考虑氯仿的回收使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数派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雾状、二氧化碳、砂土。

三十三、四氯化碳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54

CAS

56-23-5

中文名称

四氯甲烷

英文名称

carbon tetrachloridetetrachloromethane

四氯化碳

分子式

CCl4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

分子量

153.84

蒸汽压

13.33kPa(23℃)

-22.6℃ 沸点:76.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1.60;相对密度(空气=1)5.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致冷剂、杀虫剂。亦作有机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可能由于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性循环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四氯化碳为无色液体,发生于地面上的污染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同三氯甲烷:
迅速用土、沙子或其它可以取到的材料筑成坝以阻止液体的流动,特别要防止其流入附近的水体中,用土壤将其覆盖并将其吸收。也可以在其流动的下方向挖一坑,将其收集在坑内以防四处扩散,然后将液体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
在处理过程中不要用铁器(如铁勺、铁容器、铁铲等),应改用其它工具,因为铁有助于四氯甲烷分解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有条件的话,操作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应戴上防毒面具,或其它防护设备。
将受污染的土壤清除剥离后集中进行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可视情况选用:
a.加热土壤并加水,使四氯甲烷生成甲酸、一氧化碳和盐酸;
b.将浓碱液加入到土壤中使其与四氯甲烷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将稀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入土壤中,使其与四氯甲烷反应生成甲酸钠或甲酸钾;
以上操作应避免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d.对土壤进行焚烧处理,要保证完全燃烧,以防止光气产生。
由于四氯化碳在环境中很稳定,故三氯甲烷的一些处置技术均不适用于它,只可利用其易挥发的特点进行自然或人工强制性挥发至大气中。当有大量气态四氯化碳挥发弥散时,应疏散污染源下风向的人群,以防中毒。
水体中受到污染时的处理处置技术同三氯甲烷:当四氯甲烷液体进入水体后,应设法阻断受污染水域与其它水域的通道,其方法为筑坝使其停止流动;开沟使其流向另一水体(如排污渠)等等。由于四氯甲烷属挥发性卤代烃类,对受其污染的水体最为简便易行处理方法是使用曝气(包括深进曝气)法,使其迅速从水体中逸散到大气中。另外,处理土壤的几种方法也可酌情使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此外,还应考虑用蒸馏法提纯并回收四氯化碳。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护目镜。
身体防护:穿插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

三十四、二氯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35

CAS

75-34-3

中文名称

11-二氯乙烷

英文名称

1,1-dichloroethaneethylidene chloride

乙叉二氯

分子式

C2H4Cl2CH3CHCl2

外观与性状

无色带有醚味的油状液体

分子量

98.97

蒸汽压

15.33kPa/10℃ 闪点:-10℃

-96.7℃ 沸点:57.3℃

溶解性

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1.17;相对密度(空气=1)3.4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制造111-三氯乙烷的中间体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迄今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三十五、二氯乙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40

CAS

540-59-0

中文名称

12-二氯乙烯

英文名称

1,2-dichloroethylene

二氯化乙炔、均二氯乙烯

分子式

C2H2Cl2ClHCCHCl

外观与性状

无色略带刺激气味的易挥发液体

分子量

96.94

蒸汽压

14.7kPa/10℃ 闪点:6℃

-80.5℃ 沸点:60.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

相对密度(=1)1.29;相对密度(空气=1)3.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萃取剂、冷冻剂,也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急性中毒:短时间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烧灼感;浓度增高,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可致角膜损伤及皮肤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除粘膜刺激症状外,常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空气中受热分解释出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气体。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铜及其合金有可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氯乙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从上风处时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理。废弃物和其它燃料混合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时节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三十六、三氯乙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80

CAS

79-01-6

中文名称

三氯乙烯

英文名称

trichloroethylene

乙炔化三氯

分子式

C2HCl3Cl2CCHCl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分子量

131.39

蒸汽压

13.33kPa/32℃ 闪点:32℃

-87.1℃ 沸点:87.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1.46;相对密度(空气=1)4.5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用于脱脂、冷冻、农药、香料、橡胶工业、洗涤织物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可引起肝、肾、心脏、三叉神经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腐蚀性的盐酸烟雾。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理。废弃物和其它燃料混合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此外,从废料中回收三氯乙烯,再循环使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循环式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三十七、四氯乙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80

