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狠抓“五优”矿井创建 全面提升煤矿基层基础建设新水平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1月15日

河南是全国的重要产煤省份和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现有各类煤矿470余处,核定生产能力2.1亿吨,2015年原煤产量1.28亿吨。我省煤矿开发时间长,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活质量提高,在质量达标和安全高效建设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全面提升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新思路、新做法,在全省重点煤矿中开展以“安全零死亡、工效翻一番、一级标准化、科技有创新、矿区文明化”为内容的“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着力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设一批安全状况好、生产工效高、职工生活有保障的现代化矿井。目前,55处煤矿建成“五优”矿井,产能8000万吨,分别占重点煤矿的39%和63%。“五优”的主要内涵是:
        第一,安全生产方面。煤矿必须实现零死亡。
        第二,高效建设方面。原煤生产工效翻一番,取得安全高效矿井称号;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资源回采率符合国家规定。
        第三,质量达标方面。必须达到一级标准化矿井标准。
        第四,科技创新方面。煤矿每年至少有1项获得市(厅、局)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奖。
        第五,矿区文明方面。矿区和谐稳定,班子团结,企业文化建设主题鲜明,获得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称号。
        “五优”矿井的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既突出井下安全生产,又强调地面文明生活。我们以“五强化、五创新”为抓手,全面推进“五优”矿井创建实施。
        一、我省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五优”建设新机制。
        “五优”矿井创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我省明确规定,“五优”矿井创建工作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省级管理部门层面成立了厅(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市地级、集团公司及煤矿企业层面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实现了“机构健全,职能强化,人员配齐,管理到位,考核严格”的创建工作格局。为做到创建工作有章可依,我们制定印发了《河南省“五优”井创建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共5部分28项86条。明确约束机制,推行“五优”创建与煤矿安全结构工资挂钩,把工资总额的30%作为安全结构考核进行浮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鼓励创建,出台激励措施,对获得“五优”矿井称号的煤矿,由集团公司按矿井实际年产量给予2.0?.0元/吨的奖励。并把“五优”创建与“双十佳”煤矿矿长申报、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的评先晋优相结合。全省煤矿企业积极行动,把创建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和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并考核,推进了“五优”矿井创建扎实有效开展。
        (二)强化理念引领,创新双基建设新内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充分发挥理念引领作用,我们明确提出要创建“五优”矿井,煤矿必须实现“零死亡”。在全省煤矿企业推广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理念。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中牢固树立“生产零隐患、瓦斯零超限、职工零三违、矿井零三超、干部职工零距离”;瓦斯方面落实“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不除矿无宁日”、“要安全、无安逸”等举措;水害防治方面实施“超前预防、区域治理”、“先治后掘、先治后采”、“三评价、一评定”等措施;更在安全管理上综合运用“木桶原理”和“链条理论”,指出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或最强的系统环节,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或最薄弱的环节。这些新理念和新举措在实践中强势渗透,丰富了安全发展理念内涵,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意识。尤其“安全生产零死亡”作为全省煤炭企业最高理念在全省形成共识,内化于心,外固于行,成为统一认识、处置问题、部署工作的标准和行动指南,为强化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了理念引领。
        (三)强化精品引路,创新达标工程新形象。
        坚持以精品工程促达标,以样板单位带达标,强化精品工程形象意识。建立完善作业行为、设备运行、工程质量、作业环境标准,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大力推动煤矿企业井下大巷、主要硐室、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头面环境优美化;井下管线吊挂标识规范化、大巷轨道运输地铁化、大型设备设施明净化。推行编码管理,做到“有物必有位,有位必有类,有类必有码”。大力开展巷道支护改革会战,推行锚网锁+U型钢大断面支护。全省重点煤矿每年井下建成精品工程1000余项,实现了四个转变,由点-线-面向全方位转变、由阶段性向持久性转变、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单项工程向每道工序达标转变,大幅提升和改变了井下环境面貌。做好后勤保障,推动“两堂一舍”提升改造,做到冬有暖气、夏有空调,餐饮食宿公寓化。同时,着力推进绿色矿山和园林矿区建设,平煤神马集团近年来完成庭院绿化面积33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4.5%,21个煤矿企业荣获“河南省级园林单位”称号,7个住宅小区荣获“河南省级园林小区”称号,实现了地面矿区园林化。全省重点煤矿企业井上、下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四)强化班组为根,创新班组建设新模式。
        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和堡垒。全省煤矿企业在班组建设上勇于创新,平煤神马集团白国周同志创造出一套可学可用、行之有效、符合煤矿实际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概括为“六个三”即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该管理法从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调动班组每位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水平,其做法在全国煤炭企业进行了推广。选树了平煤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建设的典型,12名大学生扎根一线,用第一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成为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的“高知矿工”,使‘文化人’成为煤矿的主力军,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郑煤集团裴沟矿以班组网络建设为着力点,建立健全了“一个网络、两项选举、三级管理、四项挂钩”的班组安全网络新机制,推进安全文化进区队、进班组、到岗位,达到了企业自主创新、区队自治安全、班组自我管理、个人自律规范,实现了安全基层管理的关口前移。同时,在全省煤矿企业又推行了“系统描述”、“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作业法,形成了“三描述一口诀一确认”的安全工作操作规范体系,规范了职工的安全操作行为。
