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结合雷电灾害论述防雷接地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2月16日

摘 要: 雷电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据统计,全球每秒钟就有1800阵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就有100个炸雷击落地面。雷电产生强大电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在建筑物中采取相应的防雷接地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雷电形成及其危害谈起,对建筑防雷接地问题进行综合论述,并且探讨相应的防雷接地措施。

关键词:雷电, 灾害 , 防雷 , 接地
一、雷电的形成、危害及特点
1.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当太阳把地面晒得很热时,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那么,由于同一种物质质量相当,又带上相同的电荷。经过运动,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重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下部(一般为负电荷);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轻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上部(一般为正电荷)。这样,同性电荷的汇集就形成了一些带电中心,当异性带电中心之间的空气被其强大的电场击穿时,就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 对地放电,这种放电也就是落雷。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2. 雷电的危害
  落雷时,它会破坏建筑物,损坏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则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闪电时,它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空气温度升高1-2万度,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据统计,全球每秒钟就有1800阵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就有100个炸雷击落地面,造成建筑物、发电、通讯和影视设备的破坏,引起火灾,毙伤人、畜、每年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死亡3000人以上。   
3. 雷电的主要特点:
(1).冲击电流大。其电流高达几万~几十万安培。
(2).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整个过程一般不 会超过60微秒。
(3).频率高。雷电流变化梯度大,有的可达10千安/微秒。
(4).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二、雷电的种类
雷电主要有四种类形:直击雷、闪电感应、闪电电涌侵入。
1. 直击雷:
直击雷是带电云层(雷云)与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之间发生的迅猛放电现象,并由此伴随而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或机械力等一系列的破坏作用。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人。
  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伏甚至几百万伏,电流峰值可达几万~几十万安培,其之所以破坏性很强,主要原因是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微秒到几百微秒)就释放出来,从瞬间功率来讲,是巨大的。
2. 闪电感应:
   闪电感应是室内弱电设备的天敌。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及发生闪击的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内电子设备。是闪电放电瞬间,在附近导体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闪电静电感应:由于雷云的作用,使附近导体感应并积聚大量与雷云相反极性的束缚电荷,当雷云主放电时,雷电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原来处于雷云附近导体中与雷云相反极性的束缚电荷被释放出来,形成自由电荷,如不就近泄散入地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
  闪电电磁感应: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瞬态脉冲)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3. 闪电电涌侵入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3x108m/s。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属于雷电侵人波造成的雷电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类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 。例如,雷雨天,室内电气设备突然爆炸起火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