CAS

127-18-4

中文名称

四氯乙烯

英文名称

Tetrachloroethylene

全氯乙烯

分子式

C2Cl4CCl2CCl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分子量

165.82

蒸汽压

2.11kPa/20℃

-22.2℃ 沸点:12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1.63;相对密度(空气=1)5.8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远离食品)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慢性中互者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当直接接触时,四氯乙烯经皮肤或在吸入之后经肺而被吸收。人体内该化学物质的量随着接触水平和接触期间体力活动的增加而增加。它在人和动物的脂肪组织中蓄积到某一有限程度。人和动物都能使之代谢,主要以三氯乙酸形式,有时也以222-三氯乙醇的形式。所有物种,代谢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代谢程度随物种不同而异。对于人,大部分四氯乙烯以肺原样排出。经血液和呼吸对四氯乙烯的排出都很慢,但其排出量则随着接触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因此,可将该化合物在血液和呼吸中的浓度用于评估人的接触水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收修配转移回收。无法收集的可用多硫化钙或过量的硫磺处理。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理。废弃物和其它燃料混合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此外,从废料中回收四氯乙烯,再循环使用。

二、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
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三十八、乙二醇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CAS

107-21-1

中文名称

乙二醇

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

甘醇

分子式

C2H6O2HOCH2CH20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分子量

62.07

蒸汽压

6.21kPa/20℃ 闪点:110℃

-13.2℃ 沸点:197.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醚等

相对密度(=1)1.11;相对密度(空气=1)2.1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树脂、增塑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相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误报。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定期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大量水或饱和苏打水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三十九、甲醇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58

CAS

67-56-1

中文名称

甲醇

英文名称

methyl alcoholMethanol

木酒精

分子式

CH4OCH3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

32.04

蒸汽压

13.33kPa/21.2℃ 闪点:11℃

-97.8℃ 沸点:64.8℃

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79;相对密度(空气=1)1.1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四十、正丙醇

 

国标编号

32064

CAS

71-23-8

中文名称

1-丙醇

英文名称

1-propyl alcoholn-propanol

正丙醇

分子式

C3H7OCH3CH2CH2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分子量

60.10

蒸汽压

1.33kPa/14.7℃ 闪点:15℃

-127℃ 沸点:97.1℃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0;相对密度(空气=1)2.0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5(不燃气体)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用于制药、油漆和化妆品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五十、异丙醇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64

CAS

67-63-0

中文名称

2-丙醇

英文名称

2-propanolisopropyl alcohol

异丙醇

分子式

C3H8O(CH3)2CH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分子量

60.10

蒸汽压

4.40kPa/20℃ 闪点:12℃

-88.5℃ 沸点:80.3℃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79;相对密度(空气=1)2.0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主要用于制药、化妆品、塑料、香料、涂料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五十一、正丁醇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52

CAS

71-36-3

中文名称

正丁醇

英文名称

butyl alcohol1-butanol

丁醇

分子式

C4H10OCH3(CH2)3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分子量

74.12

蒸汽压

0.82kPa/25℃ 闪点:35℃

-88.9℃ 沸点:117.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 、醚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1;相对密度(空气=1)2.5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以生接触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五十二、异丁醇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52

CAS

78-83-1

中文名称

2-甲基丙醇

英文名称

isobutyric acid2-methyl propioric acid

异丁醇

分子式

C4H8O2CH3CH(CH3)CH2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

88.11

蒸汽压

0.13kPa/14.7℃ 闪点:27℃

-47℃ 沸点:154.5℃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相对密度(=1)0.95;相对密度(空气=1)3.0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酯类的溶剂,也用于香精、香料的制备和作防腐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功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五十三、异戊醇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53

CAS

123-51-3

中文名称

3-甲基-1-丁醇

英文名称

isoamyl alcohol3-methyl-1-butanol

异戊醇

分子式

C5H12O(CH3)2CHCH2CH2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

分子量

88.15

蒸汽压

0.27kPa/20℃ 闪点:43℃

-117.2℃ 沸点:132.5℃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

相对密度(=1)0.81;相对密度(空气=1)3.0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照相化学药品、香精、分析试剂,以及用于有机合、制药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有麻醉作用。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长时间接触有麻醉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可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砂土。

