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三点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4月17日

当前,我们湘煤集团下属的各公司与矿井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竞赛”与“运输综合整治”、“安康杯”竞赛等活动,但还是有一些单位出现了不和谐音,出了一些事故,笔者总在想,我们如何才能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不发生事故呢?笔者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大家来探讨一下如何搞好我们煤炭企业的安全工作。

一是要加强好职工的培训工作
我们多数煤矿企业因为效益不好,劳动强度大,作业场所受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安全,故所招员工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而且有大量农民工转入煤矿井下作业,造成煤炭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如何让每一位员工树立起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关键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我们要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好逐层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将重点培训、岗位培训、特殊培训协调发展,通过专项安全活动、劳动竞赛及脱产教育以及现场培训等方式,提高“两个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即:管理层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工作作风及安全管理水平;基层班组层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及安全业务技能。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安全知识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网站、大小标语、彩喷写真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宣誓、安全征文、安全文化长廊等活动,加强安全宣传,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安全环境,让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好人的安全心态。

  二是要加强制度方面的约束
  制度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制度越健全,发生事故的机率就越小。必须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但制度健全,也并不是万事大吉,而重要的是对制度的落实,按制度办事。当然,制度的范畴是广义的,煤矿不仅要建立起各岗位、各工种的作业制度、作业标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诸如监督机制在内的各项有效制度。当前一些煤矿,各类制度往往比较齐全,但井下作业人员不能按规程操作,经常出现“三违”,这是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而造成的后果。井下员工的各项操作本来应是在有效监督之下进行的,但现阶段多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每一次操作都只是凭作业人员当时的意识来决定,并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有效监督约束机制。比如,上级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的时候,井下员工都能将每一个操作按标准完成,但检查团走后,往往会出现随心所欲、不按规程作业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各类作业活动时刻都处在有效监督之下,是当前我们煤矿面临的共同课题,必须建立起真正的监督机制,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才能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各个煤矿要以创建“本质安全”企业为目标,不断完善及创新现用管理体制,实现依法治企,强化危及煤炭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逐步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最终做到人、机、物的和谐统一。

  三是要加强问责制度的落实
  最近我们从网站上、报纸上、电视新闻里时常看见一些高官因为责任事故而被问责的事例。其实安全责任是我们安全生产的灵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责任意识,层层落实,要切实抓好董事长、总经理、矿长、队长、班组长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强化责任主体,抓好安全工作。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所以特别要发挥好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煤矿生产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的动态过程,作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不安全行为发生,这就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多提醒、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担负起最基层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严把安全生产防线第一关,使工作现场始终控制在有序、安全、稳定的状态中。落实责任制更为重要的内容是,对于失职、渎职人员要敢于追究责任,采取一票否决制,决不能姑息、迁就。对于每一个隐患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能有丝毫疏忽、不能放过隐患的任何蛛丝马迹,我们只有通过这样,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