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析新时期的交通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21日
交通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加大,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100多万辆。机动车流量的过速增长与社会对道路交通的投入不足形成反差,加之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诸多方面,致使道路交通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1997年我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7.3万人,车祸在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所以,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除了国家和社会加大投入,尽快改善道路交通硬件条件之外 ,当务之急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为达到这一目标,公安部门和各级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

第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在防字上狠下功夫,坚持科学管理,对机动车辆进行定期检测,重点是照明、音响、信号系统,转向、刹车系统及传动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发现问题及时检修,检修后经检合格方准投入使用。

对驾驶员进行身体生理检查,心理能力检查,技术技能测试。驾驶员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驾驶工作。时下我们对驾驶员生理检查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只是在初学驾驶时,到医院进行部分项目的身体检查。这种“一次体检定终身”的驾驶员体格检查制度亟待进行改革。一个人的生理因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环境的变化,疾病的侵蚀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人没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过了若干年后可能会有的。为此,国外不少国家已开始实施驾驶员定期体检制度,以监护司机的健康状况。检查项目有心理、嗜好、药物与发作性疾病(癫痫、低血糖等)检查;视觉系统的检查,如远近视力、视野、色觉、明暗适应和立体视觉等;心血管及呼吸等要做心电图、胸部检查等,这些措施值得我国借鉴。我国也应对驾驶员身体检查制订一个完整的规范,每隔三至五年对驾驶员身体状况进行一次复检。凡是患有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的驾驶员取消驾驶资格,调到其他岗位上去,以保证驾驶员队伍的生理素质符合条件。其次,我们要对驾驶员患有突发性、临时性疾病,劝其休息治病,不让他们驾车,驾驶员也应当引起注意,绝不能“要钱不要命”。

驾驶员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能力主要包括:驾驶员对道路上人与车动态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的控制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目前我国驾驶员队伍中,大约有10%不适合做驾驶工作。对一些单位的行车状况调查发现,一个车队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就那么几个人,有的人一年内竟发生2~3起交通事故。分析一些特大交通事故原因,其中有不少是与驾驶心理素质有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关部门已研究一种“驾驶适应性检测系统”,该系统将在交通管理部门逐步推广应用。建立筛检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的适应性检测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机动车事故的发生。

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技术、技能的测试不应只靠考驾驶证一次完成,驾驶技术和技能还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因技术不熟练,技能差,应付不了特殊情况造成交通事故的,也为数不少。因此对驾驶员技术、技能的测试也是日常交通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第二,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全民和驾驶员的现代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法规的自觉性。

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宣传教育应结合事故案例进行,力求生动活泼,印象深刻入脑入耳,警钟长鸣。

由于近几年来道路交通运输量猛增,机动车辆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导致驾驶员队伍新成份多,素质差,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成为艰巨而繁重的工作,这里面包括技能培训、快速反映培训和遇意外故障、事故紧急处理培训等,使驾驶员做到能干会防。

机动车是一种高速行驶的现代交通工具,驾驶员是掌握这个工具的主体。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制观念,交通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非常重要。据统计,因驾驶员违章超速行驶、强行会车、酒后驾车等原因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驾驶员责任事故的72%以上,机动车驾驶员普遍存在交通违章行为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了他们自身交通意识差,交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同时,还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道路交通参与者中的强者。有的驾驶员尽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将现代化的交通意识转变为良好的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

第三,严格执法,完善法规。最近几年全国机动车辆以每年两位数的比例在增加,有的地方年增长高达30%以上,交通需求与基础设施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主要干线和许多路段严重超负荷,不安全因素增多。特别是超载、超速、强行超车等违章现象突出,因此,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重点取缔超速、超载、强行超车等违章行为,保证驾驶员的素质和机动车完好率。对事故处理要依法办案,不循私情。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