五十四、苯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067

CAS

108-95-2

中文名称

苯酚

英文名称

phenolcarbolic acid

酚;石炭酸

分子式

C6H6OC6H5OH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分子量

94.11

蒸汽压

0.13kPa/40.1℃ 闪点:79℃

40.6℃ 沸点:181.9℃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相对密度(=1)1.07;相对密度(空气=1)3.2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如果是液体苯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苯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苯酚)直接污染土壤,固体苯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固体苯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液体苯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五十五、甲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073

CAS

95-48-7

中文名称

2-()

英文名称

2-methylphenolo-Cresol

邻甲()

分子式

C7H8OHOC6H4CH3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有芳香气味

分子量

108.13

蒸汽压

0.13kPa/38.2℃ 闪点:81℃

30.8℃ 沸点:190.8℃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

相对密度(=1)1.05;相对密度(空气=1)3.7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并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多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害,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可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害和皮疹。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具有腐蚀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五十六、间苯二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725

CAS

108-46-3

中文名称

13-苯二酚

英文名称

m-DihydroxybenzeneResorcinol

间苯二酚;雷琐辛

分子式

C6H6O2C6H4(OH)2

外观与性状

白色针状结晶,有不愉快的气味,置于空气中逐渐变红

分子量

110.11

蒸汽压

0.13kPa/108.4℃ 闪点:127℃

110.7℃ 沸点:276.8℃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溶于氯仿四氯化碳,不溶于苯

相对密度(=1)1.28;相对密度(空气=1)3.79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5(毒害品)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工业、塑料工业、医药、橡胶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与酚类似,引起头痛、头昏、烦躁、嗜睡、紫绀(由于高铁血红蛋白症)、抽搐、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温及血压下降明显,有时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皮肤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职业性皮肤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的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按美国环保局规定,间苯二酚属危险废弃物,建议把废料溶于易燃溶剂中,再进行焚烧。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入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擦。然后用水彻底冲洗。或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五十七、甲醛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3012

CAS

50-00-0

中文名称

甲醛

英文名称

Formaldehyde

福尔马林、蚁醛

分子式

CH2OHCHO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分子量

30.03

蒸汽压

13.33kPa/-57.3℃ 闪点:50℃/37%

-92℃ 沸点:-19.4℃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2;相对密度(空气=1)1.0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腐蚀品)

主要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进入人体器官后,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并逐渐排出体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五十八、丙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25

CAS

67-64-1

中文名称

丙酮

英文名称

acetone

二甲()酮;阿西通

分子式

C3H6OCH3C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分子量

58.08

蒸汽压

53.32kPa/39.5℃ 闪点:-20℃

-94.6℃ 沸点:56.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0;相对密度(空气=1)2.0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地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五十九、丁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52

CAS

71-36-3

中文名称

正丁醇

英文名称

butyl alcohol1-butanol

丁醇

分子式

C4H10OCH3(CH2)3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分子量

74.12

蒸汽压

0.82kPa/25℃ 闪点:35℃

-88.9℃ 沸点:117.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 、醚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1;相对密度(空气=1)2.5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以生接触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六十、甲基异丁基甲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75

CAS

108-10-1

中文名称

4-甲基-2-戊酮

英文名称

methyl isobutyl ketone4-methyl-2-pentanone

甲基异丁基甲酮;异己酮;2-异己酮;甲基异戊酮

分子式

C6H12OCH3COCH2CH(CH3)2

外观与性状

水样透明液体,有令人愉快的酮样香味

分子量

100.16

蒸汽压

2.13kPa/20℃ 闪点:15.6℃

-83.5℃ 沸点:115.8℃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0(25℃);相对密度(空气=1)3.4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喷漆、硝基纤维、某些纤维醚、樟脑、油脂、天然和合成橡胶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0.412.05g/m3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有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十一、环己酮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90

CAS

108-94-1

中文名称

环已酮

英文名称

cyclohexanoneketohexamethylene

 

分子式

C6H10O(CH2)5CO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分子量

98.14

蒸汽压

1.33kPa/38.7℃ 闪点:43℃

-45℃ 沸点:115.6℃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95;相对密度(空气=1)3.38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已内酰胺和已二酸,也地优良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士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六十二、环氧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1039

