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且在面上得以扩展,并逐步从数的逐步上升向质的硬性保障进行延伸。尽管如此,在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美中不足”,也正因此,为企业塑造出了一批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工”。
提及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工”,本应该是那些为企业安全建设足智多谋深化安全理念、出谋划策解决一线问题、铁面无私落实管理制度之类人,但问题似乎就在此处发生了偏离、跑错了轨道。重点工已在个别企业中得以重新定义,他们是企业特意培养出来进行标准化“答辩”的“明白人”。
何为“明白人”,就是那些精于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材料的“伪装”、善于对标准化现场进行“竞答”之人。
众多周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不仅要看材料,也要看现场。材料作为企业进行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的一种可被、易被查实的“证据”,自然要经过评审组的严密审核,并且注重关联项的前后对应。最简单的莫过于墙上制度与文件制度的对应,安全管理机构与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文件与版面的一致性等等。但对于会议的落实情况、培训的进行情况以及持有效证件的上岗情况,都必须在现场进行确认核实,问题也便由此而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安全专题会议的召开,也并不是所有安全教育培训都能以计划、按制度进行,尤其是在一些规模小、效益不高的企业中,这些问题就更为突出,但是标准化作为一个企业的“形象招牌”和“安全标志”,尤其是安全形势的高压,使得个别企业主思想偏颇,萌生了“为过而过”的念头,由此现场重点工的“竞答”与“造假”也便产生。
也许会有人疑问,为什么“重点工”可被塑造?笔者认为,一方面与“重点工”个人对于利益的妥协不无关系,以至于在“是非”面前站错了队列;一方面,企业负责人在认识上还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评审员不够用心也为这一队伍的塑造提供了空间,试想,假如评审组能够揪住“竞答”的“猫腻”不放过,企业为标准化通过而导演的闹剧就不会发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现象的另一面,最起码,安全标准化建设已经开始呈现出一种高压态势,在各企业的安全建设中被广泛的重视,而且标准化建设的标准已在这一过程中被得到了充分的 “研读”、学习。虽然,依靠“重点工”谋划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这一招不可取,但的确是让这一批重点工和企业的负责人了解到安全建设的标准,不论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结果是标准化建设的意识已在无形中深入了意识,标准化建设的知识也已瞧瞧的嵌入到参与人员的知识体系。
总体看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趋势是乐观的,企业的安全生产必将在标准化的严压之下得以加固、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