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发电企业的安全文化

作者:陈永兴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0月31日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从生产一线职工的视角来观察发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归纳了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几种曲解现象,并给出了建设意见。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执行文化,零事故

     近几年,央视《百家讲坛》热播,全国各大卫视文化节目盛行,各地也凭借文人先贤故里大造文化之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各种文化之风正在风靡神州大地。今天我也赶赶时髦,附庸风雅来谈谈文化,不过我这个文化更具有严肃性,是指关系千万人身家性命及家庭幸福的电力工业生产中的“安全文化”。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评审会,在这个会上,不仅是在谈保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而且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带有革命性的词汇——“安全文化”。两年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把安全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要求所有的核电厂、所有与核电有关的领域都要进行贯彻。随后,美国宇航局在安全管理中让“安全文化”飞上了太空,也促使“安全文化”成为国际安全管理的潮流。下面结合我的工作经历来谈谈我对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点认识。

     现实中,在我们的企业安全管理里面对安全文化有着很多曲解,有时甚至打着安全文化的旗号,做些不安全的事。比如说“以人为本”,这个口号国家天天在倡导,企业也一直在宣传,可是工作中很多时候“以人为本”慢慢就演变成了“以和为贵”,遇事总是怀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整天和和气气的,怕得罪人。等到处理事故责任人时,也不敢按章循律,结果不了了之,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成为一句空头口号,安全教育的效果也从此大打折扣。另外还有一种片面的理解安全管理,那就是只知道严厉,没有人情味,缺少人文关怀。比如一个人出了事故整个班组受株连,这样缺少变通的严厉往往会适得其反,大家整天不是想着如何安全生产,而是想着如何对付安监等相关部门的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遭到处罚后,班组成员间也容易相互埋怨,造成班组的不和谐不稳定,这说明一味的严厉管理并不能真正消除安全隐患,并不是本质的安全。

     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相关文献是这样定义的,安全文化是一种企业组织和人群对安全的追求、理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被大多数人接受,形成组织氛围的东西。我是这么理解的,安全文化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也有制度范畴和行为范畴的。比如生产现场张贴的安全标志、口号,企业发布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程、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等文件化材料以及每个职工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观念、工作方式及职工群体的特色行为方式,这些都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在我们发电企业里安全管理的手段不可谓不多,规章制度也很完善,每年都有多次《安全规程》考试,平时也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安全考核制度也很强硬,甚至规定为一票否决。应该说通过这些密集的举措职工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企业生产也更安全了,可是每次的《安全通报》上各地发电企业的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近年更有上升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大量事故案例告诉我们,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违规生产,缺乏安全知识,思想麻痹大意。可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各类事故的重要原因。抓安全生产不能简单的就安全抓安全,必须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人的安全行为来促进安全发展。生产中经常会有“习惯性违章”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规程太呆板,太繁琐,偶尔的走走捷径也没事,殊不知规程是由无数的血与泪的教训编制而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环节的不规范、不认真,酿成的后果往往是巨大而惨痛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