CAS

75-21-8

中文名称

环氧乙烷

英文名称

epoxyethaneethylene oxide

氧化乙烯;氧丙环;恶烷

分子式

C2H4OCH2CH2O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

分子量

44.05

蒸汽压

145.91kPa/20℃ 闪点:<-17.8℃/开杯

-112.2℃ 沸点:10.4℃

溶解性

易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7;相对密度(空气=1)1.52

稳定性

不稳定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增塑剂以及树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刺激剂和原浆毒物。
急性中毒:患者有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流泪、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重者全身肌肉颤动、言语障碍、共济失调、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尚可见心肌损害和肝功能异常。抢救恢复后可有短暂精神失常,迟发性功能性失音或中枢性偏瘫。皮肤接触迅速发生红肿,数小时后起疱,反复接触可致敏。液体溅入眼内,可致角膜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并可能引起爆炸。其中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不含过氧化物的废料液经浓缩后,在控制的速度下燃烧。含过氧化物的废料经浓缩后,在安全距离外敞口燃烧。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六十三、环氧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32

CAS

75-56-9

中文名称

12-环氧丙烷

英文名称

1,2-epoxypropanepropylene oxide

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

分子式

C3H6OCH3CHOCH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

分子量

58.08

蒸汽压

75.86kPa/25℃ 闪点:-37℃

-104.4℃ 沸点:33.9℃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3;相对密度(空气=1)2.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用于润滑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去垢剂,及制造杀虫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为一种原发性刺激剂,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原浆毒。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并伴有头胀、头晕、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恶心和呕吐。重者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少数有血压升高、心肌损害、肠麻痹、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损害。液体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铁、锡、铝的无水氯化物,铁、铝的过氧化物以及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催化剂的活性表面接触能致聚合放热,使容器爆破。遇氨水、氯磺酸、盐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猛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垤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不含过氧化物的废料液经浓缩后,在控制的速度下燃烧。含过氧化物的废料经浓缩后,在安全距离外敞口燃烧。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或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六十四、环氧氯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052

CAS

106-89-8

中文名称

环氧氯丙烷

英文名称

3-Chloro-1,2-epoxypropaneEpichlorohydrin

3--1,2-环氧丙烷

分子式

C3H5ClOCH2OCHCH2Cl

外观与性状

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刺激气味

分子量

92.52

蒸汽压

1.8kPa/20℃ 闪点:34℃

-25.6℃ 沸点:117.9℃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四氯化碳、苯

相对密度(=1)1.18(20℃);相对密度(空气=1)3.29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于制环氧树脂,也是一种含氧物质的稳定剂和化学中间体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不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要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六十五、对苯二甲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CAS

100-21-0

中文名称

对苯二甲酸

英文名称

p-Phthalic acidTerephthalic acid

松油苯二甲酸;14-苯二甲酸;对酞酸

分子式

C8H6O4HOOCC6H4COOH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

分子量

166.13

>110℃

>300℃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醚、乙酸等,微溶于乙醇,溶于碳液

相对密度(=1)1.5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合成树脂、酸成纤维和增塑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六十六、乙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601

CAS

64-19-7

中文名称

乙酸

英文名称

Acetic acid

醋酸;冰醋酸

分子式

C2H4O2CH3CO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

分子量

60.05

蒸汽压

1.52kPa/20℃ 闪点:39℃

16.7℃ 沸点:118.1℃

溶解性

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相对密度(=1)1.05;相对密度(空气=1)2.0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六十七、二甲基甲酰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627

CAS

68-12-2

中文名称

N,N-二甲基甲酰胺

英文名称

N,N-dimethylformamideDMF

甲酰二甲胺

分子式

C3H7NO(CH3)2NCH(O)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

分子量

73.10

蒸汽压

3.46kPa/60℃ 闪点:58℃

-61℃ 沸点:152.8℃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94;相对密度(空气=1)2.5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医药工业上用于生产维生素、激素,也用于制造杀虫脒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功能变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剧烈反应。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溶于易燃溶剂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碱洗涤器除去有害成分,从纤维沉降槽和聚氯乙烯反应器的洁净溶剂中回收NN-二甲基甲酰胺。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六十八、乙酸甲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26

