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29日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氧化缓慢,耐腐蚀。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

    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

    (1)苯

    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酚是原浆毒物,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

    (2)甲苯

    为无色具有芳香味的液体。沸点100.6℃。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甲苯毒性较低,属低毒类。工业生产中甲苯主要以蒸气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很少。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因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甲苯蒸气所致,出现头晕、头痛、无力、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现象。

    (3)四氯化碳

    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油状液体。熔点-22.9℃,沸点76.7℃。不易燃、遇火或热的表面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四氯化碳蒸气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液体和蒸气均可经皮肤吸收,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3、硝基苯和苯胺

    硝基苯是五色或淡黄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1.2037,熔点5.7℃,沸点210.9℃。几乎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或苯互溶。

    苯胺是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1.022,熔点-6.2℃,沸点184.4℃。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

    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氧化变成硝基酚和氨基酚,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这类毒物还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也可直接引起肝、肾和膀胱等脏器的损害。

    4、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据1988年的全国职业病发病统计资料,窒息性气体中毒高居急性中毒之首;据化工部40年急性职业中毒死亡情况分析,高居首位的仍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竟占急性职业中毒总死亡数的65%,可见此类毒物的重要性。根据这些窒息性气体毒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这类气体本身的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若在空气中大量存在可使吸入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机体缺氧。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0.96%,若氧含量<16%,即可造成呼吸困难;氧含量<10%,则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氩、氖等惰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血液以化学结合方式携带氧气,正常情况下每克血红蛋白约可携带1.4ml氧气,若每100ml血液以15g血红蛋白计算,约可携带21ml氧血;肺血流量约5L/min,故血液每分钟约从肺中携出1000ml氧气。血液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在于它们能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并妨碍血红蛋白向组织释放已携带的氧气,从而造成组织供氧障碍,故此类毒物亦称化学窒息性气体。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蒸气等。

    细胞窒息性气体这类毒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从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造成生物氧化过程中断,形成细胞缺氧样效应。由于此种缺氧实质上是一种“细胞窒息”或“内窒息”,故此类毒物也称细胞窒息性毒物,常见的为氰化氢和硫化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