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与传统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相比,受照射剂量明显偏高,辐射防护问题值得关注,本文提出了如何加强介入工作者安全防护和监督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与管理
介入放射学,自20世纪60年代起到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开辟了诊疗疾病的新途径。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应用。同时由于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和疗效快之优点,使之倍受欢迎 [1] 。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诊疗人员和患者几乎完全暴露在辐射水平较高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和病人在介入放射诊疗中的辐射防护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 [2] 。据报道,1994年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首先颁布了一个通告,要求开展介入放射学(IR)和介入心脏学(IC)研究的专家必须注意对病人皮肤损伤的预防,后来他们制定了最大剂量允许限值的法规。近年来,每年都有不少关于介入放射学中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的文章发表。最近欧洲五国的一个调查表明,已开展了400多种不同的放射性介入操作,它已遍及医学影像的很多专业,如神经放射学、血管放射学及心血管放射学等。德国的一个调查表明,近60%的放射性介入操作是血管扩张术,活组织检查占11%,癌症治疗占10%,血栓占7%,泌尿系统占7%,胆囊占5%。近来,我国许多学者在介入放射诊疗中对有关工作人员和患者受照剂量及防护等方面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 [3] 。
1 介入放射诊疗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
据报道 [4] ,每次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眼、甲状腺和手部受照的有效剂量在0.27~1.92msV之间,有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达到49.1msV,尤其是工作时球管在上,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就更大。介入诊疗辐射场的剂量分布有差别,检查部位不同,所受的照射剂量也不同,如下腔静脉造影加介入治疗时,实测剂量率以球管为中心,不同距离,不同工作位置,其头、胸、腹和手的受照射剂量也不同,以护士位最高,医生位居中,助手位最低。随着他们使用的设备类型不同,诊疗操作不同而也有所差异,如床上管、床下管及C型臂等。见表1 表1 透视状态下造影加介入治疗不同工作人员剂量测定(略)
2 介入放射诊疗中存在的辐射防护问题
2.1 工作人员和病人受照剂量较高 由于介入放射诊疗操作的特点及作业过程的不同,例如,近台操作、操作时间的长短、操作者的技能和责任心、病人的病变部位和体形、操作者的防护知识及辐射技术等,使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可以比传统X线检查工作者高出数倍到数十倍。
2.2 介入放射诊疗设备不同,防护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介入放射诊疗使用的X线设备的防护性能差别很大,有些单位用原有的旧装置改造成介入放射设备,加大了介入工作人员和病人的照射量,但近年来,大部分单位购置了较好的介入诊疗设备,加上影像增强系统和电视监视器的使用,影像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管电流也有所降低。同时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应用,拍片技术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