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的分析与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1月13日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多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看,既有政府的监管执法不力,也有企业自身管理控制不善,还有企业员工的劳动违章以及社会中介的服务跟不上。但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应负主要责任。企业安全管理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安全投入,这是决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而安全投入不足恰恰是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安全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1.事故赔偿少、处罚轻
煤炭生产企业,发生了事故后,每个遇难者国内事故赔偿总额大致为8万元,但这与煤矿矿主高额的利润相比也有很大的悬殊,因此一些矿主说“买棺材比买药便宜得多”。国有煤矿发生事故后,还相应追究矿长的行政责任,但是由于国内“问责制”还刚刚开始,一次事故死亡多少人就应该问责,现在还没有规定,煤矿企业事故问责还没有先例。可以肯定的说,对事故处罚不力就是纵容事故的发生,使得煤炭生产的安全成本太低,导致矿主无视安全生产。

2.一次性投资成本高
由于煤矿安全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小煤矿不愿意在安全技术上投入。采煤中使用的综合采煤机,价值7000多万元,这只是一台机器的价钱,而煤矿里的瓦斯抽放系统、皮带运输系统等设施,不管哪一种,动则都是上千万。对于私人煤矿来说,由于煤矿的承包期短,一般是3~5年,使得煤矿的承包者在投入上有所顾虑,怀疑在承包期内不能收回成本。因此,他们的做法就是少投入,多挖煤,采煤时挑肥拣瘦,乱采滥挖,表现出了煤矿承包者的短期行为,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3.企业经济效益差
有些国有煤矿企业长年生产效益差,日积月累,根本无法进行安全投入,安全欠账太多,由此导致事故发生。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公司下属的城子河煤矿就属于这种情况。该矿2002年发生严重瓦斯爆炸事故,115人死亡,事故前该矿连年亏损,拖欠职工工资,无法进行设备投资,安全生产就更谈不上了。

4.没有形成安全投资观念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认为安全只是耗费和成本,尽量压缩和减少安全开支,没有认识到安全投资的效益。这表现在物资设备方面舍不得投入,安全人才方面更是不愿花钱。因此,即便在煤矿效益好的时候也不会去主动投入,只是被动地执行国家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安全投入的成本效益分析

安全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具有滞后性和间接性的特点。通过安全投资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了正常的生产效益。中国地质大学黄盛仁博士提出,安全效益可以由安全收益减去安全投入成本所得。安全收益不同于一般投资所带来的利益,它包括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两部分:安全收益=减损收益+增值收益+社会收益(含政治收益)+心理收益(情绪、心理等)。通常把减损和增值效益两部分称为安全的经济收益,其余部分称为安全的非经济收益。事故经济损失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构成,所以安全减损收益也分为直接减损收益和间接减损收益,其直接与间接之比由行业的特点决定。
一般来说,安全投入的非经济收益难以计量,因此较多的是考察安全投入的经济收益。只要经济收益大于或等于安全投入成本,安全投资都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来说明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

Se—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
ΔC—事故经济损失的差额;
C1、C2—增加安全投资前后的经济损失;
ΔP—增加的安全投资;
P1、P2—安全投资。
 
当Se>1时,ΔC>ΔP,说明安全投资的增加使事故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况下,增加一定的安全投资,表面上看起来增加了生产成本,没有直接产生利润,却降低了经济效益。但实际统计分析得出,安全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如果认为增加安全投资要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把一定的资金追加到安全投资中去。
当Se<1时,ΔC<ΔP,说明事故经济损失的减少,是以过高的安全投资为代价的,仅从经济上考虑是不合算的。但从安全生产的深远影响,从社会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从安全的非经济收益来看,安全投入同样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声誉。

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投资前后的安全评价来估算,先计算出前后两次评价的事故风险度,估算一定程度的风险造成的风险损失情况,最后把前后风险损失求差,得出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