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剖析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步骤(3)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6日

本网据《安全健康和环境》报道:

1 前期准备

收集整理四种清单: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人员(岗位)清单;环境因素清单。

2 危害分析及评价方法

2.1 工作(岗位)危害分析法(JHA)

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或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适用于在作业活动、检维修工作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的危害分析。

2.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适用于对建设阶段、固有设备设施,特别是对单一设备的危害识别。

2.3 预危害性分析法(PHA)

在项目发展的初期(如概念设计阶段)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是今后危害性分析的基础。适用于在工程项目或工艺装置等方案开发的初期阶段、设计阶段或建设初期进行的危害识别。

2.4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

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泵、阀门、液位计、换热器)的失效模式以及每个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适用于对单一设备和系统,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

2.5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

适用于概念、设计初期阶段复杂流程或设备。

2.6 故障树分析法(FTA)

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称为顶上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各种途径及发生概率,进而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适用于对确定的系统在过去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2.7 环境因素识别

输入输出分析法是环境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即:确定每一作业活动的输入输出,识别相应的环境因素。针对每一作业活动再考虑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3种状态(正常、异常或紧急)、6个方面(水、气、声、渣、能源资源、社区)基础上,对整个作业活动进行具体的识别。

正确运用上述七种分析方法,可将企业99.9%的危害识别出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3 重大危害及重大环境因素汇总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结果分四个档次:

可容许的(L*S=1~5);中等的(L*S=6~11);重大的(L*S=12~16);不可容许的(L*S=17~25或L单项为3以上)。

注: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事故发生的严重性;L*S—严重度。

将上述重大的、不可容许的两项危害按分数从大到小排列。重大环境因素按正常、异常、紧急排列。

4 控制措施

为防止识别出来的重大危害及重大环境因素发生事故,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从设备、设施、工艺方面予以改进,减少和消除不安全状态。

(2)教育培训措施:根据HSE管理工作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HSE教育,使职工掌握防止事故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消除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措施:贯彻实施有关法令、标准、规范、制定、完善操作规程,组织HSE检查和考核。

综上所述:对识别出来的重大危害及重大环境因素应从消除危害、降低危害、个体防护三个方面控制,即通过制订管理方案整改危害,用运行控制文件控制危害,用应急预案进行防护。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