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内容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03日
安全:广义的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安全生产:指使生产过程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财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简单说:防止发生事故,保障人身安全健康和物质财产不受损坏的管理措施。
作为企业来讲,安全生产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企业文明生产标志。
在生产活动中的各个场所都有可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这些不安全因素和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厂级(一级)岗前安全培训主要内容: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
1、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1公司安全生产情况
----安全生产特点:主要生产工艺是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经溶媒提取生产抗生素原料药,生产过程分为发酵和提炼两个阶段。
----发酵车间危险特点:发酵设备(主要是发酵罐)较多,主要危险是下罐检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
----提炼车间危险特点:提炼过程中,使用大量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如果管理不好,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失;另外,也有可能发生人员中毒事故。为此,公司的提炼车间都为防火防爆车间,公司被列为危化品生产企业,并直接属于市安监局管理的重点企业。
----安全管理重点:“防火防爆、防止中毒”是公司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我们每位员工的最重要的任务。
-----安全管理优势:领导重视,足额安全投入,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达到安全生产条件。
-----存在不足:公司发展快,生产规模扩大,新增员工多,急需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和技能。
1.2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公司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 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其特征是:
(1) 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2) 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毁; (3) 需要特别防护的。 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 如果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
危化品共分八大类,我公司使用的危化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公司维修用的氧气、乙炔气、食堂用液化气、生产用的氢气,污水处理池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其特点易燃、助燃、可燃、有毒等。
--易燃液体:甲醇、甲苯、乙醇、丙酮等易燃的液体。
--有机过氧化物:双氧水。
--可燃、助燃的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硝酸、氨水等。
--另外生产中的半成品、成品及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都属危化品。
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2.1火灾爆炸危险性:
---甲醇、甲苯、乙醇、丙酮等这类危化品是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燃、爆瞬间完成,时间短,对人员、设备、环境破坏性大。如果一个10吨的甲醇贮罐发生火灾爆炸,其半径50米以内是一片火海。
防火防爆措施:
---禁止火源。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进入防爆岗位严禁烟火、关闭手机,严禁穿钉子鞋、严禁穿化纤服;操作过程中,严禁铁件撞击,防止产生火花;动火作业必须开动火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线路等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线头裸露;甲醇等易燃的危化品卸车或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一定要严格规程,要防止产生静电。
---防止形成燃爆混合物加强甲醇、甲苯等易燃物的管理,防止发生泄漏,防止爆炸混合物的形成;及时检查设备、管道、阀门、法兰,防止溶媒泄漏;甲醇等卸车、生产中转移时,及时检查溶媒贮罐液位计的液位,防止甲醇等贮罐满后外溢;禁止用易燃的溶媒擦洗设备;生产岗位不能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现场通风:加强操作现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进入岗位前,首先开启引风机,打开窗户通风。
---火灾事故现场处理:万一发生火灾事故,根据现场“应急预案”的应急措施,正确处理;应急处理中,一定要保证个人安全,戴好劳保用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选择适用的灭火剂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消防栓、泡沫站等;正确报警:进行正确应急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本部门的领导报告,情况特殊拨打119向消防中心报警,报警时要说明公司地址、着火的岗位、着火的性质。
1.2.2中毒危险性(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研究有害因素对机体健康影响及其防治的科学,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职业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损害。
---职业危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工作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作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最终导致职业病发生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中毒:指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职业性毒物,经呼吸道、皮肤或口进入机体,与组织、器官发生化学作用,破坏了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体内的器官失去功能。中毒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指因误服、吸入或皮肤接触摄入较大剂量的化学物后,在24小时内出现症状。急性中毒症状:先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
---慢性中毒指长期、连续摄入低剂量化学毒物,在体内产生积累,中毒症状缓慢,病程较长,一般要3—6个月,甚至时间更长,诊断较困难,一旦出现症状,较难挽救。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经口通过消化系统,鼻通过呼吸系统,皮肤经过循环系统进入体内。如:误服甲醇15ML就会使中毒,导致失明或死亡。
---防止职业中毒的两个环节。一是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关键在预防。二是职业卫生急性中毒事故第一时间内的现场处理。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切断毒源,使中毒患者迅速脱离染毒环境,转移到空气流通处;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脱去污染衣着,流动水冲洗15分钟以上;头面部污染时,注意眼的冲洗;口服中毒者,用温水催吐(用温水催吐是最稳妥安全的方法);心搏和呼吸停止的,应迅速施行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急救。
---职业卫生中毒的预防: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对所在作业岗位或现场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现场可能存在哪些职业危害因素,它可能造成哪些危险后果,怎样预防,制定相关的措施。
---劳保保护:操作中,本岗位需要哪些劳保用品,如:防尘、防毒口罩、防毒面具、工作服等。掌握劳保用品的性能,会检查、会使用、会维修,并要自觉佩戴。
---做好现场通风:进入岗位打开门窗和引风机,保证操作现场空气流通。
---搞好个人卫生。不在岗位吃东西、喝水,饭前一定要用肥皂认真将手洗干净;定期洗工作服和洗澡;手指甲不能太长等,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重点操作和重点物品的管理:对危化品及其操作重点加强管理,防止危化品泄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