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广州十二五期间至少再建34个应急避难场所

作者:陈强 何晓灵  来源:羊城晚报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16日

  一旦地震发生,广州市民可以去哪里避难?到现在为止,市民的选择有5处,分别是海珠的晓港公园、天河的东风公园、荔湾的陈家祠广场、番禺南区公园、增城广场。其中,前三个场所可为八九万广州市民提供生存保障。

  昨日,广州市地震办公室副主任洪建双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除了已建成的5个,目前在建的还有2个,分别是花都广场和黄埔体育中心。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广州至少会再建34个应急避难场所。

  至少再建34个应急避难场所

  广州目前已建成五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大约可容纳20万人食宿生活。此外,在建的应急避难场所还有花都广场和黄埔体育中心,这两个建成后约可容纳30万人避难。洪建双告诉记者,广州“十二五”期间至少会再建34个应急避难场所。而记者从广东省地震局了解到,目前广东全省各地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场所建成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也才34个。

  洪建双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最关键就是选址,主要考虑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室内公共场馆等,而且要分布相对均匀。广东省地震局专家告诉记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保证可达性,尽可能地将避难场所建在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人群集中的区域周围;要保证安全性,应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核放射物品存放处,地下断层,易发生洪水、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区域;同时应急避难场所内应保证一定面积的平坦用地,以利于搭建临时性简易建筑及帐篷等设施。目前广州已有及在建的7个应急避难场所,都是分布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区。

  在日本,中小学校舍是地震应急避难主要场所之一。广东省地震局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但前提必须是中小学校舍的抗震能力比一般建筑物要高。”

  避难所不需常年储备大量物资

  洪建双表示,已经建成的5个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20万人,两个在建的可容纳30万人。而广州市常住人口过千万,一旦发生地震等灾害,这几个“零星”的避难场会不会杯水车薪呢?洪建双说,地震发生后,并不是说整个广州城的人都要转移安置,“在地震发生后,大家就近往空地、绿地跑,只要能‘紧急避险’就行,并非一定要进入这几个避难所。这几个避难所最大的用处,是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能住个十天八天的”。

  也就是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是一个能提供长时间住宿的地方,这意味着灾难发生后,场所相应的物质储备得充足方行。广东省地震局专家告诉记者,应急篷宿区设施、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 (水管、贮水池、自备水井等)、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排污系统、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志、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储备 (食品、救灾用品、油料等类) 设施、应急通信设施、应急指挥管理设施等都是应急避难场所内应配备的设施。“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像广州天河东风公园东门广场就可作为直升机临时降落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急避难场所需要常年储备大量的物质。洪建双说,物质储备以及相应的应急设施的使用,都是采用一种平、战相结合的模式。广东省地震局专家解释说,食物、水、医疗保障、帐篷供应,并不是一直存放在应急避难场所里的,而是通过应急预案和代储的形式,将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如民政、公安、医院、供电供水等部门和超市等单位,一旦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这些单位就自动按照预案的要求做出响应,调动安排应急储备物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