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员工安全行为意识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14日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安全第一”说起来容易,真正的做到很难。从我国以往的事故统计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85%,物的不完全状态因素占15%。通过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事故时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而一切不安全行为都是由安全意识的缺失引起的,因此,安全决定于安全意识。那么,我们如何有效提升员工安全行为意识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初步、浅显的探讨。
        一、加强教育、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
        我们要从员工的思想意识抓起,解决员工安全管理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全体员工真正从思想深处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变“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促进员工安全行为意识的有效提升。
        一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应注重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生产阶段,采取读报纸、念文件、学制度、演讲、事故案例、安全宣传栏、集中授课、张贴安全标语、开办安全讲座、宣传画等等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及时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把一些常用的贴近工作的安全知识传授给职工,让职工在接受安全教育中保持新鲜感,从而引起职工在工作中对安全生产足够的重视,做到时刻想到安全。
        二是加强安全学习。营造“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断地组织职工更新学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安全生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规定,使职工全面熟悉掌握安全知识,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的安全管理。
        三是提高责任意识。通过多方位的日常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对家庭、企业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产过程中,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同时,建立一套严明的安全管理制度,制约员工在一切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四是实现观念转变。通过教育、学习,提高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员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党和政府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使之成为自己的“第一需求”,从而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观念转变。
        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员工行为意识的提高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挖掘安全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就是将视觉、听觉、感觉手段导入在其中,使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创造出更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求促进员工安全自觉意识与行为的形成。
           一是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理念是一个地方、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总的价值选择,主导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思维、思路及决策。培育正确的安全理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树立“重视安全就是保稳定、促发展、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安全发展理念;企业业主树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利益理念;从业人员树立“注重安全就是对生命爱惜、对亲人爱护、对家庭保护”的安全爱护理念。
          二是培育良好的安全心态。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安全事故并非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人的过度情绪化所致。不正常的心态和不稳定的情绪,有时将突破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防线,表现为安全行为的失控和失误,导致无意或故意违章。因情绪化而导致事故,惩罚是必要的,但仅靠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实行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多点关心,多份爱心,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其急难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情绪,让其身心愉悦地从事生产活动。
        三是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将人本管理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健全制度,靠制度的强制约束逐渐养成职工安全行为习惯,最终上升为安全文化理念,使安全制度更好地延续和落实,杜绝习惯性违章。
        首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分解安全工作目标,层层传递安全压力,形成逐级负责、逐级追究的安全责任追究体系。
        其次,完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健全安全信息网络,及时筛选、收集安全信息,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使每一生产环节都在安全控制之中。
        再次,积极推行正规循环作业,使管理人员做到按章指挥、以身作则,职工按章作业。强化安全薄弱环节治理,消除事故隐患。
        最后,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对工作中因违章造成事故的,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严格追究有关安全管理人员的失责失察责任。对事故责任者追究和处理必须严格按制度一视同仁、公平合理,让被处理者口服心服,让其他人引起重视、受到教育。
        四是坚持科技进步,推动安全管理手段的升级。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以改造企业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手段,从设计、工艺、技术装备上保障安全生产,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突出领导带头作用,培养安全生产超前意识,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的提升
        一是突出领导带头作用。让员工通过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让员工真正看到、听到和感受到领导在关心员工的安全,在高标准地践行安全,感受到各级领导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心和毅力,体会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转变为具体的行动,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是培养安全生产超前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长期坚持的安全指导方针。“安全第一”说明了安全工作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预防为主”强调了抓安全工作中要预先发现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一、“防在前”。事实证明,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一些管理和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超前意识,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没有重视,在工作中有所疏忽,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必须具备超前预测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通过现场检查、评估、和分析判断,准确查找出威胁安全生产的苗头和事故隐患,切实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在事故发生之前,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使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第二、“想在前”。每天工作前,要坚持岗前一分钟教育,思考应该怎样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想到通过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不断强化和提高全员素质,查找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尽可能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不断加大生产现场和工作环境的整治力度,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种可靠的安全感。要做到这些,每一位员工、每一位管理人员,就必须时时处处“想在前”,就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工作抓细、抓好、抓出成效,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第三“做在前”。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尚未整改的缺陷等等,管理人员要事先鉴别和判断可能导致发生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消除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它渗透在日常生产中的一时一事、一点一滴,不是运动式的、一阵风式的。从“人”的角度出发,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不断提升员工安全行为意识,这才是安全管理的真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