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风险管理与危机中的“雄鹰与鸵鸟”效应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20日

一、 风险管理原理

  1.风险管理的起源、定义与分类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促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随后几十年中,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已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已从美国传到加拿大和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开始引入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风险管理的定义,由于各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的、手段和管理范围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所提出的各种学说也不同。综合各种论述,根据多数比较一致的观点,对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风险管理是管理主体(可以指个人、公司、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科学的决策,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置,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对于风险管理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划分:

  (1) 按风险管理主体,可分为个人(含家庭)、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公共机关等风险管理。

  (2) 按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意外事故、海损、地震、洪灾、火灾等风险管理。

  (3) 按事故发生时受损失的形态不同,可分为财产、责任、人身、利润等风险管理。

  2. 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程序

  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经济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造就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等。

  (2) 对家庭(或个人):可保障家庭免于巨大灾害损失的影响;可使家庭节省保费支出而不减少其安全保障;可使家庭充满信心,敢于承担较大的风险去创业或投资等。

  (3) 对社会:对社会经济单位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社会也从中受益;使各经济单位的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从而使风险处理的社会成本下降,并使社会经济效益增加等。

  风险管理需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1)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其它部门合作;风险管理计划的控制;编制风险管理方针、策略等。

  (2) 风险识别。这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的潜在原因。

  (3) 风险衡量。这是指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的程度。

  (4) 风险控制。在识别和衡量风险以后,风险管理人员必须选择适当的对付风险的方法或综合方案,对风险加以控制,这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

  (5)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这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运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说。风险处理之后,还应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以适应新的情况并努力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以便于衡量风险大小,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几种:

  (1) 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管理试图避免的事故都将导致对财务的负面影响,所以财务报表提供了关于这些事故的线索,一般可通过认真检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来发现企业负债、资产、收入和利润等的变动情况,从而反映出企业潜在或显形的风险。

  (2) 标准调查表法。调查表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保险调查法,即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对风险企业的调查分析而编制的调查表;保单对照法,即指保险公司将其出卖的报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融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格和企业已拥有的表单,加以对照分析的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资产-损失分析法,即指制定资产-损失分析表,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分析企业的所有风险。

  (3) 流程图分析法。这是以图表和顺序的方式描述某一经营活动过程。一幅流程图在辨别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上是非常有用的。这些工序常被叫做所谓的"瓶颈"——即该工序发生任何事故都会造成整个生产的停业。但因它难以指出某个薄弱环节,因此,应同时运用其他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4) 风险因素分析法。这是指针对可能引起的事故和存在整个系统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 风险清单分析法。这是风险管理人员在分析风险时,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通过编制风险清单,清单上逐一列出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4. 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在事故发生前,通过采取措施,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在事故发生后,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风险控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 风险控制体系。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应包括经济和技术措施;与外部保持良好关系;组织内部心理防范机制教育;改进内部工作等内容。

  (2) 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策略应包括风险避免、风险减弱、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内容。风险避免的实质是回避风险源,进而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避免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极为普通的策略,但常常因回避了风险,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从而使其运用性受到限制。风险减弱是指企业通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较之风险避免更适用。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将风险转移至它处的做法来控制风险损失,如:在证券交易所抛出股票;建筑承包商实行项目分包;出卖二手设备;供销双方签订合同明确承担相关责任等。风险自留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对于某些不能预防、回避又无可转移的风险,企业只能自留,但应采取积极措施,让风险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 风险控制成本--效益与分析。其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定经济上的可行性,即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潜在收益应大于或等于风险控制成本,则经济单位就可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措施。

  二、危机中的"雄鹰"与"鸵鸟"效应

  当危机(或风险)降临企业时,企业必须做出迅速的反应来挽回损失。一般而言,"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在一般情况下,这一原则总是适用的。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果断承担责任的"雄鹰"式的企业总是能够得到公众的谅解,企业采取这种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叫"雄鹰"效应。而遇到危机总辩解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试图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式企业,最终会给企业的信誉和经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类企业所采取的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叫"鸵鸟"效应。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