CAS

79-20-9

中文名称

乙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acetate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醋酸甲酯

分子式

C3H6O2CH3CO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香味

分子量

74.08

蒸汽压

13.33kPa/9.4℃ 闪点:-10℃

-98.7℃ 沸点:57.8℃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92;相对密度(空气=1)2.5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香精、人造革、试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

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七十、乙酸乙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27

CAS

141-78-6

中文名称

乙酸乙酯

英文名称

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

醋酸乙酯

分子式

C4H8O2CH3COOCH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分子量

88.10

蒸汽压

13.33kPa/27℃ 闪点:-4℃

-83.6℃ 沸点:77.2℃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90;相对密度(空气=1)3.0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七十一、乙酸丙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28

CAS

109-60-4

中文名称

乙酸正丙酯

英文名称

propyl acetateacetic acid-n-propyl ester

醋酸正丙酸;乙酸丙酯

分子式

C5H10O2CH3COOCH2CH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

分子量

102.13

蒸汽压

5.33kPa/28.8℃ 闪点:14.44℃

-92.5℃ 沸点:101.6℃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酯、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8;相对密度(空气=1)3.5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食用香料、硝化纤维溶剂,以及用于造漆、塑料、有机物合成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时,感恶心、眼部灼热感、胸闷、疲乏无力,并可引起麻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七十二、乙酸丁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30

CAS

123-86-4

中文名称

乙酸正丁酯

英文名称

butyl acetatebutyl ethanoate

醋酸正丁酯;乙酸丁酯

分子式

C6H12O2CH3COO(CH23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

分子量

116.16

蒸汽压

2.00kPa/25℃ 闪点:22℃

-73.5℃ 沸点:126.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8;相对密度(空气=14.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喷漆、人造革、胶片、硝化棉、树胶等溶剂及用于调制香料和药物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及上呼吸道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上皮有空泡形成。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七十三、乙酸戊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96

CAS

628-63-7

中文名称

乙酸戊酯

英文名称

amyl acetate

醋酸正戊酯

分子式

C7H14O2CH3COOC5H11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果子香味

分子量

130.19

蒸汽压

98.24 kPa/148℃ 闪点:25℃

-78.5℃ 沸点:149.3℃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8;相对密度(空气=1)4.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稀释剂,制造香精、化妆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及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鼻炎、咽喉炎等,重者伴有头痛、嗜睡、胸闷、心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或湿疹。有的可发生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具有腐蚀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士、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七十四、甲基丙烯酸甲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49

CAS

80-62-6

中文名称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methyl ester

异丁烯酸甲酯;牙托水;有机玻璃单体

分子式

C5H8O2CH2C(CH3)CO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并具有强辣味

分子量

100.12

蒸汽压

5.33kPa/25℃ 闪点:10℃

-50℃ 沸点:10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

相对密度(=1);相对密度(空气=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润滑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人对本品气味感觉阈浓度为85mg/m3 ,刺激作用阈浓度(暴露1分钟)285mg/m3。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反复呕吐、头痛、头晕、胸闷、伴有短暂的意识消失、中性白细胞增多症。慢性中毒:神经系统受损的综合症状占主要地位,个别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可引起轻度皮炎和结膜炎。接触时间长可致麻醉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运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蒸发、或焚烧。或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七十五、乙酸乙烯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31

CAS

108-05-4

中文名称

乙酸乙烯酯

英文名称

vinyl acetateethenyl ethanoate

乙酸乙烯;乙烯基乙酸酯;醋酸乙烯酯

分子式

C4H6O2CH3COOCHCH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具有甜的醚味

分子量

86.09

蒸汽压

13.3kPa/21.5℃ 闪点:-8℃

-93.2℃ 沸点:71.87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醇、丙酮、苯、氯仿

相对密度(=1)0.93;相对密度(空气=1)3.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主要用于合成维尼纶,也用于粘结剂和涂料工业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有麻醉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极易受热、光或微量的过氧化物作用而聚合,含有抑制剂的商品与过氧化物接触也能猛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七十六、丙烯酸甲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46

