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为突出,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模式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大多仍采用传统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人事制度僵化,分配方式不灵活。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由于“政、事、企”不分,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非生产人员膨胀,养护队伍臃肿,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在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不强,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
3、养护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低。
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养护方式,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对一些国外引进机械的性能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无法确保高速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4、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要求。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的养护在很大程度上属被动养护,整日忙于应对现有道路桥涵的各种病害,缺乏运营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1)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2)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5、养护资金不足,公路病害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养护任务。
(2)、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
(3)、偿本付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
(4)、一些采用BOT、TOT方式经营的高速公路,由于经营公司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从而忽视了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投入。
养护资金的不足,必然会使高速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养护维修,从而使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养护意识淡薄,对养护重要性缺乏认识。
目前各地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将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及建设上面,而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问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公路建设与养护两者都是发展,而后者是更重要的发展”的真正内涵,导致高速公路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养护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的产生。
2、公路多元化投融资建设。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各地管理部门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虽然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上的资金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这必然导致养护体制的不顺,尤其是“政、事、企”不分现象比较严重。
3、养护主体身份的多重性。
由于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管养不分”现象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既是养护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同时也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这种管养不分的传统养护模式,很难实现养护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养护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养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从而给高速公路养护带来诸多弊端。
4、养护市场封闭,垄断经营。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基本上都是内部封闭运作,垄断经营,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离真正的市场化、社会化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养护管理套用计划经济模式,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长期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导致养护效率低下、养护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