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汽车驾驶员素质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2月14日

   摘要: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因汽车普及而愈加便利、舒适和惬意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不得不面临汽车带来的严重威胁--交通安全事故。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汽车驾驶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驾驶技术有高有低,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等措施保证交通畅通,减少事故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汽车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直接参与者,具有良好的素质是保证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条件。①
        关键字:交通安全 驾驶员 驾驶技术 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道路交通伤害也随之逐年扩增。一起起交通事故,一场场飞来横祸,不知给多少亲人带来灾难和痛苦,也不知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轰然破碎。分析这些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生惨剧,不难发现,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很大原因是驾驶员的不良行为导致的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影响行车安全原因分析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披露的数据资料表明: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多年来高居世界第一,事故万车死亡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驾驶员职业道德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纵观我国各起交通事故,从驾驶员的角度来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是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没有遵循职业道德,没有遵章守纪。存在不良行为的只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行车超速。随着交通硬件设施的改善,马路宽了,路面平了,视野广了,超速行驶可以说是交通道路上的普遍现象。一般人都想充分发挥汽车快速的特性,还有的人只是贪图一时的“爽”,飙车图快。这种情况时常会发生交通事故。
    急躁,不遵守交通秩序。有的驾驶员性情急躁,不管道路情形如何,总是我行我素,遇到交通赌塞,不是依次排队等候,而是见空就钻,这样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逞强。有的驾驶员争强好胜,看到别的车超过自己时,就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尚比别人强,故意加速超赶,甚至强行超车,故意甩动方向或紧急制动,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驾驶员操作习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还有一些驾驶员行车的不文明习惯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交通安全带来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驾驶员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安全,不变光开近光灯,造成对面司机视线不清。这不仅防碍交会车的安全行驶,还特别容易造成骑车人和行人发生事故。
    有的驾驶员通常不依靠车速表,只凭主观经验来判断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实,这种判断是很不正确的,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经过长距离行驶,随着车速的提高、判视距离增加,判断的误差也就越大。这也是追尾碰撞事故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后驾车。有的驾驶员认为喝点酒动作洒脱,车开得好。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但仍有不少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酒后驾车以致酿成交通事故。
       (3)、驾驶员身体健康状况对交通道路安全的影响
    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精湛的驾驶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条件。因身体因素而直接影响交通道路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疲劳驾驶。据2007年统计,开车人因疲劳驾驶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20%,而疲劳驾驶在死亡交通事故的原因中却占22%~30%,在死亡交通事故的原因中居首位,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约占40%左右。?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时刻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自然会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这种情况及其容易发生事故。
    带病驾车。大多数岗位,人们常把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优秀品德来宣扬,但是对于驾驶员岗位来说,带病坚持开车是必须禁止的,而明知自己有病还继续驾驶车辆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身体会变得比较虚弱,体力会下降很多,同时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在处理情况时会力不从心,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
      
       二、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2、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
       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4、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5、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和谐社会的创造,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的文明行为。驾驶员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文明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安全行车的前提,面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实际情况,如果每个交通行为参与者能够在参与交通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通事故就会减少,惨剧的发生率也将大大降低。④
   
    【参考文献】
    ?、《政治与社会》2013年2期(中)
    ?、袁伟,付锐《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与事故特征分析》 山西交通科技,2006(4):62-64。
    ?、王恺《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④、《管理观察》2010年11月下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