        (五)强化文化为魂,创新企业文化新风尚。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各煤矿企业在实践中对已形成的安全理念、管理制度、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进行总结和提炼,不断用优秀的安全文化引领企业发展、规范职工行为,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打造亲情文化,各班组张贴全家福照片,进行亲情宣誓;建设文化长廊,悬挂安全警句标语“爱妻爱子爱家庭 不守规矩等于零”、“宁为安全流汗,不为事故流泪”、“妻儿老小翘首盼、平安下班阖家欢”等,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强调质量文化,推进实施“毫米、秒、克、里”精准质量管理,做到工程质量零缺陷、工作质量零失误,创建一批五精示范岗、段、面,实现工程质量面貌大改观。开展警示文化教育,让全体职工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始终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构建和谐文化,以平安、和谐、幸福为目标,用文化改变人、用氛围塑造人、用环境感染人,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实施职工“十条守则”(《河南省煤矿职工安全生产行为守则》),从安全意识、岗位职责、业务技能、职业健康、风险预控、工作质量、设施保护、灾害处置、安全互保、文明诚信等10个方面规范煤矿职工行为,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促使全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新风尚形成。
        二、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五优”矿井创建既是一项安全工程,又是一项惠民工程。通过创建实现了煤矿井下安全生产,井上文明生活,符合安全发展内涵,体现全省煤炭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望。
        (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自“五优”矿井创建以来,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三个下降”和零死亡矿井数、安全周期3000天以上矿井数“两个上升“的良好态势。事故起数由2010年的35起下降到2015年的10起,下降71%;死亡人数由2010年的266人下降到2015年的14人,下降95%。百万吨死亡率由2010年的1.46减少到2015年的0.109,下降93%。尤其是2012年全省发生死亡事故5起,死亡12人,百万吨死亡率0.079,创河南煤矿安全生产历史最好水平。重点煤矿零死亡矿井越来越多,占矿井数95%以上;安全周期超3000天以上的煤矿逐年增多,2015年达50处,占重点煤矿35%以上。
        (二)安全质量达标基础更加巩固。
        坚持“巩固一级、提升二级,促进三级”原则,205处正常生产矿井达到质量标准化标准,重点煤矿达标率100%,其中一级矿井85处,占达标42%;3家煤业集团实现零死亡,获得省安全质量标准化集团公司称号。67处矿井获得国家安全高效矿井称号,占全国15%。116处矿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占全国8.6%,居全国第4位。
        (三)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以提高全员工效为基础,坚持“按需投入”和“多上设备少上人”,仅2012年,重点煤矿机械化改造和“一通三防”方面就投入资金40多亿多元,新上和更新一批设施设备。目前,重点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84%以上,“五优”矿井采煤机械化和装载机械化程度100%,人均工效实现翻一番。
        (四)科技创新和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创建全国文明煤矿19个、省级文明煤矿34个,营造出了优美亮丽、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建成3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河南省瓦斯地质规律研究”等10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深井大断面穿层软岩巷道高强复合加固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煤矿突水点井下动水注浆封堵”等200多项获全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应用。
        三、经验启示
        通过“五优”矿井创建,我们取得以下经验启示:
        (一)安全是主线,必须始终坚守安全红线意识。
        安全发展,生命至上。必须始终坚守“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强化“零死亡”理念,决不要带血的煤炭。
        (二)质量是灵魂,必须夯实煤矿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紧紧扭住质量达标这个“牛鼻子”,把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到整个煤矿企业生产和综合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实现煤矿安全长治久安。
        (三)机制是保障,必须创新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重视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必须创新组织机构,构建“党委主导、行政主体、工会协调、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实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
        (四)制度是根本,必须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新标准。
        规范制度和确立标准是推进煤矿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必须在完善制度和标准上下功夫,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内涵,持续在安全、高效、达标、科技与文明建设等方面形成规范标准体系,推动用标准建设现代化矿井的新阶段。
        (五)科技是支撑,必须提高科技创新技术水平。
        科技进步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必须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实现科技强安、科技保安、科技兴安。
        (六)责任是关键,必须坚决落实两个安全主体责任。
        一方面,要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另一方面,要强化地方各级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执行“一票否决”,真正把安全监管职责落到实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