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但是,造成中毒事故的常常是成为粉尘、烟、雾、蒸气、气溶胶的形式或以气态分子形式存在的时候。因为成为粉尘、烟、雾、蒸气、气溶液或气体形式时,就有可能扩散在生产场所的空气之中,与劳动者的皮肤广泛接触或随着劳动者呼吸通过肺泡进人人体,造成工业中毒事故。由于工业毒物都是以接触人体为造成中毒的先决条件,所以工业毒物也称为生产性接触毒物。
1.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通过呼吸道侵人人体 通过呼吸道是工业毒物侵人人体的主要途径,也是一条最常见的途径。当工业毒物的微粒粒径大于5µm时,通常不易进入肺泡中,一般都会在鼻腔或气管中沉积下来,随着呼吸道的分泌物或痰被重新排出体外。粒径在5µm到1µm的工业毒物微粒一般都是被阻留在微小的支气管中,只有粒径为0.5µm左右的微粒才可能进入肺泡里,并在肺泡里沉降下来。
肺泡壁是一层非常薄的半渗透膛,其表面面积很大,成人约为50~120 m2。肺泡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很丰富,而且有大量二氧化碳造成酸性环境,所入侵入肺泡的毒物可以比较容易透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并由血液直接带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因此呼吸道也是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一条最危险途径。
至于粒径非常小的毒物微粒,由于悬浮在气体中,虽然也进入肺泡里,如果其溶解性不是特别好,往往会随着呼出的气体被重新排出体外,而不会在肺泡中降落下来。
(2)通过皮肤侵入人体 通过与其接触的皮肤侵入人体,是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第二条途径。通过这条途径的毒物与通过肺泡吸收一样,也可以直接进入血液中,由血液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但是,皮肤的表面被覆着一层类酯质层,这是一道很好的屏障,能够阻挡一切只有水溶性而没有脂溶性的工业毒物进入人体。对于那些只有脂溶性而没有水溶性的工业毒物,虽然可以进入表皮,但是要渗过皮肤继续进入血液里,还是不可能的,因为进入血液还必须有水溶性才行。对于既有水溶性同时又具有脂溶性的工业毒物来说,皮肤就是一条危险的途径。如苯胺、敌敌畏等就能通过皮肤侵入人体。苯二甲等是脂溶性毒物,但同时具有微溶于水的性质,所以也能经皮肤吸收一部分。
黏膜的表面比较湿润,易于被毒物侵入。
当皮肤接触到一些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工业毒物时,如强酸、强碱、苯酚、硫酸二甲酯等时,则由于表皮的屏障遭到腐蚀而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3)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 工业毒物通过消化道侵人人体的途径是一条次要的途径。在这一点上工业中毒与生活中发生的中毒情况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毒物侵人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口腔、食道这一途径,在胃和肠道中被吸收而中毒,即所谓“病从口入”。而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除非是不慎误食,或者由被工业毒物污染的手在饮食、吸烟的时候间接地带人口中。此外就是发生在某些突发性的事故中,如液态毒物在设备出事故时突然喷出、射人劳动者口中造成中毒事故。总之,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是工业毒物侵人人体的一条次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