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煤炭产量最大也是煤矿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占世界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左右。世界主要产煤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煤矿均经历过事故多发期。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世界多个产煤大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降到1人以下。
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证明,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安全生产责任链的各方集体行动,并采取综合治理方式。煤炭问题专家、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钱平凡和企业研究所的周健奇在去年年底完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报告共分为世界产煤大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方式与经验、我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措施和经验、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的若干启示与相关政策建议三大部分。本期我们刊登的是与我国煤炭产业最具可比性的美国在治理煤矿安全上的经验。我们将陆续刊登这份调研报告的详细内容,敬请关注。
世界多个产煤大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降至1人以下。这些国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途径同中见异,其中,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经历了较长的时期,涉及面较广,颇有启发性。
美国的煤炭产业与我国最具可比性
在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中,美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或第二的历史超过百年。在主要产煤国中,无论是规模还是煤矿数量,以及煤矿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只有美国才与中国具有可比性。
2008年美国生产商品煤11.72亿短吨(注:短吨是英制单位,吨是公制单位,1短吨=0.90718474吨),从业人员为133827人,在册职工86859人;分布在26个州的煤矿总数为1408个,其中井工矿583家(占煤矿总数的40%),煤炭产量为3.57亿短吨(占煤炭总产量的30%);露天矿852个,煤炭产量为8.13亿短吨。2008年美国年产煤炭400万短吨以上煤矿共有51家,其产量之和占当年美国煤炭总产量的61%,而前20家大型煤矿的产量之和占当年美国煤炭总产量的46%。美国这些大型煤矿除4个为井工矿外都是露天矿,而年产量过千万短吨的井工矿只有一家。
2008年美国煤炭生产企业有655家,但年产500万短吨的煤炭企业只有29家,这些企业的煤炭产量之和占美国当年煤炭总产量的85.6%,而年产千万短吨的企业有20家,最大四家的市场份额之和为46.4%。
8大秘诀助美国提高煤矿安全
在美国煤炭产业的百年发展史中,其煤矿安全生产经历了一个从事故多发到加强立法和管理、最终进入安全生产时期的蜕变过程。1907年美国68万煤矿工人在1.5万多个煤矿工作,生产4.8亿短吨煤炭,死亡人数为3242人,百万吨死亡率高达6.75人,是美国煤矿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人以下,并于80年代中期降到0.1人以下,90年代初降到0.05人以下。2009年美国百万吨煤炭死亡率为0.03人。
综观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的历程可看出,美国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其主要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珍惜生命,立法先行,依法治矿,严格执法,专业服务。1891年美国颁布第一个有关矿山安全的法律,此后在每次重大事故后都修订或重订,并于1969年颁布了新的《煤矿安全与保健法》,规定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安全与保健标准。1977年颁布了《联邦矿山安全与保健法》,并在此法的开章之初重申了国会的声明:煤矿和其他矿山至关重要及最珍贵的资源是矿工的健康与安全。美国煤矿企业遵守此法开采煤矿,而政府部门依法监查。美国联邦矿山安全与保健监察局还拥有一支由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保健学家组成的、可解决复杂矿山安全问题的专家队伍。除直接与矿山企业合作外,这些技术专家们还在矿山现场开展调研、从事实验室的研究和进行采矿设备安全试验,并在矿山应急期间提供特殊的现场技术援助。
二是持续提高煤矿装备技术水平,对煤矿安全科研工作投入大、产出多、推广快。美国在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发明与应用先进的煤矿装备,不断促进煤矿的技术进步,其重要表现之一是美国煤炭开采方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