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不容忽视职业性皮肤病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29日

  2005年3月,粟某进入广州某电子厂专门擦洗主板。一个月后,粟某脸上突然长出大片的红疹,并伴有发热等症状。粟某的爱人张某以为只是一般的皮肤病,带着粟某到附近的诊所就医,医生说是季节性皮疹,不要紧。但是在诊所治疗一个月后,粟某的红疹越来越严重。于是张某怀疑与职业有关,与厂方交涉,厂方信誓旦旦地说擦洗主板的液体绝对没有毒,但拒绝提供相关资料。几个月后,粟某多方求治无果去世。
  粟某生前的工友告诉张某说,她曾出现与粟某同样的症状,被送进了医院。她们当时清洗主板的液体中含有三氯乙烯,是一种能引起职业中毒的有毒物质。擦洗间没有通风设施,工作时都是徒手操作,厂方没有提供任何防毒口罩、防护手套等,会不会是三氯乙烯中毒?
  张某走进省妇联请求援助,在妇联法律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帮助下,2005年10月15日,粟某被职防机构诊断为职业性皮肤病(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12月20日,被认定为工伤死亡。
  上述案例说明,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皮肤的各种症状时,千万别忽视职业性因素。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2002年,我国政府将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以及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推论(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8种职业性皮肤病列为职业病。据统计,职业性皮肤的发病率占总职业病的70%。
  致病因素
  职业性皮肤病的致病因素有化学性和物理性等因素,但以化学性因素引起的皮肤病最多,约占90%以上。
   1.化学性因素
  对皮肤的作用有强刺激和致敏。常见的强刺激物有强酸、强碱及金属盐类。少数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发病,如二硝基氯化苯、对苯二胺、生添、染料,药物中的青霉素、普鲁卡因等。也有一些物质在高浓度时起原发刺激作用,但在低浓度时起致敏作用,如酚、甲醛等。
  2.物理性因素
  以高温、寒冷、放射性物质等为主。寒冷条件下可发生冻疮;日光和紫外线可引起皮炎;放射线可引起放射性皮肤炎等。
  3.诱因
  ①皮肤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皮肤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较厚或油腻的皮肤,抵抗油脂如松节油、汽油的能力较干燥皮肤为好。
  ②季节:季节对某些皮肤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皮炎和湿疹在夏季气温高、衣着少、暴露部位多的情况下,接触致病物质的机会多。
  ③劳动条件:劳动生产环境、防护措施对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