CAS

96-33-3

中文名称

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acrylate

败脂酸甲酯

分子式

C4H6O2CH2CHCO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灯似大蒜的气味

分子量

86.09

蒸汽压

13.38kPa/28℃ 闪点:-3℃/开杯

-75℃ 沸点:80.0℃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相对密度(=1)0.95;相对密度(空气=1)2.9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皮肤病变。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六十八、丙烯酸乙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47

CAS

140-88-5

中文名称

丙烯酸乙酯

英文名称

ethyl acrylate

 

分子式

C5H8O2H2CCHCOOCH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辛辣的刺激气味

分子量

100.11

蒸汽压

3.90kPa/20℃ 闪点:9℃

<72℃ 沸点:99.8℃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相对密度(=1)0.94;相对密度(空气=1)3.4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聚合物的制造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有麻醉作用。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对皮肤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口服强烈刺激口腔及消化道,可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神经过敏。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二甲苯

 

国标编号

33535

CAS

95-47-6

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英文名称

12-xyleneo-xylene

   

邻二甲苯

分子式

C8H10C6H4(CH3)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分子量

106.17

蒸汽压

1.33kPa/32 闪点:30

   

-25.5 沸点:144.4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8;相对密度(空气=1)3.6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324小时(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5天。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5天。
     迁移转化: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二、对苯二甲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CAS

100-21-0

中文名称

对苯二甲酸

英文名称

p-Phthalic acidTerephthalic acid

   

松油苯二甲酸;14-苯二甲酸;对酞酸

分子式

C8H6O4HOOCC6H4COOH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

分子量

166.13

 

>110℃

   

>300℃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醚、乙酸等,微溶于乙醇,溶于碳液

   

相对密度(=1)1.51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合成树脂、酸成纤维和增塑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670mg/kg(小鼠腹腔)3200mg/kg(大鼠经口)355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

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三、甲醛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3012

CAS

50-00-0

中文名称

甲醛

英文名称

Formaldehyde

   

福尔马林、蚁醛

分子式

CH2OHCHO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分子量

30.03

蒸汽压

13.33kPa/-57.3℃ 闪点:50℃/37%

   

-92℃ 沸点:-19.4℃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1)0.82;相对密度(空气=1)1.0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腐蚀品)

主要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2700mg/kg(兔经皮)LC50590mg/m3(大鼠吸入);人吸入60120mg/m3,发生支气管炎、肺部严重损害;人吸入1224mg/m3,,鼻、咽粘膜严重灼务、流泪、咳嗽;人经口1020ml,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70mg/m31小时/天,3/周,35周,发现气管及支气管基底细胞增生及生化改变;人吸入2070mg/m×长时间,食欲丧失、体重减轻、无力、头痛、失眠;人吸入12mg/m3×长期接触,嗜睡、无力、头痛、手指震颤、视力减退。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4mg/L。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30umol/L。姊妹染色体交换:人淋巴细胞37pph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00mg/kg(1天,雄性),对精子生存有影响。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ug/m324小时(122),引起新生鼠生化和代谢改变。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

 代谢和降解: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污染来源是有机合成、化工、合成纤维、染料、木材加工及制漆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降解也产生甲醛,如氯乙烯的降解产物也包含甲醛。由于甲醛有强的还原性,在有氧化性物质存在条件下,能被氧化为甲酸。例如进入水体环境中的甲醛可被腐生菌氧化分解,因而能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残留与蓄积:资料记载,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达180-720mg/kg干土。土壤的污染可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中甲醛含量可以比表层土高出10-20倍。甲醛在环境中颇稳定,当水中甲醛浓度为5mg/L(20℃),观察结果表明,5天内可以保持恒定。水中甲醛浓度为<20mg/L时,可以被曝气池中经驯化的微生物降解消化。而含量为100mg/L时,能抑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当水中甲醛含量为500mg/L时,生物耗氧过程全部中止,水中微生物被杀死。

 迁移转化:甲醛由于沸点低又易溶于水,所以主要通过大气和水排放进入环境。生产甲醛的工厂其未处理的气体,当排放高度为18米时,其距工厂250-500米的大气样品中,甲醛含量均在0.035mg/m3以上。1000米远在大气中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距厂区100米内为0.012mg/m3200米处36个样品中有15个浓度低于0.012mg/m3400米处均低于0.012mg/m3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四、粉尘

