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创造性开展安全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

作者:吴全付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24日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加大监督是保障。安全监督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安全管理部门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惩违法违纪行为,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障。对违章者的漠视就等同于对按章作业者的否定,就会助长违章者一而再、再而三的违章行为,对安全生产没有半点益处。因此,保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树立风清气正的安全环境,就要对于干扰、阻挠和破坏安全生产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惩处。2006年以来,某煤矿严格执行矿、井、队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与职工同上同下,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过程管理,在红旗井安监站分片、盘区设置了安全检查员,在安全通风管理部设立了考勤督察员,在每个采掘队设立了专职安全负责人,建立了管理与检查、督察相配套的特色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深化、细化了安全评价,对评价出现的问题严格按“五定”原则进行整改,对安全检查员制定了考核办法,为加强安全管理,增加了安全检查员。为增强安全检查员的工作责任心,重新制定了安全检查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各安全检查员所负责区域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给予50—200元的处罚,发生工亡事故扣当月应发工资的40%。安全检查员认真履行职责,辖区实现安全生产,年末一次性给予考核奖励。提高了安全检查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使安全检查杜绝盲区,漏洞。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具有健全的安全责任体系和执行严格的管理。某煤矿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严密的五道防线。
  
  (1)按作业规程的要求,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在作业前对工作面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坚持做到先安全、后生产。这种自主保安责任制形成了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2)现场由班组长负责的班组安全管理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3)井下各队每班都有区队管理人员跟班、带班指挥生产,对采区和工作面的安全进行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并在现场安排和组织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三道防线。
  
  (4)矿、井机关各类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对现场安全管理进行专业督查,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构成第四道防线。
  
  (5)认真开展群监网员、青安岗员和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井工会认真组织采掘队职工签定夫妻互保合同,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群众安全系列活动,构成了安全管理的第五道防线。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严格督促隐患整改。某煤矿补充完善了隐患排查制度,安全管理部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具体是:一是井口各类管理人员、安全检查员下井、下井带班查出的隐患,由井口安监站负责督促落实整改,由安监站站长负责分类统计和汇报,每周以书面形式报安全副井长、矿安全管理部。二是矿属生产单位的隐患统计及隐患整改必须写入当月安全工作总结,每月25日报到矿安全通风管理部。矿安全管理部按上级部门要求进行上报。三是矿机关各类管理人员、安全检查员、矿救护队小分队活动下井、下井带班查出的隐患及对地面单位查出的各类隐患,由矿安全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并负责督促整改,每旬不少于1次统计及隐患整改情况反馈,以书面形式报矿分管领导、存档。四是矿严格实行隐患整改问责制度,对隐患统计不及时,整改不按限期整改的对责任人每次罚款100—1000元,因隐患整改工作未落实造成事故或其它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严格培训工作。人作为安全生产实践的主体,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如何,决定着安全生产的成败。一年来,某煤矿把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业务技能培训作为关键,加大了全员安全培训、特殊岗位工种培训和复训的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在培训方面,他们重点抓住了执行层和操作层的培训。实际工作中,采掘队长是安全生产的执行层。对执行层的培训,主要是以安全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为主,提高这一层面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通过对安全法律法规、指令、制度、规定、措施的学习贯彻,有效地解决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队长这一级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水平和生产指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操作层,难点在执行层,近年来,我矿对操作层进行了必不可少的培训。对新工人严格执行体检——岗位培训——考核——签订劳动合同——师带徒——正式上岗的过程,使操作层素质有所提高,但离安全生产的要求相差较远。实现安全生产,操作层是关键。为了把住这个关键,圭山煤矿充分利用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井口利用专题会议等各类培训教育阵地,加大对操作层的培训力度,为切实加强基础管理,某煤矿在2006年10月下旬专门组织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到某所大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了班组长的基本素质,将有效带动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2006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1期,其中:各单位全员培训班12期,培训10002人次,参培率90%;新工人培训班12期,培训370人次;特员培(复)训班35期,培(复)训619人次。此外各单位和部门还通过标语、专栏、橱窗、板报等各种形式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效地拓宽了安全知识面和提高了操作技术水平,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主保安意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是关键。一年来,某煤矿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紧紧抓住“三个标准”,即“以人为基础的工作标准、以事为基础的管理标准、以物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坚持做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各道工序,不仅要求工程质量达标,还要从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选型、采购入手,严格把关,更重要的是要求人的行为也必须标准化。在工程质量验收上,严格按照《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及评级办法》的要求及程序进行检查,上尺上线,以数据反映质量的优劣,并通过召开质量评定会进行安全质量的等级评定,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等级标准与收入分配挂钩,形成了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各单位每月评分一次,矿每季考核一次奖惩的办法,缩短了考核兑现周期,加大了奖罚力度,使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一年来,通过在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某煤矿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严格“五查”: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下井和下井带班制度,副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带班记录卡;二查是否按规定严格了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和执行;三查是否执行工程质量按班验收制度;四查是否出现了工程质量不合格品;五查是否因文明卫生差被处罚过。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的形势在发展变化,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创造性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新形势,才能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实现矿井长治久安,努力实现安全本质化矿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