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对冷藏食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冷藏容量也是逐年递增,与此同时,我国冷库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也频频发生。特别是火灾、氨泄漏事故等已成为当前冷库安全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缺乏系统指导;企业对冷库安全管理不重视;制冷系统带病运转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冷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管理的自我检查;制定氨泄漏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安全演习等工作,努力提高冷库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冷库 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冷藏行业也日益发展壮大。但要引起重视的是大部分大中型冷库采用液氨作为制冷剂,且有相当一部分冷库服役时间较长。而且随着民间资本的介入,为了降低投资成本,许多冷库是由普通仓库改建而成,由于普通仓库在功能设计和建筑结构方面与冷藏库的规范要求差别较大,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也大量存在。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原先偏离城市与居民区的冷库,现大部分都已被居民区包围。由于这些冷库现面临着系统老化、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状况,再加上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冷库由于火灾、漏氨而导致死人、伤人的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企业、行业造成相当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侵害,而且往往因为涉及公共安全而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就杭州地区冷库事故已不下十起。如:①、临安某水产冷库、杭州彭埠某制冰厂、良渚某制冰厂,都是在用钢瓶加氨时出现了加氨管爆裂的事故,导致多人受伤、一人死亡;②、桐庐某速冻食品厂对冷风机进行热氨水融霜时,值班人员的违规操作,导致系统管与调节站连接的弯头焊接处炸裂,导致大量漏氨;③、淳安某冷库在土建施工时,脚手片跌落砸中高贮桶的液面指示器,致使液面指示器破裂,大量漏氨;④、萧山某冷库的低压循环桶液面指示器爆裂、杭州某冷库油分离器的上阀门法兰连接处垫片冲破等,⑤、杭州某冷饮制品厂的冷凝器安全阀起跳,导致液氨大量泄漏。⑥、杭州丁桥某冷库,电焊火引燃了保温材料,发生大火,致死1人。其实这些事故都是由于违章操作、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所引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做好冷库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我们冷库的经营管理者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专项课题。
1.冷库的安全问题
毋庸讳言,冷库安全管理的现状已大不如以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严峻,冷库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火灾、氨泄漏事故。
1 .1、火灾。冷库火灾多发生在冷库的围护结构、制冷系统设备及管道保温施工和管理之中。90年代起,冷库中的保温普遍采用聚氨酯,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但也具有易燃性。尽管在工程设计中遵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冷库设计规范”要求,科学规划防火分区,加设防火带,但不可否认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冷库火险还难以彻底防范,尤其在施工中,由于交叉施工和聚氨酯的易燃性,火灾发生概率更大。冷库火灾造成了财产、人身的严重损失及不良的社会影响。
1 .2、氨泄漏事故。氨作为制冷剂,由于环保、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廉价,在冷库中广泛使用。但氨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根据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化品分为八类,而液氨为第二类,危险等级与毒性都很高。氨会刺激人体粘膜,达到一定浓度后人会窒息,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 11-14% 时,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 15.5-27%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制冷系统的事故时有发生:压缩机损坏,制冷设备事故,制冷系统管路开裂,阀门损坏,安全装置失灵等,给企业的经营造成损失,有的给社会造成不安全影响。
2、冷库安全问题的成因
2 .1、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缺乏系统指导。原商业部食品局一直是全国商业系统冷库安全生产最高管理机关,省内由冷藏技协管理。但是,随着体制改革,商业部已不复存在,冷藏技协也停止运作,我国冷库安全管理的部门不明确,形成了冷库安全管理的一段真空期,各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安全管理,各地安监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始介入冷库的安全管理,安监局从使用危化品(液氨)的角度对冷库进行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局从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角度对冷库进行管理,虽然对冷库的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至今未明确由哪个部门专负其责,而且这两家职能部门的管理只是一种备案制度。另外,安监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由于介入时间较短,科学的管理监督体系未形成,忽视氨系统是无水、无空气的密闭系统,钢材内壁无腐蚀的前提,频繁的对压力容器、压力表、安全阀等进行检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其实对冷库安全管理没有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指导。
2 .2、企业对冷库安全管理不重视。随着国家对安全管理的日益重视,目前,特别是在使用氨(危化品)做制冷剂的冷库,多数已经设置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但不少冷藏企业对安全管理不重视。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冷藏企业面临转制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领导顾及不到生产安全,企业出台的减员增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冲击的往往是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从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现在不如以前,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员成了摆设,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一方面压缩制冷工数量,一些私企甚至出现一人当班,停机后锁门了之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对制冷工的技术培训不重视,制冷工缺乏安全运行及应急处理的日常培训,专业水平低下,安全意识不强,缺失责任感,认为只要会开停机就行,造就了一批按钮师傅,一旦出现漏氨事故,基本就茫然不知所措。
另外,企业投入不够,不少冷库的氨制冷剂防护设备缺乏,如个人防护服、有氧呼吸器、防护手套及防护鞋、眼冲洗器等,不能做到事故抢险的及时自救,从而导致事态扩大。
2 .3制冷系统带病运转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我国,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冷库,约占全国冷库容量的一半,这些冷库库龄大都在30年左右。随着企业改革转制,冷库作为自负赢亏的企业被推向市场,不少企业都未能按时足额提留冷库维修基金,致使不少冷库年久失修,不得不带病运转,设备老化,制冷系统锈蚀严重的管道不能及时得到更换,磨损渗漏的阀门也无法更新,冷库制冷系统氨制冷剂跑、冒、漏的现象严重。同时,在有些地区,冷库工程设计、施工及安装不规范,往往是由一些“能人”一手包办设计、施工及安装工作,对冷库的隔热材料、制冷系统容器及管络的选用、配置、流程等形成大量隐蔽性故障。使一些冷库制冷系统带有先天性的缺陷,安全无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