在生产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即生产性粉尘。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理化特性

从卫生学角度,粉尘的理化特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粉尘的化学组成及其有空气中的浓度,直接决定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同一种粉尘,其空气中浓度越高,吸入量就越多,尘肺的发病率就越高。二是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愈高的粉尘,沉降速度较慢,稳定程度愈高,被机体吸入的机会也就愈多。三是粉尘的溶解度。四是粉尘的硬度。五是粉尘的荷电性和爆炸性。

粉尘对人体的影响

根据粉尘的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a呼吸系统疾病:粉尘所引起的尘肺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粉尘除可引起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机染料粉尘还可引起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单纯性非特异性呼吸道刺激等。

b局部作用:对呼吸道粘膜可引起肥大性病变;粉尘使皮肤干燥,可引起堵塞性皮脂炎、毛囊炎等疾病。

粉尘防护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了防止粉尘的危害,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法令。有《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等。根据这些政策法令,各厂矿在防尘上做了不少工作,并总结了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等综合措施,使粉尘浓度逐年下降,接触粉尘工人的尘肺发病率逐年降低,发病工龄和病死年龄大大延长。但目前我国预防粉尘危害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乡镇工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抓好防尘工作仍是首要任务。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该条例对监督监测、健康管理,以及奖励和处罚做出了规定,对防尘工作起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a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

b湿法防尘

这是一项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这样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

c密闭尘源

将尘源有效的封闭,是防止粉尘外逸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

d通风除尘

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措施。通风除尘就是用通风的方法将尘源予以有效的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使作业区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e个人防护

这是一项辅助性的措施。通常是在其他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通过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进一步防止粉尘的吸入,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尘肺:按病因分为矽肺(由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粉尘如石棉、滑石、水泥和云母等粉尘引起)、炭尘肺(由长期吸入煤、石墨、炭墨和活性炭等粉尘引起)、混合性尘肺(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煤矽尘、铁矽尘等其他粉尘引起)、金属尘肺(由长期吸入如铁、铝尘等某些金属粉尘引起)。

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等)吸入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纤维性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用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吸入棉、亚麻或大麻等粉尘可引起棉尘症;由被霉菌、细菌或血清蛋白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吸入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呼吸系统肿瘤: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砷等粉尘均可致肺部肿瘤。

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

五、噪声

噪声对人体影响:

听觉系统: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后,听觉器官首先受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恢复。

神经系统:

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质和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诉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调查发现,接触高噪声的工作人员表现易疲倦、易激怒(噪性神经衰弱)

心血管系统:  

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增高)                                         

消化系统:              

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噪声的强度: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强度越大,听力损伤出现的越早,损伤的越严重,受损伤的人数越多。

接触时间: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听力损伤越严重,损伤的阳性率越高。

噪声的频谱: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以高频为主的噪声比低频为主的噪声对听力危害大。 

个体差异。

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

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

吸声消声隔声隔振。

个体防护:

主要保护听觉器官,在作业环境噪声强度比较高或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听力保护措施:

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 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合理安排劳动和办公:

如实行工间办公制度,经常检测车间噪声情况,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六、工频电场

物理特征:

本项目配电房周围存在工频电磁场。电磁场是由于电荷运动形成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波长短,频率高,辐射的量子能量大,生物学作用也强。感应近取场内电磁强度与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接触途径:

作业工人进入电磁场的辐射区域内均可受工频电磁辐射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取决于电磁波频率,电场和磁场的强度以及接触的时间。长时间低强度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造成负面健康影响。

1     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症状为头疼、乏力、嗜睡、失眠、记忆力减退、手足多汗等。脑电图检查可见界限性异常、节律紊乱、双侧多见Q波。

2     心血管系统

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多见,其临床症状为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并可有心悸、心区疼痛或压迫感。心血管检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功能性改变。

3     生殖系统

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男性可能有精液量减少或精子活力降低等生殖毒理学改变。此外,据美国的研究报导,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有脑癌发病率增高的危险。

预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辐射源作屏蔽处理等卫生工程措施。作业人员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尽量远离辐射源,严禁违章操作,作业时注意个人防护。接触电磁辐射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安置心脏起搏器的工人,不能安排到配电房接触工频电场的操作岗位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