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氨气中毒的危害及防治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4日

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还原性:4NH3+5O2→4NO+6H2O

    碱性: NH3+HCl=NH4Cl(白烟)NH3+H2O+CO2=NH4HCO3   

    主要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大量用于制尿素,铵态氮肥,也可用作制冷剂。

    毒理学分析:

    吸入LCL 5000 ppm/5M,大鼠吸入LC50: 2000 ppm/4H。小鼠吸入LC50: 4230 ppm/1H。     

    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2007年6月21日7时20分,位于安宁市安海路叉路口的安宁雪宁冷饮厂发生严重的氨气泄漏事故,周围群众紧急撤离,但仍有7人被氨气毒翻,其中3人是与该厂仅一墙之隔的省第二劳动教养管理所狱警。  

    造成氨气泄漏的原因是该厂用于制冷的冰机轴封老化了,轴承外的密封圈出现了缝隙。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2)加强通排风,进人高浓度环境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3)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4)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